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棉襖
這樣的聊天,你就會知道,一個苦口婆心,一個堅決如鐵。一看這樣的聊天,你就會知道,這樣的模式,媽媽們直接面對的是別人所謂的養老問題。
傳統觀點
有一個女兒貼心,有一個兒子,呵呵,兒子好,也得媳婦好。
這話沒錯。
嚮往嗎?
如果頭胎是兒子,二胎再來個兒子,將再度陷入上面的聊天模式。
面對世俗的觀念,或是老一輩人熱情地關心,生二胎也被急於催促,日問夜問,節日問,過年問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媽媽們別必要生氣,也無須懟回去,簡單的3句話很實用,借給你用一下,很明智,也很理智:
這樣回答,既不得罪人,又不至於陷入漫長的談話,沒完沒了。而且言多必失,反而不會聊到一個好的結果。所以當有人要你生個二胎或三胎的時候,你把這個話題交給這句話,別人就不好過多地問了。
被問到生孩子
看經濟條件再說吧。
這樣也不至於給自己一個難堪的結局,這個回答是靈活的。而且好說歹說,都不會表現自己的生育觀念,避免讓他人自討沒趣。
如果是陌生人問你,而你家的經濟條件別人不清楚,這樣回答別人,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停止這個話題。
年紀大了不想生,這是把自己比喻成高齡產婦。這樣回答的好處是,別人也不好讓你冒這個風險,好端端地弄一個二胎出來,到頭來難產。這也是別人所不希望看到的。
年紀大了不想生了,有時候說的是對未來的孩子負責任,就是告訴別人,「老來得子」雖然很幸福,但是年紀大了幫不到孩子什麼。
再過幾年再說吧?
回答完這個問題,媽媽們需要馬上轉移話題,不然會引發一場辯論賽。在茶餘飯後的聊天中,不需要太正式的聊天,而話沒答好,會招來別人的指指點點。
直接把計劃告訴別人,說:「我還沒有這個打算,我還沒有這個計劃。」人家就不會盤問你的計劃是怎麼樣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打算,而一些老人苦口婆心地勸說:還是生個女兒好。
一個太孤單了?
而沒有兒子的人,一般人是不會過問的,如果讓人家生一個兒子,這樣會給別人帶來沉重的打擊。
無論怎麼樣,都應該樹立好正確的生育觀念:生兒生女都一樣。這是一句需要體驗的話,是真的是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是真的生兒生女都一樣。如果說多了,會存在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這無論對於孩子都是一種不公平的觀念。
當別人催促你生個女兒時,你一定不要長篇大論,只需要這短短3句話,便可以擺脫世俗的盤問。當然別人善意的提醒,只是作為一個過來人的一個提醒,而自己需要明白話簡單說,自己有自己的規劃就好。
且行且規劃
以上也是許多父母面對的困擾,3句話就能擺平,試試看。許多網友認為,這樣回答很和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爭執。
謝謝友友們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