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2021-01-11 中化新網

圖為新和成位於浙江新昌的總部。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核心論斷之一。

  對此,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柏藩有著強烈的共鳴。他說:「對創新這兩個字,新和成有著深刻的理解、感悟和實踐經歷,新和成的發展歷程既是一部創業史,更是一部創新史。創新是新和成不斷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從第一個國家級新產品乙氧甲叉到打破國際壟斷的聚苯硫醚(PPS)、蛋氨酸,一項項新技術的突破,一個個新產品的開發,都推動著企業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們受益於技術創新,我們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技術創新!」

  12月24日,由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山東新和成藥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氮摻雜炭負載型加氫催化劑創製及應用」項目被授予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特等獎,這也是當年全行業唯一一個技術發明特等獎。

  憑著創新,新和成也確立了自己的行業地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曾評價,目前我國成長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一批世界500強的特大型石化企業,成長起煙臺萬華、浙江新和成等一批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這是中國實現石化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堅實基礎和強力支撐。

  創新基因:與生俱來深入骨髓

圖為2004年新和成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追溯新和成的成長史,其創新基因可以說是與生俱來、深入骨髓。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春風的沐浴下,完全不具備辦廠條件的學校也開始醞釀校辦企業。1988年,胡柏藩師範畢業,來到農村一所中學教化學。當時校長找到他,希望他辦個企業改善教學條件。沒有廠房,沒有工人,沒有產品,沒有技術,沒有經驗,僅有的幾萬元錢是借的;他們租用廠房,從最簡單的回收廢酒精開始創業的徵程。

  從廢酒精回收中挖商機,當年實現贏盈利10萬元。在跑市場中胡柏藩處處用心,一次去藥廠收購廢酒精時,他見了大世面。當時藥廠一位車間主任告訴他,藥廠的一些產品每噸能賣10萬元、50萬元,甚至200萬元,相比之下,酒精廠年賺10萬元實在太微不足道了。這讓胡柏藩下定決心: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大產品、好產品。

  經過反覆調研,有一種叫作諾氟沙星的抗生素類藥市場巨大,但生產該產品的原料乙氧甲叉依賴進口,價格昂貴,胡柏藩瞄準諾氟沙星中間體乙氧甲叉,和同事反覆試驗,1991年成功開發乙氧甲叉,並以高性價比一舉替代進口,成功進入原料藥生產領域和國際市場。這是新和成第一隻國家級重點新產品。

  從乙氧甲叉破題,胡柏藩帶領新和成邁上自主創新軌道——成功突破維生素E兩個重要中間體主環和異植物醇研發技術難關,並實現產業化;成功開發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H等新產品。

  創新引擎轟鳴,新和成向高技術產業昂首挺進。1994年,新和成第一個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維生素E中間體主環研發成功,結束了我國維生素E所需主要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1995年,開始生產抗生素類藥品,新和成產業從原料藥延伸到成品藥;1996年,成功研製維生素E的另一個中間體——異植物醇並投產,實現了我國維生素E從基礎原料到工業化一條龍生產的夢想;1998年,維生素A產品研發成功;1999年實現規模化生產,年產能力達2000噸;2002年,成功研發生物素;2004年,β-紫羅蘭酮國家火炬計劃通過驗收;2005年,成功研製蝦青素;2006年,檸檬醛(維生素A的重要原材料)率先研發成功,同年輔酶Q10研發成功,新和成進入發酵領域……

  為什麼選擇這些產品?胡柏藩解釋說:「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道路,選擇附加值高、技術門檻高、前景廣闊的產品,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實現成長。」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和一體化、系列化、協同化發展思路,如今,新和成從單一生產醫藥中間體,到已經構建起營養品、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藥中間體四大板塊,主導產品VE、VA、VD3、覆盆子酮、蝦青素、芳樟醇的產銷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培育了30多個世界單項冠軍。擁有15個國家級新產品、100多個省級新產品,成功實施了15個國家「火炬」計劃,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引導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3項,取得授權專利348項。「脂溶性維生素及類胡蘿蔔素的綠色合成新工藝及產業化」項目、「重要營養素超微化製造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分別在2010年、2016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d-生物素綠色合成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2017年度浙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8年,「一種連續化穩定維生素A微膠囊的製備方法」榮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金獎,這是新和成首次問鼎中國專利金獎。

