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胡金國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日電 「在這場戰『疫』中,每個逆行者都是英雄!」「好像回到了除夕那天,自己感覺一定要去的感覺」「好似親身經歷那段疲憊、緊張、三天24小時連續衝鋒的日子」…11月30日,中建集團在武漢舉行「建證力量」抗疫先進事跡宣講會。「挺身逆行,創造『火雷』建設奇蹟」「站位有我,請祖國放心!」「青春接力,『最後一棒』」「衝得上,靠得住,打得贏——5天5夜鏖戰任城」「社區防疫一線的硬核擔當」「並肩戰『疫』同心築夢」「雷神山上,平凡英雄」……一件件鮮活的事跡、一句句鏗鏘的話語,鼓舞著全場400多名觀眾,掌聲不斷響起、經久不息。
中建集團黨建工作部(企業文化部)副主任周靜
火神山沒有山,但對我們而言,責任如山,必須使命必達!
疫情就是命令!在湖北武漢疫情肆虐、急需專門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緊急時刻,中建集團先後接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集團黨組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充分發揮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鏈齊全、「大兵團作戰」優勢,舉全集團之力,調集12家子企業參戰,從各地集結4萬餘名建設者,2500餘臺大型設備及運輸車輛等投入戰場,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創造了與時間賽跑、與疫魔競速的「中國速度」。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當時,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早一分鐘建成醫院,就早一分鐘救治病人。這一仗,哪怕把我們打殘了、打廢了,也絕不後退!」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代表、中建三局員工尹典的傾情講述,感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
我是黨員我先上。站位有我,請祖國放心!
落淚觀眾
「本人97年生,無配偶、無子女、非獨生,人在長沙,隨時可以出發!」 回想年初請戰,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代表、中建五局員工代春燕在宣講中說出自己當時的承諾時,依然義無反顧。
關鍵時刻,黨員衝在最險處,黨員站在最前沿。在雷神山醫院現場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嘴角長滿燎泡的援建隊隊長劉斌,在雷神山醫院「紅區」連續48小時調試負壓值、全靠吃生辣椒「提神」的黨員突擊隊長孫振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調集維保物資奔赴武漢的小車班司機潘文輝...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信念,「我是黨員我先上。站位有我,請祖國放心!」一句話道出了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現場就是戰場,每個人都在拼命。
裝飾工程不僅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最後一棒」,更是醫院建設的最後一道病毒「防火牆」。來自中建裝飾的青年建設者劉鋮,和青年突擊隊員們在裝飾施工中,及時封堵住了每一個「毫米級」的「漏洞」,用滿腔熱血完成了「接力」衝刺,用極限奮鬥構築了武漢安全守護線,用錚錚鐵骨詮釋了青年建設者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2月2日,火神山醫院交付,劉鋮的寶寶也在這一天出生。當時上百萬網友爭相給他起名,親切的稱他為火神山寶寶。最後,劉鋮給寶寶取名為「劉銘燦」,包含「火」和「山」兩字,希望他銘記武漢的這場戰疫,未來生活燦爛。這天,劉鋮感覺有一種雙重的「新生」』。孩子順利出生,初為人父,是一種新生;火神山順利交付,重症患者有了生的希望,是另一種新生。
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衝鋒的戰場!
雷神山醫院建設者、中建三局員工吳建文
疫情期間,中建集團共在全國建設了119個疫情防控應急項目,在保障防疫專門醫院等建設中彰顯「中流砥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山東濟寧任城監獄醫院就是這些應急醫院中的一所。醫院建設任務要將3棟老舊建築改造為2.5萬平方米的負壓病房,拆除與新建同時進行,工作量翻倍,而建設工期只有五天。中建集團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排兵布陣步步為營,資源調配高效有序、穿插作業有條不紊。五天五夜,任城監獄醫院拔地而起!
