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與熱淚迎接,鐵騎與敬意護送。24日下午,第四批返皖共325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完成任務,乘坐包機回家啦,這也是安徽支援湖北第六批、第七批醫療隊隊員。帶著武漢市江岸區準備的伴手禮、當地知名特產「鴨脖子」,隊員們迎著明媚春光,奔向前來迎接的同事親友。記者從安徽省衛健委獲悉,截至3月24日,安徽醫療隊共830人已安全返回開始隔離休整,仍有485人在武漢堅守一線。
「一品鍋」迎來了「鴨脖子」
「英雄凱旋,績溪一品鍋在等你。」24日,在新橋機場迎接抗疫英雄凱旋的隊伍裡,一個大紙牌特別顯眼,機場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張哲喆和愛人一起來迎接自己的老同學了。張哲喆是績溪人,安徽支援湖北第七批醫療隊隊員,來自於績溪人民醫院醫生王昌鋒、胡丹、王淨分別是他們的老同學和校友,「2月20日,我在這裡送別他們,今天在這裡迎接他們,以他們為傲。」張哲喆說,績溪一品鍋是徽州特色美食,一個月前,他在機場送別老同學時就約定:等疫情好了,一起回老家享受美食。
當日,走下飛機的醫療隊員們,手上都拎著一份武漢帶回來的禮物,「鴨脖子,今天早上出發的時候,江岸區政府給我們送來的禮物,特別貼心!」安徽支援湖北醫第七批療隊隊員、安徽省胸科醫院呼吸二科護士趙彩元剛下飛機,愛人鄧立俊立即看見了,小跑過去,兩人看著對方笑了起來。鄧立俊是機場急救中心防疫管理人員,2月20下午,鄧立俊在這裡送愛人乘機馳援武漢,3月24日,他來迎接愛人凱旋。
想好好休息,早日回到崗位
「在武漢的這段經歷,太難忘了。」安徽中醫院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護理柏玲告訴記者,在武漢的34天,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認識了很多戰友,在一起戰鬥的情誼是珍貴的。」她說,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抱抱兒子。
「現在就想能好好休息,養足了精神,早日回到工作崗位上。」第七批醫療隊領隊、安徽中醫院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童佳兵說,支援湖北期間最大的感受是英雄的武漢人民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太多的奉獻和犧牲。童佳兵的女兒今年讀初三,他想好好的陪著女兒迎接中考,「萬事皆小,珍惜生命。」
安徽省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共有隊員170人,於2月26日、2月27日先後接管了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兩個病區。共收治患者61例,包括重症7例,治癒出院43例,包括重症治癒出院3例,無病亡病例。「我們充分發揮了中西醫結合優勢,感染期做到一人一策,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幹預。」童佳兵介紹,對恢復期結合患者情況分別採用中藥內服、中藥穴位貼敷及經絡呼吸操等綜合手段促進康復,減少復發。醫療隊為每位隊員準備了新冠肺炎預防複方顆粒口服和安徽省中醫院研製的防疫香囊供每位隊員佩戴,讓隊員提高免疫力,保證戰鬥力,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
臨行前我們賞了櫻花還收到一封信
「武漢人說我們是英雄,受之有愧,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安徽支援湖北第七批醫療隊隊員、安徽省兒童醫院呼吸三科科副主任醫師梁磊介紹,21日,在得知醫療隊完成了任務即將回家後,武漢市江岸區組織大家去東湖櫻花園,「鳥語花香,陽光晴好,我們在這裡看到了春機盎然。」
「經歷過恐懼,也見證了健康與期望。」醫療隊隊員,安徽省兒童醫院急診科護師陳啟明告訴記者,經常是上班10小時不能吃喝,下班洗澡時常常感到頭暈,「當看到者康復,覺得一切都值得了。」得知醫療隊要回家了,一位92歲已出院的老爺爺還特意發來消息,並讓他的孫女送來了感謝信。據介紹,每一位隊員,都收到了一名武漢小朋友寫的一封信。
安徽支援湖北第六批醫療隊主要由來自安徽省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及蕪湖市各醫療機構的145位醫療隊員組成。3月1日起,宿州市皖北煤電集團10名醫護加入團隊,醫療隊總人數達155人。第七批醫療隊員由臨床醫生50名、護理人員120名組成,他們來自合肥、宣城、黃山等8個地市,以及安徽省胸科醫院、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中醫一附院、安徽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四所省屬醫療機構,均為呼吸、重症、感染等緊缺人才。
記者從安徽省衛健委獲悉,截至3月24日,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二批100人、第四批275人、第五批100人、第六批155人、第七批170人、第八批30人,共830人已安全返回開始隔離休整。第一批185人、第三批300人,共485人仍在武漢工作。
陳小飛 江薇薇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文 劉職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