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辟穀悟道、辟穀毅志的不乏其人。許多名人志士因此而「頓悟」,因此而成就一番事業。
1.我國的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很早就分別提出了恬淡無欲,回到嬰兒狀態;節飲食,養正氣,輕富貴;「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養心莫善於寡慾」的主張。不僅如此,他們還經常使自己進入辟穀狀態。
2.老子曰:餘食贅形(吃的過飽),故有道者不處。
3.孔子周遊列國,厄於陳蔡,七日絕糧(七日辟穀),仍弦歌不墜,匡人伐樹止於衛。
4. 孟子:"欲成大業者,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腹(「餓其體腹」即辟穀)"
5.《莊周氣訣解》 :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
6. 西漢張良晚年曾閉門謝客,專心於辟穀。《史記》記述:「留侯性多病,即導引不食谷」。
7.《博物志》張華(西晉): 欲要長生,腸要常清。
8. 唐朝宰相李沁經常「絕粒」以養生。
9. 唐明皇李隆基也是深諳辟穀之理的,並自行辟穀服氣。
10.大詩人白居易活了七十五歲,在唐代詩人中是極其少見的。白居易的長壽得益於「休糧清腸」。他有個朋友堅持辟穀養生。為此,他寫詩道:「儀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虛內道場,兩翼化生因服藥,三屍餓死為休糧」。他自己力行辟穀後體會到:「自覺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絕粒人,四體更清便。初能脫病患,久必成神仙」。"一朝同物化,身與糞壤並".
11.唐朝呂洞賓︰要想長生,腹中常清;要想不死,腸無渣滓。
12.五代葛洪(《抱撲子》作者):長生要清腸,不老須通便。
13.古文獻《山海經》:「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
14.《崔元綜傳》中說,崔元綜曾任唐朝宰相,晚年好攝養導引之術,年九十餘卒。
相關閱讀推薦:
【百迅辟穀】往期開班大合集
《健康知道》——三天公益辟穀養生營-火熱報名中……
辟穀期間,忍不住偷吃了,怎麼辦?
長期堅持辟穀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辟穀期間身體出現的反應及應對方法(純文字篇)
中華養生經典《壽世保元》中的救荒辟穀丸,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案例1)長期便秘,睡眠不好,身體胖,心臟發慌,通過辟穀這些症狀都沒有了
(案例2)經歷14天辟穀,體重從106.4kg降到93.4kg
案例(3)辟穀中,意外獲得逆生長的顏值
(案例4)體重減了10斤,意外收穫過敏性鼻炎好了,膝關節痛也有所緩解
(案例5)學員辟穀分享——照做其實很簡單
(案例6)過敏性鼻炎,哮喘還有腎病症候群,辟穀一年多以後······
(案例7)初次辟穀三天後,體重減了六斤,人也變美了,健康改善好多
(案例8)我從昨天開始辟穀,至今一切都好
(案例9)一年裡我辟穀5次,改善了多年的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