  因為創新,新和成年利潤逐年穩健快速增長。2004年,新和成股份公司成為國內中小企業板第一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04年營業收入11.34億元,歸母淨利潤為0.75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76.20億元,歸母淨利潤21.68億元。15年間,淨利潤增長近30倍。在中國精細化工百強榜上,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已連續多年穩居第二位,是中國精細化工產業龍頭企業。

  蛋氨酸:再造一個新和成

圖為新和成蛋氨酸項目試車動員大會。

  分析新和成的產品路線及盈利水平可見,每一個新產品的問世都讓企業發展登上一個新臺階。乙氧甲叉產品開發成功後,新和成年利潤達到100萬元;維生素E上遊原料主環開發成功後,企業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異植物醇問世後,年產值達1億元;再到後來,維生素系列化並相繼規模化生產後,公司年利潤超過了10億元。

  鎖定大容量高效益產品是新和成的典型特徵。在其「十三五」規劃裡明確,要繼續尋找市場容量在10億元、20億元、50億元甚至100億元的產品。蛋氨酸就是這樣的大品種。

  蛋氨酸學名甲硫氨酸,是動物體內必需的24種胺基酸中唯一的含硫胺基酸,不能自身生成,必須由外部獲得,故被廣泛應用於醫藥健康、食品和飼料行業中,尤其是飼料行業,其攝入直接影響養殖動物的生長和健康。蛋氨酸生產具有技術門檻高、投資額度大、產品銷路集中度高(90%以上用作飼料添加劑)等特點。全球蛋氨酸生產主要集中在贏創、安迪蘇、諾偉司及住友等幾大傳統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手中。我國雖然很早就開始關注這個產品,一些科研機構也積極投入研發,但是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

  環保問題——「臭氣」是蛋氨酸國產化進程中一個亟待解開的死結。而最終打開這個死結的,正是新和成。

  早在2005年,新和成開始布局蛋氨酸項目,組建了50多人的研發團隊,聯合天津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針對蛋氨酸合成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集中展開攻關。從小試到中試,從中試再到大生產,期間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但胡柏藩一直勉勵他的團隊「因為難,所以才更值得堅持」,「我們新和成人,就是要做別人想做卻做不了的東西」。

  2014年7月,新和成蛋氨酸小試告破;2015年4月,中國石化聯合會組織專家,對新和成蛋氨酸成套技術進行了評審,得出結論是「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自主開發的新技術工藝成熟、可靠;將含硫、含氮廢水、廢氣、廢渣進行分類處理,並採用了相關先進技術,確保生產過程中「三廢」能得到有效處理,符合環保要求。

  2016年3月,採用新和成自主研發的「一種清潔的D,L-蛋氨酸製備方法」專利技術的中試裝置開車成功。經測試各項工藝指標、產品質量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至此,困擾蛋氨酸國產化進程數十年之久的「臭氣」問題,終於得到妥善解決。

  十年磨一劍。2017年1月9日,山東新和成一期年產5萬噸蛋氨酸裝置建成開車並試產成功,這是國內第一套真正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規模化、綠色化、一體化蛋氨酸生產裝置。經過半年多的調試、優化,2017年7月,蛋氨酸大生產成功,成為新和成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成為蛋氨酸國產化進程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事件。當時蛋氨酸價格應聲從原先的40萬元/噸降至20萬元/噸左右。

  截至目前,新和成蛋氨酸生產技術已經申請了14項發明專利,其中8項已經獲得授權,有2項獲得國際授權,其中1項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5個國家獲得授權。

