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9 月 2 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公布了國家兒童區域醫學中心入選名單。
國家衛健委根據涉及省區省級委健委的請求,決定分別在:
東北區域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為主體;
華東區域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為主體;
中南區域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為主體;
西南區域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為主體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西北區域以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為主體;
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加上此前確定的兩所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七大區域均已擁有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或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早在 11 年前的 2009 年,原衛生部發布《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原則 (試行)》(徵求意見稿),全國將被劃為七大區域,每個區域內設置 1 到 3 個國家綜合性醫療中心,相關專科專業設置 1 到 3 個國家專科性醫療中心。
兒科先行
截止目前為止,僅有兒科專業實現了全國七大區域的國家級區域臨床專科中心設置。先前設立了國家醫學中心的各專科,比如心血管病、癌症、老年病、創傷醫學等國家級醫療中心,目前還未確定各大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反觀兒童醫學領域,不但首批區域醫療中心日前已經確定,河南省等省份還在虎視眈眈的謀取入選第二批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根據政策頂層設計層面的預想,入選國家級區域兒童醫學中心的各醫院要求各醫療中心要按照《設置規劃》有關要求,落實相關職責任務,加強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統籌協同,建立分工協作機制,分別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區域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提高區域內兒童醫療、教學、科研及預防保健服務水平,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
醫療服務同質化
國家兒童區域醫學中心設置的快人一步,說明兒科醫學領域急需在臨床、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領域「促進醫療服務同質化」。
就像前幾天筆者聽說一位在醫院說話很有份量的主任問醫師培訓處:「為什麼最近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重點專業基地沒有我們骨科?我們現在正缺人手呢!」得到的回答是「領導,第一批先開展最缺人的專業」。
首批入選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北京兒童醫院和上海的兩家兒童醫院目前均已經成立了運作完善的專科醫聯體,有利帶動了一批同道的醫療水平。希望這一良好態勢能夠進一步擴大。
本次入選國家兒童區域醫學中心的各家醫院,有的雖然在筆者印象中未能入列全國兒童醫學 TOP10,甚至把這所醫院搬到北京、上海都排不進當地前三名。
但是,本輪國家級醫學中心的目標是促進全國醫療資源均質化、減少病人長距離轉診。於是,這家醫院得到了協同各區域發展的政策扶持,有幸一躍成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可見有的時候位置比什麼都重要。背負著所在大區幾個省份、上億群眾的期待,希望入選國家兒童區域醫學中心的同道們且行且珍惜。
科研緊跟
前不久公布了 2019 年中國醫院科技評價結果,北京兒童醫院、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交大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首都兒研所附屬兒童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有幸入兒科學科的科技量值前十名。
在這次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增補中,可以看到在科技評價結果排名中表現不俗的幾家醫院,分別代表所在大區入選新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此前筆者的疑惑「XX 醫院在這個排行榜的名次比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還靠前,怎麼沒成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通過這次區域醫學中心增補終於化解。
基層醫療機構往往把科研當成負擔和走過場,但是當前高水平醫療中心的科研產出往往能夠與臨床水平高度正相關,各家有進取心的醫療機構都應該努力為職工創造科研環境。
鄧鉑鋆,80 後,基層部省屬醫療機構財務工作者,擅長通過數據解讀醫療現狀。
策劃:syncode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