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鑰匙算是汽車配置中最不起眼但是最重要的配件,隨著汽車設計越來越高端,車鑰匙也越來越智能化。如今能夠作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小小的車鑰匙到底經歷了什麼?
車鑰匙進化早期:搖把
上世紀初,手搖發動機的出現催生了搖把,不同車型和品牌的汽車,搖把樣式也不同。要想啟動汽車,得先把汽油倒進汽車,然後使勁轉動插入車頭的手搖把手,藉此讓發動機開始工作。整個過程相當費勁,對臂力不足的女性駕駛者尤其不友好。
最初的搖把是固定在車上的,所以在車啟動完成後不用考慮取下搖把。但是搖把也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人的手搖速度與發動機啟動軸轉速相比可忽略不計,發動機點火後,啟動軸轉速火速升高,有足夠大的慣性把搖把向外推出,不慎就會出現傷亡的情況。
車鑰匙進化前期:傳統鑰匙
汽車已經誕生數十年後,原先點火方式的不安全性被進一步放大,終於在1949年,克萊斯勒第一次將鑰匙、啟動、汽車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點火鑰匙的開關嵌入了美麗的木紋儀錶盤中,插入鑰匙,手擰動鑰匙汽車就能啟動。
傳統鑰匙又稱機械鑰匙或刀片鑰匙,看似跟我們的門鎖鑰匙沒有什麼兩樣,那時的車鑰匙開始支持開關門和啟動發動機兩項功能。
車鑰匙進化中前期:晶片鑰匙
精明的盜車賊發現,傳統鑰匙只要齒形相同就可以打開車門,而且車鑰匙薄薄的一片複製起來非常容易,導致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汽車盜竊犯罪的發生率在美國達到高峰,引得人心惶惶。
為了穩定銷量和口碑,防止汽車失竊,1986年雪佛蘭在克爾維特車型鑰匙內增加了編碼電阻器,鑰匙裡有一個晶片可以和汽車電腦進行身份驗證,所以即使打火成功了,車也不能識別你的身份,會自動認為這屬於盜竊,讓你寸步難行。這標誌了汽車防盜系統的開端。
車鑰匙進化中期:晶片鑰匙+遙控器
儘管晶片鑰匙有了一定的防盜性能,但是人們哪能這麼容易就滿足?
上世紀80年代遙控器的誕生為車鑰匙的進化做了鋪墊。1987凱迪拉克第一次使用遙控開閉車門的鑰匙,從此以後,停車場開車門的場景被迅速改變了,「晶片鑰匙+遙控器」將開鎖落鎖從「手動」變為「遙控」,在安全性與便利性兩方面實現雙贏。
車鑰匙的功能性有了提高,但是也有人覺得攜帶兩個鑰匙出門有點麻煩。於是1990奔馳首創彈簧刀式車鑰匙,將遙控器和鑰匙有趣也完美的合併成一體,造型緊湊簡單,同時可將機械鑰匙進行摺疊,這個創意一直沿用至今。
車鑰匙進化中後期:遙控智能鑰匙
遙控智能鑰匙的出現更加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無鑰匙進入解放了人們的雙手。2016款寶馬7系這款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有一塊觸控螢幕的車鑰匙,可以在幾百米外鎖車、開鎖,設置車內的溫度,查看車燈、油剩餘量等,最值得稱讚的還是它可以通過鑰匙來進行無人駕駛的泊車,駕駛員站在車外,通過車鑰匙就可以對汽車進行遙控,車輛跟隨遙控器指令實現開進開出,科技感十足。
車鑰匙進化後期:手機即鑰匙
寶馬可以把車鑰匙變成小型的手機屏幕,那麼為什麼不能把手機屏幕變成車鑰匙?現在人們出門可能會忘記帶錢包、忘記帶鑰匙,但是絕不會忘記帶手機。
2017年特斯拉Model 3首發交付時我們看到車鑰匙已經脫離了傳統形態,變成了智慧型手機的APP,通過低消耗的藍牙連接,app在手機後臺運行,模擬出遙控鑰匙的功能,實現手機操控車輛,更新汽車系統等。當然特斯拉也提供一張像信用卡樣子的鑰匙,防止手機沒電的尷尬情況。
如今,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攜手合作,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共同進步。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生產商,會陸續加入爭奪「無鑰匙進入」市場的行列。
過去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正在慢慢變得真實可感。車鑰匙實體的消失是一個幾無可辯的趨勢。目前我們還需要藉助手機交換信息,未來是不是衝著車門眨眨眼,它就能知道你是想打開還是鎖上,也未可知。
正如線上支付慢慢殺死了錢包,車鑰匙的消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那些過去習慣把豪車鑰匙拍在聚會桌上的朋友,可能得想想今後怎麼不露痕跡地秀出手機APP的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