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字很多人厭惡,可在學習和創造這件事上,卻有很多有關「偷」的佳話。鑿壁偷光的事大家耳熟能詳,陳式太極拳特別展出「楊露禪學拳處」,被楊露禪打動,不僅改變「傳內不傳外」的訓示,還鼓勵了這種善學的精神。賈伯斯更是說「好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偷竊!」為藝術的跨界正名。我們可以說著別人發明的語言,使用別人發明的數學,使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創造一起了不起的事。
你堅持衝鋒作文50+的樣子,真的很酷!(二)
你衝鋒作文50+的樣子,真的很酷!!
小金聯合眾名師「偷」點大師模考上的作文題,深入剖析,挖掘寶藏給你。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頭條看世界……全家微信學養生,好友全在拼多多。——網絡小段子
材料二: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尼爾·波茲曼
材料三: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培根
作為一名中學生,讀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認識和感想?請面向全班同學寫一篇發言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表達你的希望與建議。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切合身份,貼合時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一選自網絡小段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在有些人每天的生活狀態,各種APP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刷視頻、看新聞、聊養生、購物都離不開它們。這些APP雖然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其本身的特性決定了人們從中獲得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識,更不用說有些人沉迷於這些APP並非為了學習,而是將之視為一種娛樂的方式。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當APP填滿了我們每天的時間時,學習和自我的提升就愈來愈娛樂化,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警惕。
材料二選用的是尼爾·波茲曼的名言,意思是當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時,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娛樂,其結果就是娛樂至死。這將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因為過多的娛樂勢必擠佔人們的時間,導致人們正常的學習、自我提升、創新等活動被娛樂取代,人們將變得空虛愚昧。
材料三選用的是培根的名言,寫出不同的人對讀書的態度。這告訴我們唯有明智的人才能深刻明白讀書的重要意義,或者說,唯有讀書才會使人明白事理、涵養智慧、充實精神。綜合三則材料,顯然多讀書才是明智之舉,我們的時間絕對不能浪費在各種娛樂上。考生在寫作時,可以對材料一中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和反思,警惕材料二中「娛樂至死」的亂象,並通過材料三認清讀書的重要功能和讀書對人的重要意義。
題幹要求考生以一名中學生的身份,面向全班同學寫一篇對材料的認識和感想的發言稿。考生不要泛泛地談論娛樂與讀書的關係,而是要從中學生的視角出發,談論學生對待娛樂和閱讀的正確態度。行文時,考生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包括開頭的稱呼語、問候語等。
①讀書是最好的娛樂方式;
②多讀書,少刷屏;
③娛樂當有度;
④娛樂至上,何談成長;
⑤娛樂至死,莫如好書相伴;等等。
科技豐盈人生(圍繞材料一,寫現代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沒有涉及娛樂和讀書)。
雷海為:從外賣小哥到教研老師
在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冠軍之前,雷海為的人生平淡如水。他到過多個城市,幹過多種工作,做過禮品銷售、快遞小哥,後來開始送外賣。
但與別的外賣小哥不同的是,雷海為熱愛詩詞。當別的外賣小哥在閒暇之餘拿起手機玩遊戲的時候,他在爭分奪秒背誦詩詞。「一般在等餐或者休息的時候,我會把隨身攜帶的《唐詩三百首》拿出來看。這樣一單外賣送到了,一首詩也背會了,心裡特別高興。」閱讀詩詞的狂熱讓他得以站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一展自己多年的學習成果,然後火遍全國。他也因此被某教育機構聘請為教研老師,做上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外賣小哥到教研老師,雷海為的經歷再次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有力註腳。
吳桂春:讀書使人明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則東莞圖書館的讀者留言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留言的主人公,是在東莞打工17年的吳桂春。由於疫情的影響,他工作的鞋廠停工,無奈之下他打算返鄉。臨走之前,他留言向東莞圖書館告別:「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吳桂春的留言感動了東莞,在東莞市人社局的幫助下,吳桂春重新找到了工作,得以留在這座他喜歡的城市,繼續生活,繼續讀書。
