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心市區南俊北路C區外牆瓷磚脫落砸到車,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近年來,一些老舊小區,外牆瓷磚脫落的情況時有發生,市民「頭頂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上世紀80年代起,泉州興起用陶瓷面磚和馬賽克貼外牆的建築風潮,漂亮的「外衣」讓建築顯得光鮮亮麗。但由於各種原因,牆磚時常脫落,成為隱形的「空中殺手」。是什麼原因導致外牆磚提前「下崗」?所住樓房外牆磚脫落該怎麼辦?被外牆磚砸傷找誰問責?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走訪 瓷磚脫落令人提心弔膽
今年以來,本報就報導了多起外牆瓷磚脫落的事件:9月6日晚,市區南俊北路C區有兩處牆體脫落,砸中停在樓下的小車;7月27日,市區中聯華庭小區一外牆脫落,把停在樓下的一輛小汽車的擋風玻璃砸壞;5月6日晚,市區伍堡舊街278號外牆瓷磚脫落……
把時間往前推移,類似的事件更多:2009年2月18日,市區百源路一家商店的外牆磚塊和水泥突然脫落,兩名過路女子被砸傷;2010年5月20日,市民鍾先生把車停在泉州市區煌華商業大廈自家店門口時,被二樓外牆脫落的5塊瓷磚砸中;2011年6月20日,市區豐澤街東方金典小區門口,一根高約10米的柱子上方脫落4塊大理石石板;2013年1月18日,市區城東東方花園城的外牆瓷磚脫落,在店門口泡茶的劉先生,腦袋被砸出一道口子……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築瓷磚裝飾外牆在國內興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越是高檔的小區,建築的外牆裝飾越是富麗堂皇,有用花崗巖、大理石的,有用瓷磚的,甚至還有用玻璃幕牆的。瓷磚、花崗巖與牆體的黏合劑經風吹日曬容易老化,導致外牆磚從高空墜落。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有不少小區存在著外牆磚脫落的隱患。市區雲谷安置小區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共有兩棟樓,房齡已近30年。該小區樓房外牆磚脫落嚴重,有的整片脫落,有的也空鼓了,時不時會掉下來。市區廣益花園C1棟、C2棟的外牆瓷磚也存在脫落的現象。「小區這兩年瓷磚脫落很頻繁,萬一砸到人可怎麼辦?」住在遠太苑的莊先生說,遠太苑屬於老舊小區,外牆脫落就像不定時「炸彈」。此外,市區刺桐路陽光水岸、盛榮苑等多個小區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隱患 危及生命和財產安全
不少相關科學實驗「訴說」著高樓外牆脫落的危險。在排除空氣阻力、風力等因素的影響下,假設一般外牆方磚的質量為100克,長度和寬度都為10釐米,從20米(7樓)高處墜落地面時,方磚的速度為20米/秒,相當於一輛小汽車以72千米/小時的行駛速度撞來。
假設方磚在泥地上砸出的坑深度為1釐米,方磚落地時產生的作用力達到2000牛頓,這相當於200公斤重的物體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壓在行人身上。
「最大的危害是發生意外事故,危及生命和財產安全。」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醫生陳華震說,實驗證明:人的顱骨可以承受的極限是200公斤到500公斤,從中高樓層扔一個雞蛋下來,雖然理論上沒有達到顱骨骨折的極限,但是砸在頭上,也可能導致腦震蕩或者顱內出血死亡。如果換作是同等質量的石頭或其他堅硬的物品,所造成的傷害要高1.5到3倍。
除了危及生命和財產安全,外牆磚脫落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危及整棟樓的質量安全。專業人士表示,瓷磚脫落後沒有及時維修,牆體會滲水,久而久之,會造成牆體裂開,影響樓體安全。
分析 外牆磚步入「老齡化」
記者了解到,我市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外牆「貼磚」,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這些外牆磚步入「老齡化」。據介紹,外牆磚脫落的原因很多,氣溫變化、材料質量差都可能導致瓷磚脫落。
從事建築行業20多年的建築師傅蔡永懷說,首先可能是建築材料的原因,比如砂漿和外牆磚的熱膨脹係數不一樣,在交接處會形成一個薄弱層,氣溫變化或其他原因都能導致外牆磚空鼓、脫落;其次,磚塊之間是有縫隙的,如果因氣溫過低或別的原因導致磚塊與牆體間粘結不牢,接縫位置可能滲水,滲水時間久了會導致牆體破裂、牆磚脫落;再者,建築材料質量差或施工單位施工不當,都可能導致牆磚脫落。施工時沒有檢查瓷磚背面與水泥是否完全結合,或者在鋪貼時沒有留縫或留縫過小,水泥在收縮時或因氣溫變化熱脹冷縮時,容易導致牆面瓷磚出現鼓包、龜裂甚至脫落。
蔡永懷說,如果貼磚時質量過關的話,外牆磚使用10年或是更長的時間是不會脫落的。脫落的這些小區大多都是老舊小區,樓齡都有幾十年,外牆磚基本上都是超齡服役。
維修 外牆「換裝」是出路
「可採用新型外牆塗料替代外牆瓷磚。」蔡永懷說,如何防範外牆磚脫落,首先是選的瓷磚質量要好,其次是貼磚的質量要過關,不可偷工減料。最好的方法是不貼瓷磚,改用塗料。
他建議,為防止外牆磚再次脫落,在維修時,最好是換成塗料。
其實,我市不少小區已經把外牆磚換成塗料。市區暉揚花苑建好不久,外牆磚就一直掉,後來,開發商將外牆磚卸下來,噴上既美觀又不易脫落的仿真石漆,而仿真石漆價格僅為天然石材的十分之一。
