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專家預測新主流經濟學即將誕生

2020-12-13 網易新聞

全球金融危機撂倒新自由主義 專家預測新主流經濟學即將誕生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10月11日文章】題:新自由主義經濟行不通,誰能取而代之?(作者崔炯碩)

不少人指出,當今的經濟學危機只是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的危機,並非整個經濟學的危機。因為經濟學一直是在各種危機中不斷進化。19世紀誕生的古典經濟學主張,應將所有一切交給市場。而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主張政府應該介入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成為主流。

然而,20世紀70年代末發生石油危機時,雖然政府出錢幹涉,但經濟仍未出現復甦跡象,反而是物價不斷上漲,這種現象引發了人們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反省,強調市場作用的新古典經濟學因此成為主流。

繼新古典經濟學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成為主流派經濟學,但是,不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卻沒能預測到全球金融危機。而非主流經濟學方面從很早以前就不斷預告經濟出現泡沫,金融危機即將爆發。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學者,他從2005年前後開始發出警告:「美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紐約大學教授努裡爾·魯比尼在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之前的2006年發表題為《央行為何應打破泡沫》的論文,提出了「應在泡沫進一步擴大之前將其打破」的主張。

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學界開始提高對主流經濟學的反省,因此有人預測新的經濟學即將誕生。《資本主義4.0》的作者阿納託萊·卡列茨基指出:「強調不可預測性的經濟理論今後將成為核心原理,同時強調民間和政府作用的混合型經濟將成為代替方案。」