各位同學:
大家好。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認為在我們最好的年紀讀書才是最好的娛樂方式。(開篇點明身份,亮明觀點)
納蘭性德曾曰「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假如他穿越到現在,一定會更懷念昔日他詩茶相伴的尋常日子。因為到了現代,他有可能每天過著睡前刷抖音、早起看頭條、無事養生局、購物拼多多的生活。當今越來越多的娛樂APP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讀書反倒成了一種奢侈,一些人已經忘了:讀書才是最好的娛樂方式。(以想像納蘭性德的故事引入主題,既切題,又富有趣味)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的時間是如此寶貴,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應該把時間花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抖音和頭條有趣嗎?它們是很有趣,花樣繁多的視頻,全球各地稀奇古怪的新聞,讓人目不暇接。但這些有多大用處呢?碎片化的信息,擠佔了我們所有碎片化的時間,甚至連我們正常的學習也受到影響。可能我們在刷各種APP時是開心的,但一時的開心過後,又能有多大收穫呢?早期網際網路崛起的時候,人們管上網的行為叫「衝浪」,網際網路就是一個信息匯聚之海,個體的思想意志在無數的信息流中是真正的「滄海之一粟」,「衝浪」很刺激,卻容易失足落水,可能讓人沉淪於信息之海無可自拔。(結合材料,分析沉迷於娛樂APP的缺陷)
與抖音等諸多APP相比,讀書才是最好的娛樂方式!(過渡自然)昔日宋太宗每天必讀三卷《太平御覽》,如果某天政務太忙讀不完,便在第二天補上。大臣們擔心這樣會影響他的身體,但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一百年前,《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譯本翻譯者陳望道伏案讀書時肚子餓了,誤將桌案上的墨汁當成紅糖水蘸粽子吃,竟然邊吃邊感嘆粽子之香甜!讀書之樂,能夠讓一國之君抵抗聲色犬馬之娛的誘惑,明了讀書之用;以讀書為樂,能夠讓讀書人把墨汁吃出甜味。此中之樂,讓人聽之慕之,心嚮往之。(以宋太宗、陳望道明讀書之樂的事例來論證以讀書為娛的妙處)
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其對業餘時間的利用。在業餘時間裡,有人見屏如友,深陷其中,有人詩書相伴,坐擁百城。前者娛樂至死,後者則在文字中明理,升華自我,豐沛精神。兩相對比,以手機為娛者日趨麻木,再無可樂之處,而以讀書為樂者精神日益充實,自得其樂!(將玩手機與讀書相對比,在比較中論證以讀書為樂的好處)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漢字英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文化類節目開始湧現,這類節目力求讓觀眾在詩書文化中獲得另一種娛樂之美。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也上線了不少讀書類應用,各大應用平臺出現諸多分享讀書心得的視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讀書之樂。(以現實中的現象論證讀書之樂)
作為中學生,我們的時間更加寶貴,我們的娛樂方式更應該經得起考驗,不只要有趣,更要有用!那小小手機裡的諸多應用,如何敵得過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堅信:讀書,才是我們最好的娛樂方式!(回歸學生身份,再次點題)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名師點評】文章開篇以想像中懷念讀書生活的納蘭性德為引,引出娛樂盛行、忽略讀書的社會現象,切入要以讀書為娛的主題;然後分別論證以娛樂APP為娛的不足和以讀書為樂的好處,再將兩者對比分析;最後寫出人們的警醒和現狀的日趨改變,從現實的角度再次論證了讀書之樂;結尾再次點題。文章多處引用經典,有豐富的事例作支撐,論證有理有據,令人信服。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前見」是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
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
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
對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材料共三段,都圍繞「前見」展開。
第一段先給出了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對「前見」的認識,他認為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這是將「前見」視為我們理解和認識事物的前提。之後對「前見」進行闡釋,即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
第二、三段則分別對「前見」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進行分析,正確的前見有助於人們提前認識事物,這其實是一種科學合理的預見,而錯誤的前見則會妨礙我們全面認清事物,這樣的前見顯然是一種偏見。根據材料內容,考生可圍繞「前見」進行辯證性的思考。前見很重要,對我們認識事物意義非凡,但對於前見,要辯證分析,明確什麼樣的前見是有利的,什麼樣的前見是我們應當竭力避免的,這跟我們每個人的眼光、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等密切相關。當然,考生需要寫的並不僅僅是我們對前見不同意義的認知和了解,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既然前見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如何讓前見化為預見,避免其成為偏見?這樣才能寫出深度。
