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師生的衣食住行網上全搞定,400間直播教室「整裝待命」滿足全校線上線下多元授課需求,上課人數較多的課程採用「大班授課、小班輔導」的方式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確保同學們學得懂……為周全周密做好秋季開學準備,加強師生健康管理,嚴格校園防控措施,確保校園安全和師生健康,上海交通大學打出了「組合拳」。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由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六校聯合發起的抗疫助學行動——「春霖助學行動」取得了累累碩果,來自15個省份的51名「春霖助學行動」學生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
動動手指,「智慧校園」衣食住行一「網」暖心
線上迎新註冊、手機在線身份核驗、健康碼覆蓋校園……為滿足「錯時、錯峰、錯區域、錯批次」要求,上海交通大學延長了註冊時間,更啟用高科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 「智慧迎新」。新生在校內拿出手機,打開學校自主開發的「交我辦」App,進入「新生-新生身份核驗」,按照操作指引,十秒內即可完成身份核驗。
與普通「刷臉」報到不同,上海交通大學本次採用的「新生線上核驗」,為結合「人臉識別」技術與「活體驗證」技術的「實人認證」方式,對接資料庫信息,新生身份真實可靠。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將教務、財務、宿管、校醫院、戶籍等多個部門、多項新生相關業務轉至線上,新生在入校前即可完成宿舍信息查詢、繳費、保險等業務辦理。完成「新生身份核驗」這最後一環,即可正式成為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員。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創新運用信息化手段成果之一。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即可註冊獲得交大電子身份帳號,使用此帳號訪問「上海交通大學迎新網」,能獲得全面即時的迎新快訊和內容豐富的入學指引。 「交我辦」APP增加「新生」欄目,通過「一個帳號+一個APP」實現新生教務、財務、生活服務、網絡等多項入校前後事宜暢通。考慮到因高考錄取工作推遲,少量新生到校報到時無法拿到實體學生證的情況,同步推廣手機虛擬校園卡,可充分滿足新生在校學習生活需要。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積極搭建多個智慧校園應用場景。例如,無人車派送、手機掃碼秒取快遞等無接觸方式為廣大師生帶來了安全、放心的快遞服務;研發上線全面覆蓋「校園巴士、地鐵站接駁公交、校區間通勤班車」3大路線的掌上智慧交通服務;開發協同編輯、多人共享的智能雲筆記「水源文檔」,打造「語音識別輸入」特色功能,實現課堂、研討等超全場景廣泛應用,支撐交大教學科研需求……
為保障秋季開學學生安全有序返校,上海交通大學保衛與學生處、科研院、網絡信息中心等部門協同聯動,線上開發了「學生返校/出校申請審批系統」與「校園通行證」掃碼系統,確保學生錯峰、有序、安全、精準入校,所有進出校人員可溯。由於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家長及陪同人員無特殊情況不入校,交大保衛處主動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義務24小時搬運行李服務。深夜到達學校的學生也不必再擔憂沉重的行李與從校門口到宿舍這段「最遙遠的距離」,保衛處的暖心服務為學生打通入校的「最後一公裡」。
錯峰就餐看「指數」,疫情防控餐飲志願者「上崗」服務
到了「飯點兒」,怎樣避免用餐擁堵、「錯峰」吃飯?上海交通大學食堂就餐指數可以給師生們提供參考。
為減少人員聚集,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與後勤保障中心聯動,推出「食堂就餐指數」,實時發布各食堂就餐人數信息,只要動動手指,各食堂總座位數與當前就餐人數、各餐飲大樓樓層區域分布就餐人數就一目了然;系統按餐廳空閒狀況排序,數據每隔10秒自動刷新,成為師生就餐選擇的有益「風向標」,引導師生錯峰錯時就餐。同時,各食堂還在食堂主通道周邊設置了打包快餐通道,精心搭配了三種價位的套菜,供有需要的師生購買、取餐並快速離開,進行人員分流。
