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這種動物,據考古學論證,最早出現於公元前8000年左右,這說明迄今為止,人類養貓的歷史最少有1萬年!
那麼您有沒有想過,最早的人類,為什麼要開始養貓?這則問題筆者詢問過很多養貓的鏟屎官,他們都給了筆者統一答案:「消除鼠患」。
貓抓老鼠
更有鏟屎官給筆者講了個故事:一萬年前,人類處於初步農耕時代,糧食產量低,儲存條件差,所以經常被老鼠偷吃。
某天,有人發現一隻野貓在人類糧倉附近抓捕老鼠,並且成功抓住了老鼠,從那天起,貓就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一直陪伴人類走到了今天,因此人類養貓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抓老鼠而已。
這則理論看起來並無不妥,甚至非常有道理,但它經不起任何對比跟推敲,因為貓抓老鼠的本領真的不強,甚至貓抓老鼠有些三心二意,開心了就抓,不開心了連貓的影子都找不到。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用人類馴化的其他動物,跟貓做以對比時,您會發現,貓的實用性真的很低,甚至完全可以被替代。
人類馴化狗到飼養狗,其真實目的,是發現了狗的祖先,狼的團隊協作狩獵能力,人類想讓狗幫助自己狩獵,因此馴化了狗。
人類馴化馬,是為了代步,人類馴化牛,是為了幫助自己從事體力勞動,人類馴化豬,是為了圈養吃肉。
當我們將狗、馬、牛、豬這些動物跟貓對比時,您會發現,這些動物,在人類社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唯一性,例如馬,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能像馬一樣幫人類代步?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能像狗一樣,幫人類狩獵?沒有!
但貓呢?論起抓老鼠的本領,貓頭鷹比貓強太多了,所以人類當初如果只是為了消除鼠患,為什麼不養貓頭鷹?並且一隻訓練有素的狗,一晚上能抓10-30隻老鼠,也比貓強,此時,筆者還想問一句:「人類當初為什麼要養貓?」
真相
想要探究人類為什麼要養貓,我們必須找到貓的唯一性,首先,貓跟其他被馴養的家畜不同點在於,幼貓能發出類似嬰兒啼哭的叫聲,並且豬狗牛馬這些動物,都吃五穀,但貓是純肉是動物。
因此筆者猜測,一萬年前,一隻幼貓離開母親後,跌跌撞撞地闖進了人類部落,因為飢餓,發出了類似嬰兒啼哭的叫聲,部落裡的女性,被幼貓可愛的外表和叫聲所吸引,這隻幼貓被收養了。
隨著幼貓漸漸長大,部落裡的人們發現這隻貓居然會抓老鼠,並且它對糧倉裡的糧食絲毫沒有興趣,所以這隻貓就留在了部落裡,從此繁衍生息。
科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這些猜測並不是空穴來風,2014年,國外一所大學生的物研究小組,在研究貓的基因時發現,貓跟人類相處了一萬年,並沒有被馴化,這1萬年裡,人類對貓的基因共產生了281處影響,更讓人意外的是,這281處影響是讓貓長得更可愛,叫聲更甜美,更能取悅人類。
所以人類最早開始養貓,是被貓的可愛外表,和類似嬰兒啼哭的叫聲吸引了,起初養貓時,人類只是覺得貓可愛而已,並沒有對貓抱有太多奢求,但後來發現,貓會抓老鼠,並且對人類的糧食不感興趣時,這些發現就成了驚喜,這導致人類更喜歡貓了!這一系列行為,在當今社會,被叫做吸貓。
因此貓跟人類相處了一萬年,這一萬年來,我們養貓的目的從未改變,貓抓老鼠,只是養貓附帶品,我們的祖先跟我們一樣,養貓只是饞人家身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