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死亡』的北約峰會充斥著領導人的紛爭」(「Brain dead」 NATO's summit dominated by leaders' feuds)。這是12月4日法新社一篇報導的標題。
12月4日,北約峰會在與會領導人的一片爭吵之中落下帷幕。對於這齣「肥皂劇」(soap opera),英國《衛報》的描述充滿戲劇性:
德國人和東歐人對法國人感到憤怒。
法國人對土耳其人和美國人感到憤怒。
美國總統川普幾乎對所有人都感到憤怒。
而作為東道主的英國只是希望一切儘早結束……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4日,北約峰會在英國舉行。
美歐關係不復從前,歐洲未來又該何去何從?一片反思熱潮之中,「歐洲戰略自治」(European Strategic Autonomy)一詞進入視野。美國智庫外交學會近期的一篇文章就指出:
「在跨大西洋關係受損和大國競爭加劇之際,戰略自治對歐洲人具有明顯的吸引力。」
Strategic autonomy has obvious appeal to Europeans at a time of fraying trans-Atlantic bonds and deepening great-power competition.
「歐洲戰略自治」是什麼?
儘管目前有關各方尚未對「歐洲戰略自治」一詞的內涵達成共識,但一些智庫已經給出了定義。
愛沙尼亞國際防務和安全中心在其今年十月發布的一份名為《歐洲戰略自治:一個流行語的運作》(European Strategic Autonomy:Operationalising a Buzzword)的報告中指出:
「歐洲戰略自治」指的是歐洲國家有能力確定自己的優先事項,在外交政策、安全和防務問題上作出自己的決定,並且有能力單獨執行這些決定,或者在它們願意的情況下與夥伴一道執行這些決定。
European Strategic Autonom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European states to set their own priorities an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in matters of foreign policy, security and defence, and have the means to implement these decisions alone, or with partners if they so choose.
▲愛沙尼亞國際防務和安全中心網站截圖
歐洲防務局執行長豪爾赫·多梅克在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則強調了「歐洲戰略自治」的防務能力層面。
他認為「歐洲戰略自治」關係到讓歐盟成員國能夠自主發展、應用、完善和維持它們所需的全部防禦能力,並為歐盟在必要時採取軍事行動提供選擇和工具。
It’s about putting EU member states in a position where they can autonomously develop, operate, modify and maintain the full spectrum of defense capabilities they need. It’s about giving the EU the option and tools to take military action whenever needed .
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防務也確實正在成為「歐洲戰略自治」的優先議題。世界政治評論網站的文章就明確指出,歐洲最近邁向戰略自治的步驟在軍事事務中最為明顯。
為何現在備受關注?
其實,「歐洲戰略自治」並不是什麼新詞,歐洲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這個概念了。路路以為,如今它的「復興」,離不開當前的國際政治環境。
歐美關係的現狀是歐洲國家必須面對的議題。美國卡託學會近日在一篇題為《大西洋兩岸在安全議題上友好離婚的基本原理和輪廓》(The Rationale and Contours of an Amicable Transatlantic Security Divorce)的文章中直言:
美國和歐洲在各種重要戰略問題上的觀點和利益背道而馳,而且那些「保持聯盟團結」的陳詞濫調並不會改變這一現實。
US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and interests on a variety of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s continue to drift apart, and no quantity of the usual upbeat clichés about 「enduring Alliance solidarity」 at the summit will alter that reality.
成員國必須放棄美國和歐洲利益幾乎一致的過時觀念。在安全環境更加多樣化的今天,那是一個荒謬的謊言。
Members must abandon the obsolete notion that American and European interests are compatible to the point of being nearly congruent. It is an absurd fiction today in a much more diverse and less dire security environment.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4日,英國,北約峰會的與會領導人拍攝全家福照片。
對於這一跨大西洋之間的「決裂」,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的文章指出:這一切均表明,有一種觀點在歐洲逐漸成熟,即歐盟不應受美國擺布,而是可以並且應當作為相對獨立的力量扮演另一個「西方」角色。
而德國國際安全事務研究所此前的一篇文章則給出了言簡意賅的結論:
這是歐洲對多邊世界秩序的穩定性和西方價值觀信心下降的反應,也標誌著對與美國建立無條件夥伴關係的想法的背離。
It is Europe’s reaction to its dwindling confidenc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multilateral world order and the Western community of values, and marks a turn away from the idea of an unconditional partnership with the USA.
前景如何?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歐盟似乎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對於歐洲當前的困境,世界政治評論網站一篇文章直言:
歐洲想要「戰略自治」,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Europe Wants 『Strategic Autonomy,』 but That’s Much Easier Said Than Done.
歐美關係將會是一個難題。世界政治評論網站一文認為,歐洲人面臨的挑戰是在不破壞西方聯盟的情況下發展這些歐盟能力。絕大多數北約成員國最終還是要依靠美軍來保衛自己,因此它們對來自美國的警告很敏感。美國人曾一再警告他們:
歐盟的任何軍事能力都不得與現有的北約能力重疊,不得對美國的國防工業區別對待,不得使歐洲和美國的安全「脫鉤」。
Any EU military capabilities must not duplicate existing NATO capabilities, discriminate against U.S. defense industries, or 「decouple」 European and U.S. security.
與此同時,與歐美關係相比,歐盟內部的一致性可能是一個更難以解決的問題。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網站在一篇題為《獨立遊戲:歐洲對戰略自治的追求》(Independence Play: European’s Pursuit of Strategic Autonomy)的文章中指出:在追求戰略自治時,歐盟成員國並未在地域和職能層面上應抱有多大的雄心達成共識。對此,世界政治評論網站的文章評論稱:真正的戰略自治需要的不僅僅是增強防禦能力。它意味著基於一致利益和價值觀的共同戰略構想和文化。《2016年歐盟全球戰略》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責編:李曉航
31677956,.北約峰會變"肥皂劇" 歐洲人開始想清楚了:求人不如求己,.2019-12-07 09:07:58,.204476,.李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