  2017年12月,新和成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成功募集資金 49 億元用於年產 25 萬噸蛋氨酸項目,二期年產25萬噸蛋氨酸裝置,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屆時新和成合計產能將達30萬噸,成為全球前四大蛋氨酸企業。若以底部價格 2萬/噸計算,將形成60 億元收入規模,可再造一個新和成。

  進軍新材料:搶抓戰略新興產業

  新和成進軍新材料領域,在當時給業界感覺是很大的「跨界」。為何涉足新材料,新和成總裁胡柏剡分析很透徹:「我們進軍新材料產業,看中的不僅僅是這個產業的市場價值,我們更注重的是這個產業對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意義。PPS、PPA等高分子材料,用途廣泛,前景看好。儘管起步時體量比較小,不過在公司四大板塊裡,我們這麼比喻:如果原料藥、香精香料產值比作1,那麼營養品是10,新材料就變成100,以後體量最大、發展最快的還是新材料。」

  2012年,浙江新和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新和成正式進入新材料領域。投資14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纖維級聚苯硫醚(PPS)樹脂及2萬噸複合聚苯硫醚(PPS)新材料項目開始實施,其中一期5000噸樹脂和6000噸複合材料生產裝置於2013年9月投產。 2014年3月,該公司另一個新材料項目1000噸/年高溫尼龍聚合物(PPA)項目啟動建設。

  PPS是一種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特種工程塑料,因為具有耐高溫、耐腐蝕、阻燃等諸多優異性能,可直接用於纖維紡絲,製作除塵袋,也可通過改性加工,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器、機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軍工等行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PPA和PPS有很好的互補作用,也屬一種高品質的工程材料。

  國際上PPS產品開發始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幾家國際巨頭手裡。我國PPS研發工作起步相對較晚,由於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一直以來,產品穩定性、生產成本控制以及「三廢」處理技術,成為國產PPS產業化過程中無法逾越的三道關卡,阻礙了產業化的進程。

  事實上,新和成PPS研發經歷了漫長的過程。2007年成立了PPS合成技術及複合技術開發組,與浙江大學聯合共同研發,進行了數千批次的對比實驗,結合國外先進理念,對國內合成技術進行剖析,尋求從根本上解決國內PPS合成工藝缺陷的途徑,提高產品性能和生產穩定性。2012年終於獲得了可用於工業化生產的工藝;2013年3月24日,通過專家鑑定:新和成PPS生產裝置採用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聚合工藝和聚合助劑回收工藝,自動化程度達到90%以上,「三廢」量下降近50%,其工藝技術、產品質量均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2015年,在營養品領域的兩位競爭對手——新和成與帝斯曼,在新材料領域牽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因為在汽車領域材料應用方面,帝斯曼實力強大,但缺少PPS樹脂;新和成正好做PPS樹脂,一條產業鏈就這樣讓之前的競爭對手變成了新領域的合作夥伴。

  PPS和PPA項目的成功實施,讓新和成向新材料產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並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和轉型升級方向。下一步,新和成新材料公司將以現有產品為基礎,加快推進高分子材料聚合、改性、應用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建設,同時加快拓展市場,提升市場佔有率,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材料生產企業。

  體系建設:為創新提供永續動力

圖為新和成實驗室。

  創新是新和成的第一動力。新和成董事長胡柏藩說:「創新是合算的、創新是長期的、持續的,創新是全員的,無處不在的。創新代表著效益,代表著希望,也代表著未來。我們要解放思想,開闊胸懷向世界學習,讓新和成在創新中不斷成長,讓新和成人在創新中不斷成長。」

