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來了,好多朋友都期待是科邁羅,但這次出現的卻是甲殼蟲,為什麼呢?其實沒有為什麼,因為大黃蜂的原型就是甲殼蟲,不過當時雪佛蘭贊助了之後,大黃蜂強行寄生到科邁羅身上,為了賺錢。
那麼為什麼大黃蜂原型選擇甲殼蟲呢?首先大黃蜂算是一個偵察兵,刺探軍情,如果是一臺回頭率分分鐘爆表的車型,不被發現才怪,所以甲殼蟲嘛,你想想身材短小,操控不能飄到飛起,而且還是很多女司機喜歡開的座駕,怎麼想都不會是一臺具有戰鬥力的車型,掩人耳目,想幹啥都行,另外就是甲殼蟲的普及率和推廣度更高,從爺爺輩用到現在,都在用這個造型,時間沉澱的情懷,大眾的認知度非常高。最後就是為了籠絡女性觀眾,變形金剛對於男生來說自然會關注,但如果說加上一個女性角色,或者說給大黃蜂加上一個護花使者的標籤,收視率和票房自然會暴增,所以說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很想擁有一臺大黃蜂。還是讓我們先看看它的具體測試性能。
環境良好,晴天,車內信息顯示氣溫為18°C,測試路面為柏油路面,本環節我們共進行了5次全力加速,其中速度最快的一次為7.92秒,最慢的一次為8.18秒,均快於大眾官方標定的8.3秒。剎車方面,剎車測試同樣進行了5次,其中成績最好的一次為38.60米,成績最差的一次為42.41米,5次的平均成績大約為40米上下,這樣的平均成績已經足夠令人滿意。
這臺1.4TSI的甲殼蟲動力感覺要比數據顯示更強,但這主要體現在渦輪增壓介入之後。另外雙增壓的發動機在高轉速區間的壓榨程度明顯高於國內的1.4TSI單增壓發動機,在相同的高轉速區間,國產1.4TSI已經開始出現衰減,但這臺1.4TSI卻仍能保持相當的亢奮。8秒多的加速成績有很大程度上是損失在起步階段,儘管有了機械增壓幫忙,但小排量發動機低轉速下的扭矩仍是劣勢,而DSG變速器對於動力輸入方面的保護程序也讓它丟到了很多時間。
新款使用了縱臂扭轉梁形式的後懸掛,大眾僅在他們的「暴力蟲子」上才使用了多連杆形式的後懸掛(2.0TSI、甲殼蟲R)。不過這套縱臂扭轉梁結構的後懸架似乎也並未給我們帶來太多的麻煩。新甲殼蟲的底盤調教明顯比老款車型更加靈活,減震支持也更堅硬,老蟲子在極限情況下後輪上的那種不安分跳動已經被新車穩定的後輪所替代。
轉向方面,新蟲子擁有更好的車身配重比例,老蟲子的推頭現象已經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新啟用的電動助力器也讓新蟲子的前腳變得更加靈活,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它有些「賊」了。極限下精準的指向讓我們有理由誇獎它。總之不要被它可愛的外表所蒙蔽,在新甲殼蟲的外貌之下,是一套頗具操控樂趣的底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