首爾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宋丙洛表示:「現有經濟學比較重視在沒有政府管制的情況下,企業展開自由競爭。但是今後,擺脫這種模式、追隨熊彼特思想(強調由革新企業引領增長)的理論將成為主流。」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宏觀經濟學能預測金融危機麼?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作為主流的經濟周期分析框架受到了尖銳的批評。一方面,根據該分析框架經濟學家無法預測金融危機,不免讓原先對宏觀經濟學充滿期待的普通民眾感到極度失望。
  • 楊開忠:以空間經濟學支撐中國特色主流經濟學
    各位同仁,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2020年中國空間經濟學年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什麼是空間經濟學還有不同認識,但從學術思想史和主流來看,空間經濟學也稱地理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其使命和任務就是將地理空間維納入經濟分析,建立含空間維的經濟學理論和方法。
  • 20世紀西方經濟學:博弈論漸成主流
    所謂「預期」是指對同當前決策有關的經濟變量進行的預測,如為決定產量而是否進行投資時企業對其產品的未來價格進行的預測,勞資關於工資水平的談判中工會對未來物價水平走向做出的預測,等等。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幾年裡,人們可以發現,「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概念充斥於經濟學文獻,它們針鋒相對,沒有贏家,形成了獨特的20世紀末沒有經濟學「主流」的理論「真空」狀態。 三、新凱恩斯主義的第四次「整合」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後期面對「滯漲」所表現得束手無策和「柴契爾主義」與「裡根經濟學」的先後誕生,標誌著經濟學凱恩斯時代的終結。
  • 《新供給經濟學》新書發布 賈康:過去主流經濟學理論認知框架不對稱
    (觀察者網北京 關一丁)12月13日,《新供給經濟學》新書發布會暨供給側改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秘書長、全國政協委員、賈康進行主題發言。賈康在演講中指出,「供給側改革」在輿論場中表現出的一些極端化、簡單化、表面化和獨斷化的觀念和情緒是不可取的。
  • 當代中國主流經濟學究竟是什麼
    原標題:當代中國主流經濟學究竟是什麼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這實質是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的主導地位。
  • 吳遵傑 陳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與問題
    內容提要   居於主流地位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未能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這表明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存在重大缺陷。本文旨在指出和分析缺陷所在及產生的原因。
  • 指南者留學盤點港新主流經濟學項目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具體了解一下新國立、南洋理工、港大、港科大、港中大、港城大的經濟學項目,看看這些項目之間各有什麼特色和區別~1.新加坡國立大學 經濟學NUS經濟學項目由經濟學系開設從申請的整體難度而言,量化經濟學方向高於應用經濟學方向。
  • 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新冠大流行與疫情經濟學
    日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在《北大金融評論》上發表文章,他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仍在襁褓之中的疫情經濟學可能會迎來全新研究課題和學科發展機遇,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專家與經濟學家的交流互鑑將更為頻密成為常態。
  • 諾獎得主羅伯特·奧曼:行為經濟學並非挑戰主流經濟學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10月30日,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經濟與金融峰會上,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羅伯特·奧曼(Robert Aumann) 討論了行為經濟學是否是主流經濟學的一場革命的問題。他認為,行為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是互補的,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
  • 論文簡報 | 重大經濟事件視角下的經濟學研究創新
    本文考察了歷史上三次重大經濟危機對主流宏觀經濟理論發展的推動作用,說明主流宏觀經濟理論如何在解釋經濟危機、更新對現實世界的認識過程中發展演變。藉助於這個歷史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國本土的經濟學研究,討論了其與國際學術界的差距,指出了縮小差距的路徑,即加強科學研究規範和洞察我國特有的國情。最後特別指出了在新冠疫情衝擊和去全球化挑戰背景下,我國本土經濟學研究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 經濟學範式的革命
    不過,經濟學中一直存在著一股與主流經濟學抗衡的力量,它來自馬克思主義、制度主義、斯拉法主義、後凱恩斯主義等新古典範式的替代性範式。隨後,法國學生發起的「後我向思維經濟學運動」(國內多稱之為「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劍橋大學博士生的請願,堪薩斯城大學發出的呼籲,哈佛大學遭到學生集體罷課等事件,表明這場運動的範圍在不斷擴大。
  • 中國即將誕生「新省份」?多國聯合阻攔無果,聯合國:無權幹涉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即將誕生「新省份」?據悉,這一「新省份」即將跟我們見面,預計在2027年正式完工。此外,我們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並不是僅僅用來發展旅遊業,我們也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周邊的群島,防止出現其它不可預測的局面。
  • 《社會成本問題》——法律經濟學的誕生
    後來這篇文章與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一起被認為是法與經濟學的誕生標誌。 之後推出的漢德法官推出了漢德公式:即只有在潛在的致害者預防未來事故的成本小於預期事故的可能性預期事故損失時,他才負過失侵權責任。 這也成為目前侵權責任的主要判斷方法。 第四位是張五常的老師阿爾欽。
  • CMF年度論壇(2020-2021)啟幕,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即將...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即將在京隆重舉行,本期論壇聚焦「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將代表論壇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多位政界、學界、企業界知名經濟學家將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展開研討,敬請關注!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出於趕時髦,也讀了點兒新劍橋學派、新左派和新制度學派,諸如瓊·羅賓遜、斯威齊、加爾布雷思的著作,但頗為不屑。而且,讀這些非主流的東西,反而加強了我對主流經濟學的信念。以後我按主流經濟學的思想寫教科書、專著或論文,也用這一套來講解和思考。如果把主流經濟學作為一種宗教,我就是一個「受洗並虔誠的信徒和傳教士」。
  • 美國專家預測:世界將誕生第三座超級城市!不是巴黎而是來自中國
    美國專家預測:世界將誕生第三座超級城市!不是巴黎而是來自中國!但是美國專家預測,世界上很快就要誕生出第三座超級城市來了。這座城市來自中國,其實很早之前就有經濟學家認為,美洲有個紐約作為金融中心,歐洲有個倫敦作為金融中心,唯獨擁有三大頂尖經濟體的亞洲沒有金融中心,所以很快就會催生出一個超級城市。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2016年02月24日 13: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 國內外專家縱論宏觀與貨幣經濟學理論
    原標題:國內外專家縱論宏觀與貨幣經濟學理論   作為105周年院慶學術活動的一部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京舉辦了「宏觀與貨幣經濟學理論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多位專家圍繞一系列宏觀與貨幣經濟學領域前沿專題進行了學術報告。
  • 經濟諾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經濟諾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航空公司是不是也應該辦旅遊公司?汽車製造商是否也要辦鋼鐵廠?鋼鐵企業是否要買鐵礦?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交易成本來分析、預測。1955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1963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威廉姆森的最主要學術貢獻是開創了「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同時也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 新冠肺炎疫情將在何時結束?多家權威機構及專家預測盤點
    新冠肺炎疫情何時會有拐點,峰值何時出現?什麼時候結束?各個機構和專家學者根據數據及模型作了預測,大多認為本次疫情將會在2月中下旬迎來峰值,預計4月份將會進入尾聲;也有機構、專家樂觀認為疫情會在3月底結束;還有保守者認為疫情結束時間可能會延遲到5月,如防控不力,可能發展為全球性事件,並會持續影響大眾生活數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