市區康惠樓外牆瓷磚也一直掉落,後來,該樓的開發商敲掉瓷磚,塗上防水塗料;2019年6月,豐澤區銘湖社區綜合樓3棟的業主自己出資把原來的外牆磚拆除,換成仿石漆……
據介紹,2000年,我市制定《泉州市貫徹國家新型建材推廣應用計劃和有關規定實施文案》規定,發展節材型製品,限制建築外牆裝飾既耗能又不安全的陶瓷面磚和馬賽克,推廣應用建築塗料。
部門 可申請公維金修復
遇到小區外牆瓷磚脫落等情況需要找誰維修?市住建局有關人士說,首先應確定瓷磚掉落的原因,若是工程質量問題,應由開發商負責。若房齡短,一般也是找開發商;若是房齡長的,可能就要業主自己承擔維修費用。
根據《建築工程管理條例》現定,有防水要求的外牆面的防滲漏最低保修期為5年,而裝修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為2年。根據《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在保修期內,因房屋建築工程質量缺陷造成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人身、財產損害的,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可以向建設單位提出賠償要求。建設單位向造成房屋建築工程質量缺陷的責任方追償。」
該負責人表示,在商品房交付時,開發商都會交付一份建築質量保修的說明,上面都會將房屋各個物件的具體保修時間標明。如果在保修期內,出現附著物脫落,由開發商來負責。超過保修期,則可以申請公共維修資金來維修,或是申請納入老舊小區改造一併改造。
律師 明確責任主體才能有效維權
外牆瓷磚脫落砸傷人,誰來負責呢?據悉,《民法通則》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2021年1月1日將實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之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建築物的產權人如果是所有業主,外牆作為一個整體,一旦出現脫落傷人的情況,業主作為產權人理應成為被告。物業公司作為產權人受託管理方,負有一定責任。」福建聯合信實(泉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燕表示,外牆脫落造成傷害,法律上則會追加所有業主責任。
她說,若房屋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在保修期內出現瓷磚掉落傷人事件,應由房地產開發公司賠償;如物業公司負責房屋的外牆維護,出現受傷事件,由物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她表示,如果最終沒找到肇事具體業主,根據《侵權責任法》,整棟樓的業主都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除非業主能證明自己沒有侵權。
推廣 外牆塗料代替外牆瓷磚
針對瓷磚的安全隱患,早在2006年前,北京、上海、重慶、江蘇、大連等地方政府已推廣建築外牆使用外牆塗料,並明確規定高層建築必須使用外牆塗料進行裝修。住宅建築外牆限制使用牆面磚,推廣使用質量優異的建築外牆塗料。其中上海市就明文規定,限制設計、使用外牆面磚和禁止設計、使用馬賽克等外牆瓷質貼面材料。
據介紹,與塗料飾面相比,瓷磚作為外牆裝飾的安全性問題首先是自重。以塗料作為外牆裝飾材料,自重一般不會超過10公斤/平方米,在安全性驗算上可忽略不計。而瓷磚作為外牆裝飾材料的話,自重可達到50公斤/平方米以上,甚至80公斤/平方米,為外牆塗料的5—8倍,僅僅以粘貼的方式是不能保證其在牆面上的安全性的。建築物自重大,在地震中安全隱患也更大,應用外牆塗料將大幅減輕建築自重,地震破壞力也相應小,所以能大大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在歐美等國家基本上限制採用瓷磚,而選擇外牆塗料,除了瓷磚本身所存在的安全與環保因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瓷磚的色彩相對單一,不適於城市美化功能的提高。 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築外牆採用高級塗料裝飾的佔90%,日本高層建築採用外牆塗料的約佔80%。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還立法規定,高層建築不允許用面磚裝飾。
相 關 鏈 接
多地禁止外牆使用瓷磚
外牆磚脫落現象在各地普遍存在,為了將其危害性減至最小,不少城市以行政手段禁止建築物外牆使用瓷磚。
上海:1997年起,高層建築逐步限制外牆面磚的使用;2000年又頒布推廣應用建築外牆塗料的規定,推廣應用建築外牆塗料,限制設計、使用外牆面磚和禁止設計、使用馬賽克等外牆瓷質貼面材料,但底層或裙房外牆貼面材料除外。
江蘇:江蘇省建設廳2000年規定,建築外牆飾面禁止使用馬賽克,住宅建築外牆限制使用陶瓷面磚,推廣使用質量合格的建築外牆塗料。
重慶:從2003年起,禁止使用外牆磚。
廈門:1999年1月7日,廈門市政府發布《廈門市建築外牆裝飾管理規定》,建築外牆離地高度24米至50米的,限制採用貼面磚;石板材飾面牆石離地高度不得大於10米,且限制建築外牆採用水泥砂漿現場粘貼石板材飾面。
北京:為保證安全性,2007年,北京規定,凡15層以上的高樓,外牆裝修禁止使用外牆磚,全部改用塗料裝飾。
大連:2006年開始,大連高層建築禁止使用牆面磚裝飾。
西安:2011年9月起,對各類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築工程,禁止設計、使用瓷質面磚進行外牆飾面,3層以下建築或裙房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