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童裝行業兩千億市場規模
「童模」被母親踹打,成為近期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與此同時登上熱搜的還包括「野蠻生長」的童模行業。
事實上,大量的童模需求被釋放出來的背後,是一個正處在紅海的童裝市場。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使得童裝市場越來越熱鬧了,不少老牌服飾也開始紛紛下海童裝。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已達964億元,並呈現逐年快速增長態勢。2012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已是千億市場規模。截止至2017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接近1600億元,2012-2017年年複合增長率達8.65%,人均消費達19.2美元,僅相當於美、英的五到六分之一。
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680億元左右。預計未來五年,童裝市場將以5%左右的速度增長,預測2022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並預測在2023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了2183億元左右。
2011-2017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2023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童裝本身具有穿著周期短的特點,再加上電商近年來的發展,加快了童裝產品的流轉速度,線上童裝更像是速成的童裝(生產周期約為一周),隨之網拍童模的需求量逐年遞增。據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8000人次,從全國童模市場範圍來說,已有將近百億級別的市場,加上衍生的童星培訓等,至少為近千億級別的市場。
童模被虐事件背後,反映出了暴利的童模行業及童裝行業背後急功近利的風氣。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按照童裝行業的增長體量以及數千個童裝品牌的規模,這種風氣很可能短時間內難以遏制。目前,童裝市場仍然呈現無序、分散、同質化等局面,尤其在線上,藉助於電商平臺的流量,照搬國外設計速成童裝,並依賴於童模賣貨。這些不關注自身品牌價值打造的童裝品牌,未來發展很可能會因此受限。
電商加劇童模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小小的織裡鎮上聚集了近1.3萬家童裝生產企業、7000餘家童裝電商企業。從最開始只供線下渠道到藉助淘寶等電商渠道,2017年,織裡童裝的線上銷售額高達7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織裡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8000人次,拍攝量約500萬張,而且每年都以階梯式遞增。
童模經紀平臺More創始人餘文林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中國童裝有三大產業聚集地,浙江湖州的織裡、福建泉州的石獅、廣東佛山的環市三個鎮非常知名,幾乎囊括中國所有的童裝生產。絕大多數淘寶店的服裝來自這三個地區。童模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單單就童模這一塊,就有差不多百億級別的市場。加上衍生的童星培訓、親子旅遊、早教、兒童遊樂等線下綜合服務,至少是千億級別的市場。」
大量的童模需求被釋放出來的背後,是一個正處在紅海的童裝市場。二胎政策的放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年輕父母的時尚追求,使得童裝市場越來越熱鬧了。
與生育政策放寬並行的,是中國電商近年來的大量崛起,百貨業受到衝擊,服裝廠商們的陣地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移動電商用戶規模達4.73億人,同比增長13.2%。線上母嬰消費也進入高速增長期,2015年線上母嬰消費規模已達到3606億元,增長率達到15.5%,預計到2018年我國線上母嬰消費將達到7670億元規模。
童裝本身具有穿著周期短的特點。「由於孩子在生理方面的成長速度比較快,童裝的年齡跨度又分為小童、中童、大童等三個階段。這也導致了不少孩子衣服更新換代的頻率比較高,一般對於孩子來說,一件衣服最多穿不過兩三個月。不僅款式在變,孩子也在長大。」從某休閒服裝企業離職後開始創立童裝品牌的李雲(化名)說,越來越多年輕的父母到線上消費,這倒逼童裝電商品牌們緊跟時尚流行,快速對市場做出反應。
淘品牌韓都衣舍童裝線市場部負責人李雙志曾這樣描述過他們的上新頻率:「童裝的上新頻率保證在每周一次,每次上新30~50款左右,每個款式的庫存不多,在300~500件左右。」李雲對記者說:「為了順應淘寶等電商平臺的節奏,電商品牌在產品更新換代的節奏上很快,會有一個部門叫作『快反』,也就是快速反應。網店和實體店不一樣,一般來說,網店會拿出一些款式來做試銷,如果反響好的話,會繼續加大相應的產量。快速反應部門會專門針對這樣的需求,從研發、設計、打版等步驟,一般的童裝生產周期在一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