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和劍橋的愛恨情仇
同樣傑出的地位,同樣的學術氛圍,造就了同樣心高氣傲的牛津人和劍橋人,牛津、劍橋一路走來相愛相殺。而他們神聖不可複製的,不只是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如夢變幻的校園,還有無限的活力和創造力。
另一個地方
牛津和劍橋人喜歡稱對方為「另一個地方」。「藝術的牛津,科學的劍橋」,牛津大學類似北京大學,以文科著稱;劍橋大學類似清華大學,以理工科著稱。
牛津和劍橋哪個好玩?
最簡單的來說,喜歡文藝小清新建議去劍橋,喜歡厚重歷史感建議去牛津。
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與劍橋比,牛津的塔式建築居多,歷史更悠久,氣氛更莊嚴肅穆。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城,猶如進入歷史」,牛津的學院大多分布在高街和寬街上,到處瀰漫著學術氣息和書卷味。牛津也是熱門取景地,《哈利波特》《變形金剛》《愛麗絲夢遊仙境》等電影都曾在此取過景。
【玩法推薦】步行遊覽牛津
【路線推薦】聖瑪麗大學教堂→基督教堂學院→博德利圖書館→嘆息橋→牛津大學三一學院
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與牛津相比,劍橋哥德式建築居多,又流淌著劍河,更浪漫秀氣、靈動寫意。劍橋的學院大多修在劍河兩岸,河上有許多設計精巧,造型美觀的橋梁,幽靜曲折的街巷,古樸凝重的教堂,倍添劍橋的優雅與靈性,這座大學城散發出清新的文藝氣息。
【玩法推薦】沿劍河泛舟是看劍橋美景的最佳方式
【路線推薦】聖瑪麗大教堂→王后學院→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嘆息橋
【價格參考】劍河泛舟約14英鎊/人。
歷史名人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ALS患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訪採訪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堅定地認為人類應該在2117年之前離開地球。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劍橋大學為中華民族培養了許多有為之士。除中國著名作家徐志摩外,還有蕭乾、葉君健等作家。除著名科學家華羅庚外,還有張文裕、蔡翹、陳立、王應睞、劉佛年、王鴻禎、朱既明、王竹溪、戴文賽、伍連德、丁文江、王選、李林等科學家。
牛津大學的中國人:沈福宗,錢鍾書,崔佔峰,跳水女皇的老公霍啟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