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侗都民間故事:狗取谷種的故事,黃狗攆山羊的由來
古時候,洪州河一帶的侗族百姓,生活很苦,沒有米吃,因為那時候沒有谷種,吃的是高粱和芒粑。
有一天,一個八洛雜貨客做生意到侗寨,看到洪州的人們吃的是芒粑,連財主吃的也是高梁粑。雜貨客便對侗家人說:「你們為什麼不種稻穀呢?米飯又香又養人呢。」侗家寨老說:「我們這裡沒有谷種呀,你曉得哪些地方有谷種嗎?雜貨客說:「谷種倒是有地方有,只是在千裡之外的海南島,要漂洋過海,不曉得你們能不能去。」
晚上,寨子老們坐在鼓樓裡商量,派誰去海南島討谷種呢?討論了半晚,沒有人敢去,都說不會遊水,這時,一隻雄壯像頭小獅子似的白龍狗跑進鼓樓,自告奮勇地說:「我去,我會遊水。」大家又討論了很久,同意讓白龍狗去,因為雜貨客說,海面很寬,而且風浪太大,木船無法過去。於是,白龍狗身負重託,精神抖擻地往海南島進發了。白龍狗行走了三十多個日夜,到了雷州的海邊,看那白浪滔天的大海,它有點怕了。但它想到百姓沒有飯吃,又渾身充滿了勁,它伸展了一下四肢,便縱身跳進茫茫的大海,奮力向南邊遊去。白龍狗在大海中與風浪搏鬥,遊了九天九夜,終於登上了海南島這時,它已筋疲力盡,躺在沙灘上昏過去了。
一個老漁民把白龍狗救起,老漁民問它從哪裡來到這裡。白龍狗將自己告奮勇來海南島為侗家人討谷種的事告訴老漁民,老漁民很感動,第二天便把白龍狗引到黎族山寨。老漁民向黎族兄弟們說明了白龍狗的來意,黎族農民們很高興地送了一大籮筐山蘭稻種給它。問它用什麼東西裝。白龍狗這時才記起來,來時匆忙,忘記了拿口袋來,黎族農民便送一個口袋給它裝谷種。
白龍狗背了一口袋山蘭谷種,告別了黎族兄弟們,同老漁民來到海口灘頭,它正要跳下海,老漁民對它說:「阿白,你被那口袋谷種,太重了,會沉到海裡死去的,做種嘛,拿一點去就行了。」白龍狗說:「拿半口袋吧!」老漁民說:「過海要九天九夜,拿半袋也過不去「那怎麼辦?」白龍狗很著急地向老漁民說:「你要順利地把山蘭稻穀種拿到貴州的侗鄉,就用你
的兩隻耳朵打溼水沾上一些,用你的尾巴打溼水沾上一些就行了!」
白龍狗依照老漁民的辦法,丟下口袋,把毛糙的耳朵伸進海裡打溼,再把尾巴伸進口袋裡打個滾,尾巴上的毛根便卡上了金燦燦的谷種。老漁民幫它把耳朵也沾上海水,再裝滿兩個耳窩的谷種。老漁民讓白龍狗吃了飯,使它有力氣遊過海,白龍狗告別好心的老漁民,縱身跳進大海。它抬著頭,翹著尾巴向大陸方向奮力遊去。白龍狗在海中與風浪捕鬥了九天九夜,終於登上了雷州半島的海灘。經過三十個日夜的艱苦跋涉,終於回到了洪州內的
侗寨子,它身上只剩下幾十顆了。
侗家人把幾十顆寶貴的種子種下田裡,一顆谷種變成幾百顆,年復一年,一村傳一村地傳播經過十多年播種,人們都吃上了香噴噴的白米飯。
從前,黃狗和山羊是朋友。那時,黃狗的頭上有對用銀子打的角,戴在頭上很漂亮,但它喜歡到野外去攆野兔來吃,每次上山攆免子時,不是被藤子套住角,就是被雜柴擋住角,幾次看快到口的兔子都因被樹枝和藤子阻擋而誤了事。有一天,它又想上山去追野兔,為了方便行動,它把頭上的銀角裝飾摘下來,藏在主人碓房的粗糠底下,便上山找兔子去了。
這天,恰巧有人請山羊去吃喜酒,山羊虛榮心重,自己家窮,也要想來方設法打扮一番,便去找黃狗借銀飾戴。不巧黃狗不在家,只見大紅公雞在粗糠裡哈粗糠找碎米吃。大紅公雞哈著哈著,把黃狗藏的角哈出來了,一對漂亮的銀角露在粗糠外面。就在這時,山羊來同黃狗借角,找不到黃狗,見銀角擺在粗上,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來就戴在自己的頭上,然後對紅公雞說:「若黃狗問你時,你就說不知道就無事了。因為,粗糠是你哈開來的,它就說是你偷走了,你也告不開口。你最好說不曉得就完了。」
就在這時,有一夥小雞在屋邊的竹林下哈蟲吃,它們就是如今的竹雞,它們也看見了。下午,黃狗從山上攆兔子回來,就去糠堆裡要角來戴,不見了,就問紅公雞你見我的銀角嗎?」
「對不起,我哈粗糠找碎米吃,把你的銀頭飾哈出來。就在這時,山羊來向你借銀角去做客,不巧被它看見了,便把你的銀角戴走了,還不準我講實話哩。」
黃狗聽到這裡氣極了,便馬上上山去找山羊退角。山羊耍賴,說是它自己買的,硬是不退。從此黃狗和山羊成了冤家、對頭,只要黃狗見到山羊,追一天一夜也不回家。紅公雞和竹雞正直,紅公雞便站在高高的地方,放聲喊道退狗角——啊!」,公、母竹雞也喊:「快退」「狗角」「快退」「狗角」,這就成了如今它們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