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有個吳大夫,他行醫多年,自己家也有藥店。知縣有個女兒,愛若珍寶,有次得了感冒,吳大夫去看病,開了防風散給小姐喝下,竟然死了。知縣痛恨吳大夫,派衙役捉拿他,幸好衙門裡有熟人,趕緊通風報信,吳大夫連忙帶老婆逃跑,躲到鄰縣的嶽父家。
轉過年來,聽說知縣大人調走了,吳大夫才帶著老婆回來,小舅子一直送他到家。到家之後,親戚朋友都來道賀,祝他復整舊業。到了黃昏時節,客人們還喝得興起,這時有人敲門要買治療痧子(脈疹)的藥。
吳大夫作為主人,正忙著給客人們敬酒,不得閒,就對小舅子說:你去藥櫃裡,第幾個抽屜,第幾瓶,紅色的那種藥就是,你拿了給顧客吧。 小舅子已經喝了不少,隨手拿出一瓶藥,打開一看是紅色的藥面,就包了一包給了來人。
宴畢客散,吳大夫收拾藥物器具,看到有一小瓶在外面,裡面裝的是信石末(劇毒,加工後就是砒霜)。吳大夫的酒一下子嚇醒了,趕緊問剛才誰動這個瓶子了,小舅子驚慌地說:我以為是你說的那種藥,給顧客了。
吳大夫大驚,來者何人?給了多少?
小舅子說:那個人好像是個當兵的,收了十幾文錢,給他二三錢紅藥面。
吳大夫說:完了,完了,完了!看來我命中不該當醫生,又要出人命了,全家老小保不住了。小舅子說:沒辦法,今晚我們連夜逃走吧。於是吳大夫安排老婆留守,自己和小舅子跑路了。
當時,有一個將軍駐軍在此,得了眩暈的病,只要一發作就昏迷,只能用痧藥灌下,過一會就能甦醒。這天突然犯了病,看起來要死了,夫人連忙讓親兵去買藥。親兵看到吳大夫家藥鋪今天開業,以為新店一定認真,所以買了藥就回去了。
夫人也不懂,趕緊用水混合藥面給將軍灌下去,將軍腹中如雷鳴,過了一會兒,自己坐起來說:好藥!好藥!
夫人就把親兵喊進來,問清楚是在哪家藥鋪買的!將軍誇獎到:真是神醫,趕緊派人去請來,給我治病。
次日,將軍派中軍帶著士兵,準備了袍服冠履,五十兩銀子,去請吳大夫。中軍到了藥鋪,看到已經關門。敲門也不開,就喊來鄰居詢問,大家都說:昨天剛剛開張,今天又關門了,一定是去附近出診了。不過吳太太在家,我們去後門問下。
於是熱心鄰居就去後門喊吳太太。吳太太因為弟弟拿錯了藥,惴惴不安,一開始聽到門外有人叫門,偷偷從門縫裡往外看,是一個騎馬的軍官帶著十幾個士兵,知道東窗事發了,嚇得在家哭作一團,說什麼也不敢開門。
鄰居沒辦法,越牆而入,說:軍爺帶了好多禮物,必無惡意。你先開門,就算有事,沒有禍及婦女的道理。吳太太不得已打開門,中軍進了後,送下禮物,笑著問:你家先生哪裡去了?我奉將軍命令,請他去看病。
吳太太這才放下心來,說丈夫下鄉看病去了。中軍連連催道,趕緊找來,將軍急等。於是千方百計地找到了吳大夫,去見了將軍。吳大夫給將軍號了半天脈,也沒搞清楚是啥病!就當作虛寒來治療吧,就說:以參苓、桂附做成藥丸,就能治好。將軍連連稱謝,送上百兩白銀,說:這點錢先去配藥,如果不夠,等病好了再給重謝。
吳大夫回到家,偷偷給老婆說:用了這麼大量的信石治病,竟然沒出人命,真是奇事。不過不敢再用。
老婆說:你去問問將軍的親兵隨從,看看病情從何而起?
吳先生大悟,趕緊去請將軍的隨從喝酒,這才了解到將軍也是從小兵升遷起來的,一開始在北方戍邊,冬天沒有裘衣,朝夕喝酒禦寒。北方邊疆的酒家把少量的信石放入酒裡,喝了酒之後全身暖和,所以窮人都喝這種酒。等將軍高升了,到了南方當官,喝不到這種劣質酒,反而不習慣,久而久之竟然眩暈。
吳大夫弄明白了病根,就用滋補藥加上少量信石做引子,做成藥丸給將軍吃。沒想到一副藥下去,將軍竟然好了,不再復發。將軍特別感謝吳大夫,所轄四營八哨九十餘汛,屬下將弁無論男女有病,一定要請吳大夫治療,治好了一定要給重金酬謝。如果治不好,就會說:連吳大夫這樣的神醫都治不好,看來是絕症。
於是吳大夫的生意好的不得了,每天來看病的人都排隊,不幾年就發了大財,蓋了大宅,吳大夫自己寫了一副對聯:「運退防風殺命,時來信石活人。」
本文選自《客窗閒話》,作者清代吳熾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