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說臺灣)

2020-12-18 臺灣頻道

  俯瞰臺北市,密密麻麻的住宅中,難有年輕人的容身之所。

  「在臺北租房很貴,完全存不下錢,買房更是不敢想。」林柏堯是一位臺北的上班族,目前一直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據臺灣房屋智庫統計,臺北市和新北市常住人口連續3年呈負成長,尤其臺北市近兩年每年淨遷出人口數將近2萬人,3年合計淨遷出人口近5萬人,人口流失嚴重。不過,新北市人口流失有趨緩跡象,自2015年淨遷出逾1萬人後已逐年下降,去年淨遷出人口降至僅308人,基本處於平衡狀態。

  反觀桃園市、臺中市,近3年來遷入人口持續增加。其中,桃園淨遷入人口數最多,3年來累計淨遷入近9.5萬人,前三名的區域為中壢區、桃園區和八德區。臺中市每年也有超過1萬人淨遷入,3年合計淨移入人口近4萬人。

  周邊房價不足臺北一半

  臺灣年輕人之所以願意到臺北市周邊買房,價格便宜是首要原因。根據臺灣房屋的統計,2017年臺北市房價平均每平方米在4萬元人民幣上下,新北市是2萬元人民幣,而桃園以南則只要幾千元。就質量較高的住宅而言,同樣類型的公寓在臺北市信義區可以賣到10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但是在新北市可能只用5萬元人民幣,而在桃園則只需要2萬元左右。

  同時,臺北周邊地區很多新開發的區域基礎設施配套完整,商業圈繁榮,交通也很便利。機場捷運、高鐵等已經將大臺北地區相互聯結,民眾往來十分便捷。

  臺北市某房屋中介資深從業者陳柏鈞認為,短期內臺北市人口外流的現象,恐怕還是會持續。雖然臺北市房價略有鬆動,但大臺北地區生活圈已逐漸形成,各種生活設施也日趨完善,不少人選擇以時間換空間,通過增加通勤時間來換得更大更好的居住環境,同時也減輕一些房貸和生活壓力。

  當然,因為有通勤便利的優勢,成交量較大的房子主要集中在周邊縣市的捷運站和高鐵站附近。

  社會福利差異日益縮小

  另外,在社會福利方面,周邊縣市如今也並不比臺北遜色。

  臺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過去臺北市居民的福利高人一等,不少人為了子女補助或搶明星學校的入學名額,想方設法入籍臺北市。不過近些年新北市、桃園市的福利政策和教育水平不斷提升,與臺北市差異縮小,因此「臺北市入籍風」有退燒跡象。

  以桃園市為例,2014年升格成「直轄市」後,包括生育、託嬰、教育、老人照護、婚前健康檢查等福利政策大幅改善,許多項目發給居民的津貼都不輸於臺北市。而未來隨著更多高科技產業的聚集,桃園市產城一體的發展水平也將更上一個臺階,吸引更多年輕人留下來。

(責編:白宇)

