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今年新聞周刊排名的內容展示形式,採取了和QS網頁類似的展示方式。不再是表格形式,而是每個學校一段描述,裡面有很多連結,就像巴不得讀者趕快離開這個總排名表 ,儘快到各種其他信息網頁上去。可是新聞周刊忘了,其他信息來源太多了。讀者到你的網站,就是要看你的排名。
可以看到,新聞周刊這裡開宗明義,表明參與美國的全國大學排名的學校,多為像芝加哥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這樣,開設本科、碩士及博士學位,同時校內設有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這些標準說白了其實就是美國卡耐基大學分類中的「研究類大學」。具體來說,學校要開設28個以上的博士專業,才夠獲得研究類大學的資格。拿到中國,大家也經常聽到很多大學說自己有多少博士學位,博士後流動站,博士生導師。中國的很多「雙一流」,「985」,「211」院校也歸於這類研究型大學。
了解了這層,就知道今年為什麼有5所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大學,被加入全國排名了。(還有一個是排名大幅度提高至104名的加大默德斯大學,我們後面專門會在加州板塊裡講。)
上篇文章中(相關閱讀:深度解析2020最新美國大學排名(一)- 當並列成為流行)我們簡單分析過,本次排名中,前三十名的大學基本保持原樣,沒有新晉院校。最多就是前後一兩位的順序調整。
而前100名的大學裡,今年有四所完全新擠進來的新晉進士。而且一進場就高居55和67這樣的席位。100名外的有一所。
這些院校包括:
這5所大學中,一所為文理學院,其他四所分別為兩所耶穌會大學,兩所天主教大學,都是學費不太貴的私立大學。
排名54的聖塔克拉拉大學,位於矽谷中心,全額學費為4萬7千美元,平均每個學生得到資助後,學費花費是3萬7千美元。這在矽谷可以說是非常良心的價格了。像離舊金山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公立加大戴維斯分校,學費也要4萬美元。一般來說,私立大學比公立大學更加容易得到獎學金。只要申請得早,很多學校都會給點獎學金。
克瑞頓大學,本次排名104,平均每名學生的學費為2萬8千美元,全額學費也不過才3萬7千美元。這個可能就是圍城裡「克萊登大學」的表兄弟。
2018年12月,美國的卡內基高等教育分類發布更新,在博士領域第一次把「專業博士」類院校也加入了研究型大學。專業博士類院校包括:醫學博士,法學博士,藥學博士,神學博士等。因此到去年年底,共新增了165所研究型大學。
只有是研究型大學,才有資格進入新聞周刊的全國排名,否則就只是個地區排名。
所以今年一下就增加了5所大家以前從來沒聽說過名字的大學,而且四所進入了美國前100的行列。
憑啥新科進士一下排至54名這樣的座次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新聞周刊的排名,自從去年加上了「社會流動因素」之後,便開始更加注重學生是否是第一代大學生,以及學生畢業以後的還貸能力。
而這5多大學,正好是適合了這樣的條件。
我們先來看位於舊金山矽谷的聖塔克拉拉大學。該院校處在寸土寸金的聖何塞,而這裡的任何大學就業率都超高。因為矽谷公司多,學校的校友也多,所以畢業後還貸能力當然強。
正因為如此,很多老牌研究型大學對於這些新的大學,心裡還是很看不起的。
位於洛杉磯機場附近的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LMU)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我們看看今年和它並列的大學都有誰:馬裡蘭大學(馬大,並列64),康乃狄克大學 UConn(,並列64),這兩所都是赫赫有名的老牌大學,卻如今跟這個「小鮮肉」並列,更別提那些比LMU排名稍低些的老牌大學了。比如並列70的幾所院校:喬治華盛頓大學(GWU),德州農工大學(TAMU),明尼蘇達大學 (就是強東哥都要來讀的大學),心裡就更加不服氣了。
我們來對比看看這幾所院校國際上的排名,你可能就明白他們為何不服了。
馬大的QS排名為136。
而LMU的QS排名——沒有。
LMU的泰晤士時報排名——空白。
再來看看馬大的專業排名:
其中商科全美22,航天工程全美13,土木工程全美22。這些都是就業前景非常強大專業。
而LMU的專業排名:
當然了,LMU也有一些專業的排名不錯,但是比起馬大,還是少了一個數量級。
所以,我說新聞周刊的美國大學排名水分很大,是有道理的。
加州大豐收,尤其是UC大學,全面跨入前100名
1. UC 新加兩所
2. 前50有10所:
斯坦福 6
加州理工 12
UCLA 20
UCB 22
USC 22
UCSB 34
UCI 36
UCSD 37
UCD 39
Pepperdine 50
3. 前100有16所:
Santa Clara University 54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6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8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91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91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9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erced 104
今年加州大學繼續斬獲排名戰果,全面進入前100名。
加州大學系統是加州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一共有10個校園和一個醫療中心,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加大伯克利和加大洛杉磯。
去年UCLA作為公立大學,在第一次進入美國的前20名以後,今年繼續保持住了前20的位置,穩定了自己的地位。
除了加大舊金山分校因不接受本科生,未參與全美排名外,其餘9所全部入圍前一百。值得提出的是,以前大家認為不牛的加大聖科魯茲(UCSC)和加大默塞得(UCM),在本次排名中也表現優異,大獲成功。
嚴格說來,UCM是並列104,但是今年並列太多了,排名到104,我們權且說和前一百名區別不大。
為什麼加大的這些學校排名都在持續增高
美國的《Money》雜誌對此還專門寫文章介紹他們的「成功秘訣」。
文中指出,他們的成功與1960年加州頒布的「總計劃Master Plan」教育法案有關。該法案規定了加州大學系統每年必須接受的新生與社區大學轉學生比例,該比例達到了3:1。因此非常多的社區大學學生轉學進入加州大學,而此舉措產生的兩個結果正好符合美國新聞周刊排名新增的評判標準,直接提高了他們的排名。
第一,畢業率高。據數字統計,美國的轉學生畢業率高於非轉學生。其實想想也知道,一般有轉學想法的學生群體,都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奔著更好的大學而去,並且願意為之奮鬥,所以這些學生基本是前50%的學生。
第二,美國學生前兩年在社區大學讀書,學分低廉,自然貸款就少。轉學進入加大畢業,雖然後兩年的學費較高,但是總的貸款量畢竟比四年都在加大的學生要少。而且這樣的學生佔畢業班人數的四分之一還多。從統計上來看,加大的畢業生自然還貸情況更好。這也是美國新聞周刊排名中社會上升因子的重要加分點。
所以我總講社區大學對一些中等學生是最佳的選擇,還是有道理的。(這麼一看,我講的很多都是有道理的。)
讀完此篇文章如果你有什麼觀點歡迎留言討論。引用請註明出處,不要抄襲,也不要根據我的文章觀點和思路重寫我的文章。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文:陳航
微信ID:陳航說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