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迎來全球15000餘名新同學,開啟新裡程。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等校領導來到各校區報到點,歡迎新生來到交大。校領導鼓勵同學們腳踏實地、志存高遠,成為有責任、勇擔當的交大人。校領導一行還走訪了各院系的報到點、學生宿舍樓棟、學生服務中心、機動學院等,親切慰問新生、家長、工作人員和學生志願者。
特色「護旗手」實力詮釋「科技強國新生代」
新學期伊始,上海交大積極協助「我和國旗同框」校園行落地活動,並邀請學校首屆築力先修營2019級新生們前來參加。活動現場提供列印照片加蓋創意郵戳服務,另外還安排了北鬥導航團隊成員與築力營新生們進行互動,Robomaster機器人和航模無人機團隊的築力營同學結合國旗元素,自主編程,設計了機器人無人機路演活動,並運用機器人、無人機擔任護旗手展示五星紅旗,實力詮釋了「科技強國新生代」。現場不少同學還在留言牆上留下了對祖國的表白並與國旗合影,向錢學森、黃旭華、朱英富等學長看齊,做「科技強國新生代」,不負青春,不負祖國。
除此之外,上海交大還通過拍攝系列視頻等方式,挖掘人物故事,講述新生與祖國的故事。
三對雙胞胎攜手逐夢交大校園
同為「運動健將」,雙胞胎兄弟1分之差考進同專業。來自北京市一零一中學2019屆的陳致博和陳致真雙胞胎兄弟,兩人高考取得677和678分僅以一分之差,同時被上海交大錄取。他們同是健美操運動員,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的稱號;高中時各自被評為市、區三好學生;也不約而同選擇同一所大學,雙雙選擇報考上海交大致遠學院物理班,在交大繼續追逐夢想。
高顏值「卓越」姐妹花,攜手被工科試驗班錄取。有這樣一對「卓越」的雙胞胎,姐姐叫蔡亦卓,妹妹叫蔡也越,兩人畢業於浙江省鎮海中學,兩人今年高考分數僅1分之差,雙雙被上海交大工科試驗班錄取。高一時,在學長學姐情系母校的宣講中,兩姐妹第一次對交大有了深刻的了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實力雄厚的科研力量,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濃厚的國際化氛圍,還有那寬廣美麗的校園、悠久的歷史底蘊、豐富的社團生活,尤其是它那明顯的理工科優勢深深地吸引了她們,這也鑄就了她們相約交大的夢想。如今,她們也僅以一分之差同時被錄取,來到交大報到。
雙胞胎兄弟如願實現當初目標,並肩進入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有這樣一對來自古都洛陽的雙胞胎:哥哥叫劉林匯,弟弟叫劉林豐,高一寒假期間兩人慕名來到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漫步在這座經歷了三個世紀滄桑的美麗校園中,共同立下將來要求學與此的目標。經過不斷的努力,兩人在高三時通過保送生考試的選拔如願進入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在接下來的六年中,兄弟二人將在立志在生活中繼續相互扶持,在學業上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
家族三代八名交大人,湖北女孩延續輝煌走出自己的交大「足跡」
「一封印著『上海交通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紅色信封遞到了我的眼前!期待變成了現實,我也正式成為我們大家庭裡的第八個交大人!」上海交大2019級新生張博涵畢業於湖北華師一附中,被工科試驗班錄取。不同於其他交大新生,張博涵家族三代人中此前共有7位畢業於上海交大,是名副其實的「交三代」。家族第一代、張博涵的爺爺張泉林畢業於交大機械系,其弟張泉寶畢業於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冶金系,曾任交大出版社主編;第二代張九如畢業於電機繫船舶電氣設備專業,張光耀(博涵大伯)1977年考入上海交大計算機科學系,82年考取上海交大微型計算機所研究生,張立(張泉寶兒子)1988年畢業於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張群(張泉寶兒子,與張立是雙胞胎),1988年畢業於材料科學及工程系;第三代張逸邇2018年畢業於密西根學院,現在喬治亞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研。對於未來在交大的學習生活,張博涵表示「我對交大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交大是我從初中開始就嚮往的地方……爺爺那一輩交大人的故事還在心中久久迴蕩,長輩們的叮嚀一直在耳畔回想,而我將帶著老一輩的期許,在這個歷史悠久、治學氛圍嚴謹的校園裡鍛鍊我的能力,豐富我的頭腦,走出屬於我的交大足跡。」
交大迎來首屆人工智慧專業學生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35所人工智慧專業建設高校名單,上海交大新增人工智慧專業,成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在建的第十個本科專業。隨著2019級新生入校,交大也迎來了首屆人工智慧專業76名學生,編成三個人工智慧班。
交大人工智慧專業以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情懷和全球視野的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應用高端人才為目標,形成了「深基礎、強交叉、重實踐、求創新」的育人共識。主要特色包括:1.夯實數理基礎;2.構建精品集聚、寬厚領先、分類綜合的專業課程體系;3.打破校企人才培養「邊界」;4.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通道。
寓教於樂!迎新現場開展垃圾分類互動遊戲
在霍英東體育中心的迎新現場,上海交大後勤保障中心設置垃圾分類現場互動遊戲的攤位,引起了眾多新生的興趣。作為2019級新生教育中垃圾分類模塊的一部分,小遊戲旨在幫助新生們更好地了解和體驗上海正在實施的垃圾分類政策。除了現場小遊戲之外,上海交大還在新生大禮包中都放入了2019版的《上海交通大學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手冊》,新生宿舍區內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也已建成。此外,閔行校區的校園巴士候車亭內也統一張貼了垃圾分類宣傳圖,學校及各學院也都會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入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與實施辦法的宣講。
多才多藝、學習掌握三門亞洲語言,15歲便來華求學的她活出精彩
2016年1月,上海交大成立了國內首家「保加利亞中心」。在上海交大人文學院漢語言專業2019級國際生中,就有一位來自保加利亞的同學——阿維亞(AVIA MLADENOVA)。她15歲時就滿分通過了HSK漢語水平測試,並來到中國開始了求學生涯。由於對亞洲時尚、音樂、藝術、旅遊感興趣,除了漢語之外,她還積極學習日語和韓語,並且希望能夠週遊世界。對於留學中國的原因,這位活出精彩的學生這樣表示道「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享譽全球的一流教育機構,使學生和專業人士對更好的職業前景充滿了嚮往。此外,中國的多樣性,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中國的大好河山也讓我覺得她是我的歸屬。所有這些原因加在一起,使中國成為我求學的理想之地。」
400名新生獲得「開小灶」待遇,提前一個月體驗大學生活!
2019年,上海交大啟動首屆「專項計劃生築力學習先修營」項目(以下簡稱「築力營」)。面向被學校錄取的2019級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思源計劃、新疆內高班、西藏內高班、南疆計劃以及預科轉正批次錄取的本科新生。首屆「築力營」自8月13日開營,9月6日結束,427名新生共分為9個臨時行政班級。下好育人先手棋,因材施教助成長,「築力營」使專項同學享受最大化「教育增值」,享受人生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