①拋卻偏見,選擇預見;②居高望遠,化偏見為預見;③讓前見打破偏見的藩籬;④莫讓「前見」遮望眼;⑤認識前見,科學預見;⑥有先見之明,糾先見之偏;等等。
①偏見猛於虎(避開了「前見」,空泛地談「偏見」對人的負面影響);②做事要有遠見(不談「前見」,一味強調做人做事當有遠見)。
範蠡:先見之明,避過災禍
春秋時期,範蠡和文種曾助越王勾踐滅吳興國。當勾踐稱霸諸國時,範蠡卻預感到將來會有災禍,便找了藉口逃離越國,他給文種留下的書信中這樣寫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烏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但文種不以為然,不久後,越王果然找了藉口賜死文種。而範蠡逃出越國後,便做起了生意,成了後人口中有名的「陶朱公」。
魏延:一場偏見引發的悲劇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足智多謀,算無遺策,頗具識人之名。但因他對魏延的偏見,最終導致蜀中無將的悲劇。諸葛亮初見魏延,便對對方心生殺機,因為他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因而不管魏延如何展現自己的才華與能力,諸葛亮始終受這一「偏見」的影響,對魏延處處提防,不肯重用。北伐曹魏期間,魏延曾大膽提出「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策,被諸葛亮棄用,並出言諷刺。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就因為這一「反骨」之說,最終被設計殺死。
《左傳》中有一則「狼子野心」的故事:子文的弟弟生子越椒,子文一見此嬰就要求家人「必殺之」,並斷言「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但其弟不舍殺子,最終家族因越椒被滅。(故事引入式開頭,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無數人據此讚嘆子文的「先見之明」,我卻感到心寒:一個嬰兒剛剛來到世上,不識萬物,不明詩書,僅僅因為長相就被斷言其狼子野心,要剝奪他生存的權利。與其說這是智者的預見,倒不如說是愚昧的偏見。越椒最終危害家族,或許並非因為其長相,而是因為其一生都活在眾人所謂「狼子野心」的偏見裡,最終導致其人性扭曲。(分析故事,點明主題)
正確的先見能夠讓人們事先預知事物的發展,提前認清事物,發現其本質和規律。我們都渴望成為具有先見之明的智者,但當先見成為一種固執的偏見時,便不再能幫助我們認識事物,反而成為幹擾我們正常認知的元兇。
莫讓先見成偏見,比一味地追捧先見之明更重要。(單獨成段,強調主題)
與這位「狼子野心」的越椒相比,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顯然幸運得多。(承上啟下)李靖夫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兒子是魔丸轉世,未來註定危害蒼生,但這種「預知」並沒有妨礙他們對人性本善和愛的偉大力量的認知。通過後天的教育以及親情友情、世間大義的感化,本該頑劣不堪禍害蒼生的哪吒成了解民倒懸的大英雄。這一反轉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先見並非預先給事物貼上固化的標籤,對事物未經深入了解便「一言」斷其生死,而是讓我們在預見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那些人和事。(借哪吒的事例論證何為正確的先見)
當今社會,爆炸式的信息讓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大都流於膚淺的表面,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更喜歡某種「預見」性的認知,並以此作為提升認識事物水平的手段。(聯繫現實生活,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但在這一過程中,極易出現「信息繭房」的尷尬,習慣性地被先見引導,會逐漸失去自主思考與辯證思考的能力,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之中。一旦出現不同的或差異較大的其他認知,便會自覺屏蔽或忽視,只因其內心已被「先見」的認同充斥,再難有理性的思考。如此先見便成了偏見,不利於人們全面認識事物。(聯繫現實,以「信息繭房」的概念來論證先見成了偏見的危害)
認識世間萬物的先見之明固然讓人歆羨,但千萬莫要讓先見成為偏見,否則我們會一「見」障目,不見泰山。(結尾點題,呼應標題)
【名師點評】文章開頭引入「狼子野心」的故事,據此聯繫材料,分析「先見」與「偏見」的影響以及兩者的關係;然後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論證何為正確的先見;最後聯繫現實,借「信息繭房」的概念進一步論證偏見的危害;結尾收束自然,呼應標題。文章論證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是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
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借鑑、討論、碰撞,可以讓學習更深入,學習效果更加不一樣。
聲明:本文整理自「金考卷特快專遞5期",版權歸天星教育所有,轉載請註明本聲明。金考卷尊重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來源。本號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版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