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3000+字,解答為什麼孩子明明聽懂了,卻不會做作業的問題。
文章分三部分:
1)聽懂卻不會做題的現象;2)用淺顯事例解釋現象背後的原因;3)給出解決辦法
壹
語文的現代文閱讀課:
老師講解:讀懂題意,結合句子選擇賞析角度,回到原文中,聯繫上下文結合句子內容做答。
老師講的步驟很清楚,甚至會告訴你賞析的角度是描寫的角度還是修辭的角度,回到原文是回到哪一段,聯繫這一段的前面幾句還是後面的那幾句來全面理解所要賞析的句子的意思,並且還會告訴你,要結合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來答,或者結合文章的主旨來答,或者結合人物的形象塑造來答。
好,你聽明白了,做題思路也記下了。
但是再來一個句子。選擇什麼角度?回到原文中要聯繫哪幾句來全面理解?究竟是要聯繫情感還是結合文章主旨?還是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答?
似乎第一個問題你都無從下手,看了半天大腦仍然一片空白。分明是聽明白了老師的講解,面對作業卻束手無策,舉手投降。
數學課,更是讓有些學生抓狂:
老師說設一個量為x,用這個量來表示另一個量,然後找出題目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老師講的挺簡單,你也會用一個量表示另一個量,可是到你聽完課做作業時發現,用哪個量表示另一個量都是問題,更別說再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了。
老師納悶:我明明講得非常明白了,估計小學生聽了也差不多會了,按我講的步驟套也套出來答案了,怎麼你還不會呢?
分明講得很明白了,你怎麼還是不會做呢?
學生痛苦:分明我認真聽講了,老師講的我也聽懂了,為什麼到了做作業,我還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呢?
我也認真聽了啊,可是我還是不會做啊!!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在聽懂和會做之間,從來沒有必要聯繫。
或者說,從來都沒有隻要聽懂就一定會做題這個道理。
貳
打個比方,老師講課,你聽課,就像你問路,熱心人給你指路一樣。
你要從新都華城去羊山中學,問路人怎麼走?
路人熱心地告訴你:
這個很近的,都是大直路。出了小區大門右轉,往前走到一個三叉路口,左轉,一直走到第二個紅綠燈再右轉,再走不多遠你就能看到羊山中學了。
路人講得很清楚了,可是你卻一臉迷茫。不說轉的幾個彎了,就最後一句「再走不多遠就能看到羊山中學了」,究竟得走多遠?
對於不熟悉羊山中學的你來說,心裡是沒有任何把握的,但是對於指路的人,他是熟悉羊山中學的,這條路在他心目中簡直就是這樣的:
可是到你去走的時候,眼前卻是這樣的:
你會發現你眼前不光是腳下的一條路,還有不斷出現的三叉路口,十字路口。任何一個叉道都可能讓你走入歧途,越走你越覺得和剛才熱心指路的人說的不一回事。
還有那麼多的建築物,各個小區,各個單位,這些剛才指路的熱心人可都是沒說的,像是一個下子多出來的,遮擋了你往前觀望的視線。
最終你發現最好的選擇是,不走了,停下來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你覺得自己每走的一步,很可能是正在遠離你要去的地方。
老師講題,和給你指路其實是一個道理。
題怎麼做,老師自然是熟練的。就像解題一樣,這路老師自然也是知道怎麼走的。
老師像熱心的指路人那樣給你講解一遍後,你說我沒聽懂,
那好。老師再講仔細些。
這回老師講題就好像親自帶你從新都華城到羊山中學走一趟。
即使是步行,你的注意力也大多關注在路怎麼走了。要是老師講的比較快,那就相當於老師開車直接帶你從新都華城到羊山中學。
但是等到你下次從新都華城再去羊山中學,依然會內心恐慌,不斷地回憶剛才走過的路,但即使這樣,你仍然不保證出現想不出來怎麼走,甚至走錯路的可能。
到了你走了多次,因為走錯了路而發現其實還可以有其他道路可走。走得次數多到當你駕車遇上限行時,你甚至知道選擇其他道路避開紅綠燈也能順利到達學校。
