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一般小夥伴都認為「特基拉就是龍舌蘭酒,龍舌蘭酒就是特基拉」,卻不知龍舌蘭酒的種類其實很多,不是每一種都能稱作特基拉。
龍舌蘭酒被稱為墨西哥的國酒,是墨西哥的特產。龍舌蘭草是墨西哥一種特殊的原生植物。它經常被認為是一種仙人掌,但實際上它與百合的淵源更為接近。這種龍舌蘭草大概有136種分支,其中最優質的一支被叫做「藍龍舌蘭」。藍龍舌蘭一生只開一次花、只結一次果。待到生長成熟時,會採用人工採收,將成熟的龍舌蘭除去葉子和根部,留下外表像鳳梨,澱粉含量充沛的果心——即釀造特基拉的原料。只有用這支最優質的藍色龍舌蘭釀製出來的龍舌蘭酒才能叫特基拉(Tequila),而用龍舌蘭草其他分支釀製出來的酒不叫特基拉,只能叫龍舌蘭(Mezcal)。其實,特基拉與龍舌蘭的關係,就好比幹邑白蘭地之於所有的法國白蘭地一般。
▲藍色龍舌蘭▲
▲左:一位大叔正在砍龍舌蘭的葉子;右圖:像菠蘿的龍舌蘭之心▲
龍舌蘭酒是墨西哥十分重要的原生酒品,其中又以特基拉品質最高,遠近馳名,是墨西哥重要的外銷商品與經濟支柱,因此受到極為嚴格的政府法規限制與保護,以確保產品的品質。特基拉通常來自墨西哥的Jalisco,幾乎所有的特基拉都產自墨西哥的哈裡斯科州,但是墨西哥法律也允許在Tamaulipas、Nayarit、Michoacan以及Guanajuato進行特基拉的生產與釀造,並規定必須用5個法定州內種植的藍龍舌蘭作為原料,並在這5個州內生產,同時所有發酵糖中必須至少有51%來自於藍龍舌蘭,依此釀造出來的龍舌蘭才有資格冠上特基拉之名在市場上銷售。
陳年等級
一
Blanco或Plata
這兩個單詞在西班牙文裡面分別是「白色」與「銀色」的意思,通常是一種經短暫陳釀或未經陳釀,在蒸餾完成後就直接裝瓶的酒。其中非常特殊的一點是,它們規定了陳釀時間的上限最多不可超過30天。這種等級的酒通常都擁有比較強烈辛辣的植物香氣,但在某些喜好此類酒款的消費者眼中,它們才能真正代表特基拉與眾不同的風味特性。
Joven abocado
陳釀時間超過30天並加入焦糖調配出的特基拉。
Reposado
「Reposado」在西班牙語中為「休息的」意思,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橡木桶陳釀,通常是2個月~1年,風味濃厚,口感有一定的層次感。 Reposado 在墨西哥佔據了至少60%的龍舌蘭酒市場份額。
Anejo
「Anejo」在西班牙文裡面原意是指「陳年的」,在橡木桶中陳釀的時間超過1年以上,而且沒有上限,必須使用容量不超過350升的橡木桶進行陳釀。一般品質最佳的陳年龍舌蘭所需的陳釀時間為4-5年。
指定用桶
一
剛蒸餾完成的特基拉新酒是完全無色透明的,市面上看到有顏色的龍舌蘭都是因為放在橡木桶中陳年過,或是因為添加酒用焦糖的緣故。陳年特基拉所使用的橡木桶來源很廣,最常見的還是美國輸入的二手波本威士忌酒桶,但也不煩有糾纏更會實用些更少見的選擇,例如西班牙雪莉酒、蘇格蘭威士忌、法國幹邑白蘭地或甚至全新的橡木桶。龍舌蘭就並沒有最低的陳年期限要求,但特定等級的酒則有特定的最低陳年時間。
喝法
一
1:特基拉+檸檬+鹽
其實這是龍舌蘭最正統的喝法,因為喝起來感覺很江湖。記得看《生於七月四日》時,墨西哥還有一款龍舌蘭酒,每杯裡都泡了一條蟲子,人們一口把酒吞下,再狠狠地將蟲子吐出了,簡直酷斃了。這種喝法最常見的樣子是把鹽撒在手背虎口上,用拇指和食指握一小杯特基拉,再用無名指和中指夾一片檸檬片。迅速舔一口虎口上的鹽巴,接著把酒一飲而盡,再咬一口檸檬片,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無論風味或是飲用技法,都堪稱一絕。
2:特基拉+雪碧(Tequila Bomb)
特基拉兌上透明的汽水,一比二,蓋上杯口,在桌上用力一敲,香甜的酒氣隨著透明的氣泡奔湧,是見過的最歡樂的酒。
3:單飲
特基拉最普遍的喝法還是淨飲,想要品嘗到最正宗的味道,建議選擇短期貯藏或經過一年以上橡木桶陳釀的特基拉。經過陳釀的酒體香氣濃鬱,具有類似白蘭地的醇香口感,淨飲的時候,可以更好地感受特基拉本身的香氣和口感。
其實,特基拉作為八大基酒之一,也非常適合用來調製雞尾酒,比如說鬥牛士、龍舌蘭日出、瑪格麗特都是以龍舌蘭酒為基酒調製出的雞尾酒,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歡迎。
掉落小故事一個
瑪格麗特背後的愛情故事:1949年,美國舉行全國雞尾酒大賽。一位洛杉磯的酒吧調酒師Jean Durasa參賽。這款雞尾酒正是他的冠軍之作。之所以命名為Margarita cocktail,是想紀念他的已故戀人Margarita。
相傳1926年Jean Durasa去墨西哥,與戀人Margarita相愛,一次他們出去打獵,女友不幸中彈死在Durasa懷中,Durasa為了還念她,用墨西哥國酒龍舌蘭作為基酒,來代表他的女友,檸檬汁代表他酸楚的心,鹽代表他的眼淚,配置了瑪格麗特。口感濃鬱,充滿果香,入口酸甜、清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