「接到建設任務後,大家踴躍報名,我們的突擊隊應到350人,實到卻有500人。」「在積雪未消的齊魯大地上,大家沒在床上睡過一夜,沒洗過臉、沒刷過牙、沒換過衣服,甚至沒吃過一口熱飯。這,是生生不息的鐵軍精神。建設過程中,大家與207名病患僅一牆之隔沒有一個人提過『怕』;沒有輪班,一幹就是20多個小時沒有一個人喊過『累』;逼近生理極限沒有一個人說過『退』。這,是臨危不懼的央企擔當。」疫情防控應急項目建設者代表、中建八局員工聶濤說。
抗擊疫情的最後一公裡,我們一定守得住!
「平常的時候關懷照顧,危急時刻有求必應。中海物業人,一直是您身邊,離得最近、最可信賴、最可依靠的貼心人!」物業管理人員代表、中海集團徐楓潔動情地說。
疫情當前無小事,優質服務暖人心。為了守護好社區的第一道防線,中建集團旗下中海集團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共同防範疫情風險。疫情期間,無論東部、西部,無論沿海、內陸,無論嚴寒、酷暑,中海物業人奮戰在社區抗疫第一線,幫助社區居民測溫登記、採買送菜、垃圾清運、消毒殺菌......截至目前,已為近900個項目、106萬戶家庭、500萬客戶,築起牢固的健康防線。這是物業人對業主安居的保證,是中建人「拓展幸福空間」的承諾,更是每一個普通中國人攜手並肩、共克時艱的堅守!
命運與共,合作抗疫!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建集團統籌各海外機構堅決築牢境外疫情防線,堅決保障海外員工健康安全和工程按期履約,向世界傳遞了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真誠意願。
「再險也絕不能出現人員感染,再難也要保證按期履約。」海外戰疫員工代表、中建國際員工劉巍在講述中建人在馬爾地夫抗疫故事時感慨的說。經過連續奮戰,不斷攻堅克難,馬爾地夫最大社會住房和重點民生工程——7000套社會住房項目於今年3月19日順利交付,在疫情背景下比合同要求整整提前了12天,不僅實現了當地近三萬人安居夢想,更彰顯了中建速度和中建質量,體現了中建人在疫情面前生命至上、品質保障的承諾和擔當。
4月,在馬代政府防疫壓力空前、公開尋求國際社會幫助時,中建集團主動請纓,無償援建TEMP-231 LABOUR QUARTERS防疫設施。經過22個晝夜連續作戰,中建集團火速建成了可滿足800人居住的抗疫設施,極大緩解了當地抗擊疫情的壓力。馬代政府專門發來感謝信:你們用打破記錄的建設速度,為馬代控制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感謝中國建築!
築火擎雷,託舉武漢戰疫生命安全島。
1月23日,火神山醫院開工;1月25日,雷神山醫院啟動。單線作戰的火神山醫院已經窮盡湖北全省的人機物料資源,再開的雷神山醫院規模翻倍、質量不降、時間不減,中國建築面臨極限大考!
關鍵時刻,中建人自全國各地逆行而來。數百家分包、上千道工序、幾萬名建設者無縫對接,無論是風雨交加的白天,還是燈火通明的深夜,現場永遠人頭攢動、機器轟鳴、川流不息。兩萬多名建設者輪番攻堅、前赴後繼,所有人心中都只有一個聲音——衝!往前衝!為籌措3000座箱房,年過半百的羅承保累到吐血;為推進吊裝進度,何洪琛、肖澤輝兩天兩夜沒合眼,現場統籌的王雅林連續7個晚上通宵……醫院主體如搭積木般鋪開,負壓、水、電、風、氧、醫療器械、智能系統等安裝工作又如排山倒海壓來。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在中建集團11家子企業支援下,所有人如同被注入強心劑,再次發起衝鋒。萬眾一心,就沒有翻不過的山;眾志成城,就沒有跨不過的坎!」雷神山醫院建設者代表、中建三局員工吳建文在臺上擲地有聲,將聽眾帶回那段爭分奪秒的戰疫時刻。
在這場疫情防控鬥爭中,中建集團積極投身湖北及各地抗疫應急醫院建設,全力服務社區疫情防控,攜手構建海外疫情防線,紮實推進復工復產,充分展現了中建集團作為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更見證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工人日報記者 張翀 通訊員 陳海軍 劉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