  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新和成將自身的研發理念總結為「需求導向,內聯外合」,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以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開發為重點,從跟蹤研究向超前研究跨躍發展;打破了維生素E、維生素A,PPS,蛋氨酸等產品的國際技術壟斷,開發和掌握了一批對經濟發展具有戰略影響的關鍵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每開發一個新產品,公司就上一個新臺階;而開發一個新系列,就進入一個新領域。從中間體發展到原料藥,成立了原料藥事業部,從原料藥再發展到成品藥,成立了專業的成品藥企業;從中間體發展到系列香料單體,從而成為著名的香料企業;從中間體發展到維生素系列產品,成為維生素生產龍頭企業;從基礎原料發展到胺基酸,成為重要胺基酸生產企業;從材料中間體發展到高分子材料,成為特種材料生產企業。這是新和成堅持一體化、系列化、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資源協同的成果。

  隨著公司的發展,新和成的空間也在不斷拓展。從新昌老廠區到塔山園區,到梅渚園區;後來走出新昌到上虞、紹興、杭州;再後來,走出了浙江,到安徽、山東、北京、黑龍江。每一個新基地建設,每一個新項目上馬,都使新和成獲得新的機遇,跨上新臺階。

  新和成研發團隊在選擇課題方向時,需要遵循 「四個化」和「三個不」原則:即「產品規模化、系列化、協同化、一體化發展」,「非替代進口不做,非國際一流不做,非常青產業不做」。公司擁有一支超過1000多人的高素質科研隊伍,形成專業學歷互補、技術經驗互學的組織架構,每年研發投入均高於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定的標準,確保創新活力。5年來研發投入近20億元。近年來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5.5%左右。

  新和成集團旗下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精細化工超臨界反應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模範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國家CNAS認證的分析測試中心等。在新昌、宣城、北京、杭州四地擁有4個整建制專業研究院,具備高真空精餾、連續反應精餾、管道反應、低溫連續反應等先進的有機合成化工裝置,配備了帶超低溫探頭的600M、400M核磁共振儀,Q-TOF氣質聯用儀等世界先進的分析檢測設備,處於國內同行領先水平。其良好的研發平臺、高效的研發流程和有效的激勵體制,促使新產品開發與工藝技改課題的「雙同步」推進,並充分發揮柔性中試車間的功能作用。新項目實現每年小試研發一批、中試試製一批、大生產實施一批的良性循環的發展特色。

  除注重產品創新、技術創新,還注重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在1994年,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讓經營者持大股,骨幹職工普遍持股,讓技術要素參與分配,並不斷吸收優秀員工入股。秉承「創新、人和、競成」的企業價值觀,新和成倡導以貢獻者為本,建立「以效益為導向、以業績為導向」的激勵模式。

  以「老師文化」為內核,倡導學習型企業,著力人才梯隊建設,通過開設高管後備班、中層後備班、車間主任後備班、基層後備班培養後備人才,採取「傳幫帶」、基地鍛鍊、輪崗、崗位競聘等方式,激勵全員創新,助力人才冒尖。對業績突出的研發人員在評選先進、職務聘任、職稱評定等方面,採取一系列的傾斜政策,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公司新產品開發效率,使技術創新成為公司戰略目標實現的「發動機」。

  新和成總裁胡柏剡堅定地說:「未來,我們要和化學家、生物學家合作,對前瞻性科學進行長期研究,對未來化學、生物、醫藥領域進行不斷探索,爭取做行業與學科的領跑者。期望在技術創新史上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片由企業提供)

