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項目介紹:
羽毛球場地呈長方形,長13.4米,單打場地寬5.18米,雙打場地寬6.10米。羽毛球比賽採用21分每球得分制。所有單項的每局獲勝分皆為21分,最高不超過30分。每場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先到21分的一方贏得當局比賽。如果雙方比分為20平時,需某一方超過對手2分才算取勝。如雙方比分打成29平,則得分先上第30分的一方為勝者。
項目起源:
歷史記載上能找到的最早的羽毛球是毽子,中國人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踢毽子,不過這是用腳的運動。而後,一種稱為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類似羽毛球的遊戲曾在歐亞兩地流行了近二千年。後來日本亦自創了一種羽毛球,球板以木製成,球則是而櫻桃核加上羽毛製成,不過由於製造成本太貴,而且球身太重,速度太快,不便於打擊,因此漸漸在日本消失。18世紀時,印度的蒲那城,出現類似今日羽毛球活動的遊戲,以絨線編織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網將球在空中來回對擊。1873年,在英格蘭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Badminton)莊園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幾個從印度退役回來的軍官,用球拍和球(香檳酒的軟木瓶塞插上鵝羽毛的)隔著宴會桌對擊。此遊戲很快被英國人廣為接受並流傳開來。因此,人們以伯明頓(Badminton)這一地名為此項運動命名。
自1990年在賽普勒斯舉辦的首屆世界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以來,以及隨後的四屆羽毛球錦標賽中,所有亞洲隊伍都表現得出類拔萃。中國隊和中國臺北隊在單打比賽中成績斐然,幾乎每次都能奪冠。而在雙打比賽中,他們的不敗地位則會受到歐洲隊伍的強大挑戰,有時還會被淘汰出局。
羽毛球在成都有很強的群眾基礎 資料圖
總體而言,羽毛球在學生群體中非常受歡迎。2004年曼谷世界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就有20個國家(地區)參加,參賽人數達134人。在泰國獲得夏季大運會主辦權後,羽毛球首次在曼谷大運會上被列為自選項目,將此屆大運會推向新的高度,吸引了更多的參賽國家(地區):共有來自33個國家(地區)的159名運動員參加。決賽現場人聲鼎沸,電視直播更是將精彩絕倫的比賽推向了新高潮。
在中國,羽毛球是一項十分受歡迎的運動。2011年,在中國深圳舉辦的夏季大運會上,羽毛球第二次被列為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此後,2013年喀山大運會和2015年光州大運會都將羽毛球設為自選項目。由於此前取得的巨大成功,從即將到來的2021年成都大運會起,羽毛球將成為大運會的必選項目。
(綜合大運會官網)
編輯 歐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