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臺北市,密密麻麻的住宅中,難有年輕人的容身之所。 |
「在臺北租房很貴,完全存不下錢,買房更是不敢想。」林柏堯是一位臺北的上班族,目前一直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據臺灣房屋智庫統計,臺北市和新北市常住人口連續3年呈負成長,尤其臺北市近兩年每年淨遷出人口數將近2萬人,3年合計淨遷出人口近5萬人,人口流失嚴重。不過,新北市人口流失有趨緩跡象,自2015年淨遷出逾1萬人後已逐年下降,去年淨遷出人口降至僅308人,基本處於平衡狀態。
反觀桃園市、臺中市,近3年來遷入人口持續增加。其中,桃園淨遷入人口數最多,3年來累計淨遷入近9.5萬人,前三名的區域為中壢區、桃園區和八德區。臺中市每年也有超過1萬人淨遷入,3年合計淨移入人口近4萬人。
周邊房價不足臺北一半
臺灣年輕人之所以願意到臺北市周邊買房,價格便宜是首要原因。根據臺灣房屋的統計,2017年臺北市房價平均每平方米在4萬元人民幣上下,新北市是2萬元人民幣,而桃園以南則只要幾千元。就質量較高的住宅而言,同樣類型的公寓在臺北市信義區可以賣到10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但是在新北市可能只用5萬元人民幣,而在桃園則只需要2萬元左右。
同時,臺北周邊地區很多新開發的區域基礎設施配套完整,商業圈繁榮,交通也很便利。機場捷運、高鐵等已經將大臺北地區相互聯結,民眾往來十分便捷。
臺北市某房屋中介資深從業者陳柏鈞認為,短期內臺北市人口外流的現象,恐怕還是會持續。雖然臺北市房價略有鬆動,但大臺北地區生活圈已逐漸形成,各種生活設施也日趨完善,不少人選擇以時間換空間,通過增加通勤時間來換得更大更好的居住環境,同時也減輕一些房貸和生活壓力。
當然,因為有通勤便利的優勢,成交量較大的房子主要集中在周邊縣市的捷運站和高鐵站附近。
社會福利差異日益縮小
另外,在社會福利方面,周邊縣市如今也並不比臺北遜色。
臺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過去臺北市居民的福利高人一等,不少人為了子女補助或搶明星學校的入學名額,想方設法入籍臺北市。不過近些年新北市、桃園市的福利政策和教育水平不斷提升,與臺北市差異縮小,因此「臺北市入籍風」有退燒跡象。
以桃園市為例,2014年升格成「直轄市」後,包括生育、託嬰、教育、老人照護、婚前健康檢查等福利政策大幅改善,許多項目發給居民的津貼都不輸於臺北市。而未來隨著更多高科技產業的聚集,桃園市產城一體的發展水平也將更上一個臺階,吸引更多年輕人留下來。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