相關焦點

  • 新和成:發展就像滾雪球 每一步都有護城河
    實際上,好運氣的背後卻是以胡柏藩董事長為代表的新和成決策和管理層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創新精神,多次對行業發展做出準確及時的判斷,構建了正確的公司戰略,而創新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創新成為發展源動力新和成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發展史。
  • 青島別墅發展史:一部城市發展史
    長久以來,別墅都被視為高級的居住形態,凝聚著不一樣的精神氣質,一部別墅發展史,可謂是一部生活進化史。青島的別墅發展史與這座城市的城市建築文化發展史一脈相承,精彩紛呈。八大關是建築融和環境的一部經典,中外建築師共同創造了一個建築藝術寶庫,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對話圖景。參與八大關建設的外國建築師來自俄、英、法、德、美等國家,帶來了眾多國家的建築思想和建築實踐。八大關別墅區的特點之一是有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 新和成,維生素寡頭苦日子到來?
    業績爆發的同時,新和成的股價飆升,市值一度最高達到573億元。暴漲的背後是新和成主要產品之一維生素A(以下簡稱VA)的的行情爆發。2017年10月,國際維生素巨頭巴斯夫工廠的大火造成停產,VA的價格被推向最高點,新和成也因此實現了業績的暴漲。但隨著巴斯夫的工廠逐漸復產,供給恢復正常。
  • 新和成:被低估的穩健醫藥公司
    著名的浙商人就是明初的天下首富湖州人沈萬三。而浙商的特點就是:捨得、和氣、低調、敢闖,其中「和氣」、「低調」、「敢闖」很符合新和成的作風。  新和成自上市至今,公司沒有一年出現虧損,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從2004年的16億元、11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82億元、62億元。
  • 區塊鏈史就是一部流氓史
    不要試圖挑戰人性,比特幣就是最大的人性。2016年都知道雷達幣就是V寶幣變身,但照樣願意再次支付智商稅。2015年都知道V寶幣就是傳銷幣,但有什麼關係我可能不是最後一個。2014年都知道比特幣存錢罐違背商業常識,但仍然有大佬奉上比特幣。2013年都知道香港氪能可能是個騙局,但很多富豪願意賭上身家。
  • 新中國首部《中國遠洋海運發展史》今天出版發行
    圖說:新中國第一部《中國遠洋海運發展史》今天在上海出版發行 中遠海運集團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曹剛)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歷時兩年組織編纂的新中國第一部《中國遠洋海運發展史》今天在上海出版發行。
  • ...新和成創始人胡柏藩解密:供需錯配、藥品短缺,維生素漲價背後的...
    帝斯曼早前也發布聲明稱預計一季度的維生素生產將下降20%-25%;新和成、浙江醫藥,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此前疫情嚴重期,企業復工延期,短期產能未能恢復。相對應的,下遊需求卻很旺盛。3月24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掌門人說》線上沙龍特邀全球四大維生素巨頭之一——新和成創始人胡柏藩先生,線上解密維生素漲價之下到底湧動著怎樣的行業新浪潮。同時,直播間聽眾也可與掌門人進行問答互動交流。
  • 曹永年:內蒙古地區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華民族共同發展史
    內蒙古地區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華民族共同發展史。曹永年說,內蒙古地區處於亞洲腹地,連接著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帶。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形成了內蒙古生態環境的分界線,也形成了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兩大民族體系。
  • 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熟嗎?不熟?我來介紹一下就熟了!
    「你好,新和成!我是夢雲海」。「你好,雲海,自我介紹一下:我名字的全稱是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總資產219億元,擁有浙江新昌、浙江上虞、山東濰坊、黑龍江綏化4個現代化生產基地。維生素屬於單一品種,技術壁壘較高,創新難度提升,產品競爭格局相對穩定;而由於營養添加劑產品使用量較小, 市場規模有限,難以在單一產品生產過程中形成成本優勢,也就是說想在單一品種上通過行業洗牌勝出的難度較大,企業要想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就需要往更多的品類發展。香精香料分為日用香精香料和食品用香精香料。其中食用香精香料主要用 於食品添加劑,其中 33%用於飲料。
  • 新和成選舉梁曉東和邱金倬為職工監事 後者薪酬超百萬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和訊股票(微信號:istocknews)消息 新和成6月21日晚間公告,經公司職工代表大會參會代表討論,一致同意選舉梁曉東先生、邱金倬先生代表公司全體職工擔任公司第七屆監事會職工監事