但是不管你怎麼走,老師當初指給你的那條路,你走的最多,因為那是最佳選擇。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問你從新都華城到羊山中學怎麼走時,你也會像當初老師給你指路那樣告訴他:
出了小區大門右轉,往前走到一個三叉路口,左轉,一直走到第二個紅綠燈再右轉,再走不多遠你就能看到羊山中學了。
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老師講課,只講了最正確的方法,最主要的方法,最簡便的方法。
至於怎麼避開錯誤的思路,繞開不必要的多走的那些更多的選擇,就像你指路一樣,也是不去講的。即便你也知道,哪怕你也為此迷茫過甚至恐慌過。
這又好比一道題,有些學生能做出來,但是他講不出來。又或者他能講出來,但是你總覺得他講得太快,不管他怎麼一遍遍地講給你聽,你總感覺他就像對著答案念給你一樣,你還是聽不明白。
為什麼?因為他也只是記住了圖一中的那條唯一正確的路徑,而其他錯誤的或者雖然繞遠了點,但依然能到達的路徑他也沒有意識到甚至壓根兒他都不知道。
所以他無法告訴你具體在哪個地方轉彎,提醒你具體在哪個位置有什麼小區,有什麼叉道。
叄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孔子說:教學相長。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得出結論:教會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這些都在提醒我們,那些你覺得自己會做的題,你只是知道其中最簡單的方法。
就像你要從新都華城去羊山中學的路一樣,你知道的可能只是當初老師指給你的那條道路。而這道題所涉及到的知識,就像圖二中的各個道路一樣。
當你把所有的道路都熟悉了,與這道題相關的知識點你才可能全部掌握。這個時候的你,才可能會像老師那樣,會做這道題了。
所以,你要主動上臺去講;
你要樂於幫助不會的同學,講給他們聽,不厭其煩地講給他們聽。
就像前面說過的一樣,當你發現別人聽不懂你講的課時,不是別人菜,是你還不懂。
可是,這些都有一個前提,你自己要先會,才有人願意當你的小學生,聽你講題啊。
這道題我自己都一竅不通,怎麼還能給別人講?
別急,你可以拿自己練自己。
祭出學習大法器:
費曼學習法——講給自己聽
第一步:
把老師當堂講的概念寫下來,逐一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
要出聲講,不要覺得這些概念自己一看就明白,解釋這些是浪費。只要你按我說的做,就一定能發現問題。
用自己話把老師講的概念解釋一下,你會發現,你未必真的能順利說清楚。
如果你再動筆寫下來,對照書上的概念查看,八九不離十,你會有表述不嚴密的地方。
這些就像新都華城到羊山中學一路上的小叉道,轉彎點,十字路口,紅綠燈的位置,以及他們周邊的建築,相隔的距離。
這些熟悉了,你才算是熟悉了這節課的知識點,但是熟悉並不代表會用,這個時候這些知識點還是零碎的,彼此不相關的,只有運用這些知識點進行解題的時候,你才會把它們彼此建立起聯繫。
第二步:
把老師講過的例題,講給自己聽
你可能又會覺得,重複老師講過的例題是在浪費生命。
這就像問路一樣,讓老師多帶你從新都華城到羊山中學走幾遍。帶著你走的趟數多了,你才有精力去關注路兩邊的景物,多出來的叉道,紅綠燈的模樣。
事實證明,你大多情況下,老師講過的例題你未必就能順利講完不卡殼。
卡殼是好事。這個時候的你,就像看到了路上的叉道,你發現了有關這道題自己疏漏的知識點。你要做的是,回想老師怎麼講的,想一想,老師為什麼要這麼解答,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如此反覆,直到能夠順利講完整。
完成這些之後,基本上你的當堂作業就不會一點兒思路都沒有了。
最後提醒你,會做了也不要完成作業書本一扔萬事大吉。趕緊找一個和你一樣聽懂課卻搞不定當堂作業的同學,趕緊試著給他講,看看你能不能把你會的題把他教會。
大膽預測下,在你教會他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剛才的做題方法裡,一定有你現在才明白的地方。
動手嘗試一下,
感受獨立解決問題帶給你的快感!!
更多教育思考,中考作文指導,微信搜索公眾號:水清心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