相關焦點

  • 生活壓力大,臺灣年輕人選擇「逃離臺北」過「雙城生活」
    俯瞰臺北市,密密麻麻的住宅中,難有年輕人的容身之所。  「在臺北租房很貴,完全存不下錢,買房更是不敢想。」林柏堯是一位臺北的上班族,目前一直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
  • 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
    林柏堯是一位臺北的上班族,目前一直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
  • 青壯人口大逃離 臺北市去年流失近3萬人口
    據臺媒報導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公布2020年北市設籍人口共260.2萬人,較上年度減少4.3萬人,尤其20到39歲的青壯人口流失2.8萬多人,北市議員王鴻薇認為,此人口結構趨勢印證臺北市長柯文哲的青年政策失敗,包括居住、託育問題長期懸而未決,使得年輕人紛紛逃離臺北。
  • 臺灣年輕人生活壓力有多大?
    臺海網9月10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近日一則新聞在臺灣引發熱議,屏東家樂福店擬招聘135名員工,月薪24000元(新臺幣,下同)起,月休8至10天,結果吸引上千人到場面試。  其實,家樂福開的薪水並不高,居然意外受到熱捧,反映島內大部分縣市年輕人的生存困境:大臺北地區工作相對好找,但租房、買房壓力山大;回老家生活成本低,但想找一份理想工作,同樣壓力山大。  臺當局日前通過基本工資調整案,月薪從23100元漲到23800元,新政從明年元旦起實施。不過據了解,在南部有很多企業給的薪水僅有22000元左右,甚至更低。
  • 30歲離開臺灣廖信忠講述:如何逃離穩定的生活
    父母一廂情願的為他規劃好了人生:認真念書,讀名牌中學,上臺大,當公務員或出國留學。但廖信忠總是離經叛道,他成績不好,復讀過幾次。叛逆,挑釁。2007 年也就是他 30 歲那年,廖信忠離開臺北,到了上海。按他的說法,「你只有逃離」。他逃離的是安穩,以及只有一種正確活法的人生。廖信忠是 2000 年左右蜂擁移居上海的臺灣年輕人之一。
  •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或者二三線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當大陸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在這波移民大軍中,年輕人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力量。一位移民臺南的28歲香港年輕人說,在這裡,他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有一個超大的陽臺,同樣的價格,在香港只能買個廁所。
  • 六成臺灣90後吐槽壓力大
    隨著畢業季的腳步臨近,六月的臺灣職場又將迎來一波新鮮人就業潮,究竟年輕人的生存壓力有多大?近日臺灣相關人力資源調查顯示:六成90後吐槽薪資低、壓力大。記者從臺灣1111人力銀行近期發布的調查報告中看到,臺灣90後有高達59%的比例「不滿意」目前的薪水待遇,其中29.7%的人稱「非常不滿意」。僅有4.7%的人對薪資滿意。
  • 一個30 歲離開臺灣的人,講述自己如何逃離穩定的生活 | 房子和我們...
    我們從個人生活中關注度最高的「房子」入手,開始這個記錄。臺北士林區天母,廖信忠在這裡出生和長大。圖/wiki廖信忠講述自己過往的時候,和房子有關的部分其實不多——他更喜歡描述自己的生活。廖信忠 1977 年在臺北出生,在人生的前 30 年,他都住在被臺灣人稱為「臺北最美且最富有」的地區——士林區天母。
  • 臺北購房壓力大 超六成年輕人考慮不生小孩
    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臺灣20歲到39歲的青年群體,僅6.4%的人靠自己買房;在臺北市受訪的青年群體中,超過60%的人因為買房壓力,考慮不生或少生小孩。該項調查指出,島內高房價的經濟壓力,影響到青年群體結婚、生子抉擇。臺北市青年群體65.8%因為買房壓力,考慮不生或少生小孩;因為臺北市買屋貸款負擔率已高達全球第4。調查引述全球房地產指南的調查報告指出,去年底臺北市房價以每坪(1坪約3.3平方米)約新臺幣68萬元排名全球第18。
  • 線上辯論賽|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我該不該逃離北上廣,去追尋詩和遠方?
    逃離北上廣,是一種社會現象,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在大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那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呢?
  • 臺北年輕人周末的一天
    我們在臺北生活了半年,借著對身邊當地年輕人的些微觀察,來說說當地年輕人周末的一天。臺北永康街周末前的出行邀約,臺北年輕人們也會和小夥伴們規劃商量第二天的遊玩計劃,然而社交工具卻不盡相同。與大陸常用的微信和QQ相區別,臺北年輕人們多用line或者Facebook中的iMessage互相聯繫。
  • 臺北房價太高苦不堪言 65.8%年輕人不想生小孩
    臺北房價太高苦不堪言 65.8%年輕人不想生小孩2013-11-29 09: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郭慶娜  中國臺灣網11月29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臺灣《今周刊》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臺北有高達65.8%
  • 臺北網友嘆:真的有35歲以下的年輕人買得起臺北的房嗎
    ­  臺灣年輕人低薪,難以存錢買房。(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的物價上漲,薪資卻凍結,年輕人買房越來越困難,尤其是大臺北地區房價真是難以高攀。有網友在PTT上發文,工作10年,買不起一間臺北市的房子,「真的有35歲以下年輕人買得起臺北的房嗎?」文章討論熱烈,網友都相當感慨。
  • 香港年輕人移民臺灣,只是因為房價過高嗎?
    不同於以前,大家覺得北上廣充滿了商機,所以全都往北上廣去,現在有許多人是在逃離北上廣的。而這個時候,香港的年輕人卻考慮著 「移民」到臺灣,造成這一波「移民潮」的原因,香港的高房價也是其中之一,而這裡面還有其他原因嗎?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青年脫北潮 臺北市議員轟柯文哲政策失敗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公布去年在臺北市設籍人口260.2萬人,較上年度減少4.3萬人,尤其20到39歲青壯人口流失2.8萬餘人,議員王鴻薇痛批,臺北市成為六「都」人口流失最高,也宣告柯文哲當年針對青年政策的成績單失敗,讓臺北市青年成為「臺灣脫北者」。
  • 壓力大?馬雲說不要在壓力面前當懦夫!當代年輕人真是怕壓力嗎?
    馬雲說年輕人不要在壓力面前當懦夫!年輕人倍感冤枉!為什麼呢?在當今的社會只要不是獲得沒心沒肺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倍感「鴨梨山大」!面對壓力年輕沒其實沒有多少的害怕,更多的是一種承受與無奈。有的時候看一下紀錄電影,看一些描述古代的一些書籍,覺得那時候的人們雖然過得很幸苦,但也羨慕他們那種田園般無憂無慮的生活。現在田野還在,不過年輕人確實回不到田園般的生活了,每天都在鋼筋混泥土的城市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拼搏。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的當代,為何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反而劇增呢?
  • 臺灣寫真:臺北咖啡香
    圖為臺北「威爾貝克手烘咖啡吧」老闆凱文在店門口忙著烘咖啡豆。(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走進波麗路,傳統的卡座、黑色皮質座椅、擺在架子上的老照片等,都散發著精緻的懷舊氣息。如今波麗路主打高檔西餐,只保留了一款咖啡飲品。雖然背景音樂已經換上了更新潮的曲子,但這裡顯然不再是年輕人的相親地了。
  • 臺灣哪裡適合年輕人去旅遊?年輕人臺灣旅遊路線攻略
    【導語】:臺灣旅遊逐步走向成熟,不僅行程越來越豐富,主題性越來越強,而且價格越來越平民化,人群也越來越年輕。特別是從今天起,臺灣將開放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多次籤,再次加強年輕人去臺灣的隨意性。那麼現在就來看看適合年輕人的臺灣旅遊景點/路線推薦吧。
  • 逃離人海 ▏臺灣非主流旅遊攻略
    今天遊哥就為大家帶來逃離主流景點和人海的臺灣旅遊全攻略!行在臺灣——行前準備最佳旅遊季節地處亞熱帶的臺灣,氣候溫暖,幾乎全年都很適合旅遊,其中4月和10月,沒有6月的燥熱,又避開了5月梅雨季和6-9月的颱風季,是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