【寶鏡】相傳有寶鏡,具有種種神奇,誰持寶鏡,誰便可遠避百邪。《古鏡記》載:隋侯生送王度一面寶鏡,鏡橫徑八寸,鏡鼻是一隻蹲伏的麒麟,鏡四周龜龍風虎,又有八卦、十二辰位與二十四氣。迎日相照,鏡背的圖畫文字一一顯示在影子中。輕輕地扣擊,清音徐徐,整日方息。侯生說:「以前我聽說黃帝鑄十五面鏡,這是第八面。」
王度與其弟王績拿著這面寶鏡,照伏了化成美女的老狸;照伏了藏在棗樹中作祟的蛇魅;照伏了化作老者的龜、猿;照伏了作祟人間的一切邪祟。寶鏡還能治瘟疫。寶鏡能顯現出日月的薄蝕,能吐出光芒,明照一室。後寶鏡在王績夢中說:「我蒙卿兄厚禮,如今要人間遠去,特來告別,請卿早還長安。」王績回到長安,與其兄王度說起此夢。一天,鏡匣中發出聲聲悲鳴,先是纖細遙遠,漸成龍咆龍吼。打開鏡匣一看,寶鏡已無影無蹤。
【業鏡】所謂地下有照映眾生善惡的鏡子,但一般指照映人的惡跡。《北夢瑣言·僧彥光》載:僧彥先曾有隱惡,一日,前往蜀州途中暴卒。他被差役押到判官處,判官問他所犯罪孽,他支吾不言。判官便拿豬腳給他,他推辭不及拿到手中,卻原來是面鏡子。無奈拿起來照視,只見自己在鏡中,從前的罪過一一顯露出來。於是十分慚愧恐懼。
還有類人,情偽萬端,行為無常,內心藏奸,外表不露。這類偽君子業鏡照不出來,據傳可用心鏡。心鏡的圓光對準心臟,一切惡跡都隱瞞不了。心鏡之下,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大都顯出黑如漆、曲如鉤、混濁如泥的心來,而心思事跡圓瑩如明珠、清澈如水晶者,千百人裡才有一二。
【照鏡】傳說中的照妖鏡,作用有二:一是佩戴此鏡,上天賜福;二是此鏡能照出一般人看不見的東西現出原形。《搜神後記·鹿女胂》載:淮南陳氏在田裡種豆,忽見兩女子,姿色十分,身穿染花紫色短襖,青色裙子,天下雨她倆卻不被淋溼。陳家有一枚銅鏡,鏡中顯出倆好是兩頭鹿。於是,捕殺之,製成肉乾。
《博異志·敬元穎》敘鏡妖故事,也是怪誕離奇。唐天寶年間,陳仲躬借居某宅,其宅有井特大,常淹死人。仲躬常見鄰居女子來打水,每次到井上都逗留很長時間,後墮入井中淹死了。仲躬十分奇怪,得空便到井口張望,只見水影中有一女子臉,年少豔麗,仔細看她,便用紅袖半掩而徽笑,仲躬嘆道:「這就是淹死人的原由啊!」後數月大旱,此井水則不減,忽然井水也幹竭了,一女子清晨叩門求見,自稱敬元穎。
陳仲躬延入家中,她便是井中人,著緋綠上衣。仲躬問:「你為什麼要殺人?」女子說:「我不是殺人者。此井中有毒龍,是洛陽城中五毒龍之一,與太一神左右的侍龍相好,因得到照顧。自漢朝以來已殺害無數生靈。我是國初時墮下井的,被毒龍驅使,本非所願。昨夜毒龍被太一神召走,三天後才回來,所以現在井內無水,請君淘井救我出來。」仲躬令人淘井,得一古鏡,面闊七寸八分。
晚上,敬元穎來,說:「我是師曠所鑄十二鏡之第七,七月七日午時所鑄。君救我出,一定相報。」便請仲躬移出此宅,仲躬照辦了。後三日,此井崩塌,周圍房屋陷入地中。仲躬收藏古鏡,鏡背有二十八個科斗字:「維晉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時,於首陽山前白龍潭鑄成此鏡,千年萬世。」鏡鼻上題:「夷則之鏡。」仲躬後懷鏡赴考,累勝中舉。
【照海鏡】據傳有照海鏡,此鏡能照出海中動物及一切礁石。《子不語·照海鏡》載:一農夫在宜興耕地得一物,圓如羅盤,環,二尺餘,外圈紺色,似玉非玉,中鑲白石,透底空明,似水晶非水晶,突起好像蓋。他賣給藥店,藥店出價八百文,有人出價十千買去,到崇明又以千七百兩銀子賣去。海上經商人說:「這是照海鏡。海水沉黑,用它來照,可以照出一切魚怪,也可以照出暗礁,船在百裡之外就可以預知而避開。」
【紙上圓鏡】道家所謂預知未來的法術,即圓光術。把白紙貼在牆上,焚符召神,讓五六歲童子觀視,就可以看到紙上有一個大圓鏡,鏡中現人物未來之事。《閱微草堂筆記》卷九載:龐鬥樞先生能此術,有一書生與他交往親密,書生正窺伺某美婦,想知事情究會如何發展,便強請龐先生顯示圓光術。貼紙焚符後,童子觀望了很久才說:「三娘子與一後生正在亭中榻上飲酒。」三娘子,是書生的亡妾。書生聽了十分生氣,正要斥責童子亂說,龐先生大笑起來,說:「我還看見亭上有一匾,童子不認識,那是『己所不欲』四字。」書生聽了以後,默然拂袖而去。
【龍鏡】據稱有龍鏡,由龍助人鑄成,很有神奇。《異聞錄》載:唐時,揚州進獻朝廷水心鏡一面,縱橫九寸,青瑩耀日。背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鑄此鏡時,有一白衣老人來,白須白髮,眉毛如絲,下垂至肩,自稱姓龍名護,一黑衣小童相隨,老人稱為玄冥。老人對鏡匠說:「我倆會造真正的龍鏡,請讓我倆試試。」於是進入爐所,關閉門窗,三日三夜後,鏡匠們入爐所,不見龍護與玄冥的蹤影,只見一張小篆寫的字條,上面寫著「鏡龍長三尺四寸五分,法三才,象四氣,稟五行也」等等。
還有一首歌:盤龍!盤龍!隱於鏡中。分野有象,變化無窮。興雲吐霧,行雨生風。上獻仙子,來獻聖聰。後來,鏡匠們在揚子江的船上依字條所言鑄成此鏡,鑄造之時,江水掀起三十餘尺大浪,如雪山浮江;又聽見如笙簧之聲的龍吟。天寶七年大旱,唐玄宗去龍堂祈雨,不應,後向龍鏡祈雨,只見殿梁上有白氣兩道來近鏡上之龍,鏡中之龍鼻中亦噴出白氣,升至棟梁,一會,白氣滿庭,散遍城內,甘雨大作,下了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