  • 新和成: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尚未購買公司股票
    原標題:新和成: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尚未購買公司股票   新和成
  • 「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深度觀察)
    美國印第安人事務協會執行董事兼律師香農·凱勒對本報記者說:「美國印第安人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殖民和種族滅絕的歷史。美國剛建國時,曾承認印第安部落是獨立的主權政府,但後來卻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終止了印第安人的治理體系並奪走了他們的土地。現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 英語十大詞類第三波,動詞的使命,動詞就是一部英語的學習史!
    第八講本講內容提要:一、動詞就是一部英語學習史二、動詞的分類及其框架體系一、動詞就是一部英語學習史——動詞就是一部英語的學習史在十大詞類中,最絢爛奪目、最變幻多端的詞類就是動詞。動詞給語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為語言帶來了生命、為語言帶來了光明。我們在第一講中重新定義了英語的「動詞原形」,這裡的動詞原形就是「動詞」的本來面目,「動詞」的本來面目就是「動詞原形」。「動詞原形」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性的存在,其僅僅表達動作變化的本身!
  • 從BT電驢到磁力連結 分布式存儲發展史就是一部網際網路商業恥辱史...
    從瑞典到美國,從英國到德國,從西班牙再到中國,分布式網絡上的犯罪行為不斷遭到打擊,可以這樣說,分布式存儲發展史,就是一部網際網路商業恥辱史。先來梳理一下HTTP超文本存儲協議的誕生歷程與弊端。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ARPA)建立的ARPA網,被認為是網際網路的始祖。
  • 新和成:目前公司維生素D3產品年產能為2000噸
    摘要 【新和成:目前公司維生素D3產品年產能為2000噸】新和成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作為維生素D3產品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制定發展計劃,目前公司該產品年產能為2000噸。
  • 我讀︱王希:《棉花帝國》是一部全球史的佳作
    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教授的著作《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於2015年在美國出版,隨即獲班克羅夫特最佳美國史著作獎,被《紐約時報》列為十大重要著作之一,三年內被譯成至少九種文字出版。後浪出版公司推出本書中文簡體字版,以饗國內讀者,再度擴大本書的讀者範圍。
  • 《易中天中華史》:一部被低估的歷史文化巨著
    話題闢謠讀史使人明智智者看辯證學著看興衰從政者看治世方略參軍者悟兵法企業家找經營之道……2013年5月,學者易中天決心以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用五到六年時間,創作六部共三十二卷歷史巨著《易中天中華史》:套裝一《先秦》,套裝二《秦漢魏晉南北朝》,套裝三《隋唐》,套裝四《宋元》,套裝五《明清》,套裝六《近現代》。
  • 臺鐵便當:一部臺灣社會發展史
    便當就是盒飯。在臺灣臺北車站,每天中午一到午餐時間,臺鐵(臺灣鐵路)便當的店鋪前就排起長長的隊。隊伍中不少人並不是旅客,而是專門來買便當的。如果去得晚了,就會看到火車頭造型的餐車空空如也。指示牌顯示,下一次供餐要在半小時以後。供不應求的便當,有這麼好吃?
  • 讀書會︱棉花帝國:一部全球史
    斯文·貝克特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供職於哈佛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十九世紀美國史與資本主義史。《棉花帝國:一部全球史》是他在資本主義全球史領域的力作。他藉助檔案研究與實地考察,通過把棉花作為歷史的主角與透鏡,展現了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史。本書於2015年獲得班克羅夫特獎、菲利普·塔夫脫獎、昆德爾卓越獎,入圍普利茲歷史學獎最終名單。
  • 《南宋建築史》:一部集大成的建築斷代史
    八十餘高齡的郭黛姮先生近日出版了自己的第十四部專著——《南宋建築史》。  說起郭黛姮先生,中國建築學界幾乎無人不知。她是中國建築史學大師梁思成先生的關門弟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承繼師業,她以中國古代建築史為志業,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講臺上,一站就是五十餘年。作為當代著名的古建築學專家,她還是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她主持的「圓明園數字復原」項目蜚聲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