學校還成立了疫情防控餐飲學生志願者服務隊,後勤保障中心也組建了黨員骨幹突擊隊,志願者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將在開學期間在閔行、徐匯校區各餐飲大樓「上崗」,引導師生有序排隊進入食堂,並協助做好測體溫、勤洗手等防疫宣傳和節約糧食、垃圾分類等宣傳。
線上線下多元授課,400間直播教室全覆蓋
新學期,課程怎麼上?上海交通大學採取線上線下多元授課形式,主要分為「教室教學」「教室教學+在線直播」「線上教學」三類。其中教室教學將成為新學期大部分課程的授課形式;教室教學+在線直播這一形式主要針對教學班有部分學生因疫情無法返校的情況;若任課教師在境外無法回國,或教學班大部分學生因疫情無法返校,則採取線上教學的形態。
為支持「教室教學+在線直播」這一形態,學校暑期將400間教室建設為直播教室,建設了課堂教學在線直播系統,實現本科教學樓全覆蓋。教師在教室內為線下學生上課的同時,又為線上學生直播課堂內容;直播設備在教室內採集視音頻信號,同步上傳阿里雲,線上學生通過阿里雲觀看課堂內容。在線直播可直播兩路視頻(教師講課畫面+PPT畫面),計劃支持校內2000人同時在線、校外2000人同時在線觀看;直播全程實錄,課程錄像可供選課學生課外點播。
在授課方式上,上海交通大學靈活採用定製化修讀、考核方式。對於《高等數學Ⅰ》等上課人數較多的課程,採用「大班授課、小班輔導」試點。大班授課的人數在每班200-400餘人之間,小班輔導人數為每班數10人左右。為了配合「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教學改革,讓學生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學校對兩個特大型教室(500平方米)的視、音頻系統進行了改造。
體育、大物實驗、工程實踐等非理論類課程(實驗實踐類課程),設計了在線教學方案,可以為未返校學生集中在線授課。對於2020年春未開出課程、確因條件所限無法實現在線教學的課程等,學校也制定了相應的定製化修讀、考核方案。
「春霖助學行動」助力51名學子考入上海交大
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六校聯合發起抗疫助學行動,組織大學生利用在家學習的空餘時間,給國家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實施區域的高三學生進行遠程輔導,這個公益項目被稱為「春霖助學行動」。
從山東曲阜到新疆喀什,從吉林白山到雲南大理,100餘名上海交大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家裡,利用課餘時間,登錄ZOOM、QQ等網絡平臺為來自湖北等16個省邊遠地區的高中生進行直播授課和答疑輔導,為477名高三學子答疑解惑。
在今年高考結束之後,「春霖助學行動」仍發揮了餘溫,數百名高三學子在群裡交流報考,專項,專業等事宜,志願者們也在群裡積極回答相關問題,及時傳遞交大招生的最新情況。隨著報考結束,「春霖助學行動」也迎來了碩果纍纍的時刻:張慧傑等51位同學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
來自吉林省的張慧傑今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我和上海交大的『緣分』開始於『春霖助學行動』,它讓我見識到了外面的天地廣闊,有想要一飛沖天的欲望。在全民抗疫、停課不停學的時候,『春霖』無論對於我學習的輔導,還是人生的點撥,都是一筆人生財富。『春霖』網課十分生動,各種知識點板塊特別詳細,學長學姐從解析到答疑,耐心又認真,對我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助益。」他表示。
除「春霖助學行動」外,上海交通大學還通過多種形式為新生在交大求學「築力」。8月2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2020級專項計劃生築力學習先修營」開營 。「築力營」以「學生健康發展」為理念,繼續堅持為專項計劃學生夯基補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能力建設和人格養成。較往年,除了面向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思源計劃等各項計劃錄取的本科新生開放以外,首次為港澳臺本科新生定製「助力工程」。
作者:吳金嬌 通訊員江倩倩 祁潔 王辰軒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本報記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