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在網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涉及6181萬人的2181項研究進行了總結。結果表明,我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分別為男性 175.7 釐米,女性 163.5 釐米,居東亞第一。與此同時,中國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釐米,在過去的35年裡增長到了175.7釐米。增長率在兩百個國家和地區中也是排名第一,除此之外,世界排名也從一九八五年的第150位一躍成為2二零一九年的第65位。那麼青少年的身高增長和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首先青少年的身高取決於遺傳潛力和足夠的營養補充,包括疾病方面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在幼兒時期營養有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在新生兒中,男孩平均身高為50.2釐米,女孩平均身高為49.6釐米,而且出生後3個月內身高增長最快,每月平均長3-3.5釐米,而4個月到6個月之間則每月平均增長2釐米,這段時間嬰幼兒如果缺乏營養,可能達不到證明快的身高增長,所以說身高也是是反映兒童經濟和疾病環境的指標。
其次,身高發育就是指骨骼發育,大多數人的身高取決於下肢骨骼和脊椎骨的長度。骨骼的生長發育依賴於骨骺帶,而且它在身高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沒有骨骼和骨骺談論身高是沒有意義的。與身體生長關係十分緊密相關的下肢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長骨按其位置分為骨幹和骨骺兩個主要部位,骨骺和骨幹之間的軟骨是骺軟骨,骨骺軟骨正在增殖,骨骼開花形成新的骨幹。在骨骺軟骨還沒有完全固化之前,骨骼可以不斷生長,人類也會長高。成年後,下肢骨的生長也停止了。長骨幹骺軟骨骨化,骨頭不再生長,所以為了骨骺帶與骨生長的良好性,最好要保證睡眠狀態良好和足夠的時間,這是青少年在成長中的基本常識。因此,青少年應該對參加戶外運動,飲食營養也需要儘量做到全面均衡,使脊柱也有一定的生長發育,促進青少年骨骼生長。
其實青少年在成年之前還有一個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那就是10歲到14歲之間,很多青少年在這一時期基本拉開了正常身高的差距,因為這個階段也是下肢發育的高峰期,此時人體正處於發育的高峰狀態,青少年可以通過適量的運動來促進骨骼的增長,而且這段時間如果發現青少年身高不理想,可以去醫院諮詢問一下具體的應對方法,是否補鈣之類。
其中決定青少年身高的關鍵性因素有一部分來自於家長,一部分家長在青少年正處於初中的階段時,覺得孩子矮一點沒關係,還不到時候,以後就會長高了。另外一部分家長則是太重視,讓孩子喝大量的牛奶,吃很多的鈣片,導致孩子不長高反而變胖了。另外有些家長還會認為運動得越多骨骼發育得更好,也是錯誤的想法。任何事物都需要適量,只有明白了這個常識家長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