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沿線風光秀美的嫩林鐵路,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嫩林鐵路是一條森林鐵路,有著「林海長龍」的美稱。這條南起黑龍江省的嫩江線,向北延伸到我國最北部大興安嶺地區的漠河縣古蓮,全長680公裡。這條鐵路沿途我國大興安嶺的東南坡和北坡,橫切大興安嶺的綿延山地。
巍巍的大興安嶺,山巒起伏,就像一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祖國的東北部,挺拔的青松和秀麗的白樺,把綿延起伏的群山變成了壯觀的林海,一道道布滿森林的山嶺,像翻滾的波濤向天邊展開;一片片老林新木交錯複雜,濃淡相宜,猶如一幅層巒疊嶂的綠色屏風。在這1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森林的面積佔去了一半以上,是我國的一個綠色寶庫。
大興安嶺地處高寒地帶,冰凍期長達八個月以上,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50度,地面之下還有常年冰雪不化的凍土層。在解放以前,這裡不僅交通閉塞,而且還有許多人跡未到的地方,人們都把這一地區視為人類不可徵服的高寒禁區。因此,碧波萬頃的綠色寶庫,就成為「千年沉睡無人煙,野獸出沒禽鳥天」的原始森林,寶貴的森林資源也未得到開發。
為了開發大興安嶺地區的森林資源,嫩林鐵路於1964年開始興建,至1972年全線竣工,一條鋼鐵大道通向原始森林的腹地,滿載木材和各種貨物的列車,像一條條長龍,日夜飛馳在密林深處,將木材運出大興安嶺,發往全國各地。
嫩林鐵路的建成通車,使得沉寂千年的大興安嶺沸騰起來,一個個林業局和儲木場,一座座新建的城鎮和車站,像一顆顆明珠一樣出現在鐵路線。大興安嶺東南側的加格達奇,原來是一個僅有300多人口的小村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5萬人口的新型城市,是大興安嶺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的樞紐,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也開始過上了,繁榮昌盛的和幸福的嶄新的生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