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多少分能上大學?500多分?400多分?其實根本不需要,100多分就夠了。「2018年江西省高職(專科)文史、理工類院校平行志願投檔統計表」顯示,高考160分的成績就能進入高校就讀。而且最低投檔線為160分的高校竟然有427所之多。公開數據顯示,江西2018年文理科普通高職(專科)線就是160分,也就是說有超過四百所專科(高職)院校壓線就能上。
高職(專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的學歷層次之一。高職或高專院校會開設專科專業,一些本科院校也會開設專科專業。早前人們所說的「大專」就是指「大學專科」,與現在的高職(專科)一個意思。專科與本科的區別在於,專科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更加重視實用技能教育;本科以培養通識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教學內容偏理論。隨著高校數量不斷增多,大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專科也好,本科也罷,文憑「含金量」都在下降。另外,就算100多分能上大學,也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出現招不滿學生的情況。
高考考100多分,每門科考二十分左右的成績就夠了,基本上連猜帶蒙就能完成該目標。筆者曾遇到一位高考220分的文科生,問他如何考出這個成績,他說「選擇題、判斷題抓鬮,簡答題、論述題抄材料,英語作文抄閱讀題,每場考試都很輕鬆,還有時間睡一會兒」。這麼看來,想考不到200分都很難啊。
除了江西,陝西、四川、遼寧、甘肅等省份高職專業最低控制分數線也只有100多分。這麼低的分數讀大學,生源志願飽受質疑。很多人都清楚,高考分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考成績好的學生基本素養一般也較好,高考成績很低的學生基本素養通常有欠缺。再者,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了問題,後續會帶來很多其他問題,比如面對高校課程的學習「有心無力」;在學習上接連受挫,進而喪失學習信心,抱著混文憑的態度「得過且過」,甚至有了不良品行,給學校和社會帶來傷害。
在與一些高職院校教師交流後發現,有些高考成績只有一兩百分的學生,並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他們對學習毫無興趣,內心充滿牴觸,覺得學習是一件很麻煩、很費勁的事情。他們更加熱衷於玩,對老師學習上的要求「陽奉陰違」,或者就直接表態「不會」、「完成不了學習任務」,讓老師頗為頭疼。
在學習上不用心也就罷了,他們的心理還比較脆弱,不願面對自己「學習不好」的現實,喜歡逃避,不願挑戰。有時候也比較任性。某位期末考試作弊的高職生,在被老師發現後,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卻認為老師針對他,很任性的放棄了後面的幾場考試。學習能力有限,又毫不用心學習的學生,如何能真正學到知識?畢業後拿著一紙文憑,如何能獲得別人的認可?當一屆屆這樣的學生湧入社會,文憑含金量又有幾何?
100多分招錄學生,高職院校是有苦衷的。為了生存,學校必須保證能錄取到一定數量的學生,在高考生都奔著本科院校去的現實下,除了部分有特色的高職院校生源尚可之外,其他高職(專科)院校的生源普遍不高。有些考生本可以進入專科院校就讀,但他寧願復讀。加上高中階段,同學之間、家長和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多數對專科「不懷好意」,專科院校逐漸被「邊緣化」。而社會上也對專科存在一些偏見,讓高職(專科)院校和高職生面臨尷尬境地。
其實本科教育、專科教育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培養目標不同、分工不同。我們不應帶有色眼鏡看待任何接受任何層次教育的學生。話說回來,若不改變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低迷的現狀,高職(專科)教育難有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