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發布了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這次排名共有1527所大學參與,較去年增加9%,覆蓋93個國家和地區。
該排名基於13個經過「精心校準」的表現評分指標,衡量一所院校在五個領域的表現:
教學(學習環境) 30%
研究(體量、收入和聲譽) 30%
引用數量(研究影響力) 30%
國際視野(國際教職員、學生佔比及國際合作情況) 7.5%
以及產業收入(知識轉移) 2.5%
今年的排名分析了超過1300萬份研究出版物中超過8000萬次的引用,並參考了全球22000名學者的調查意見反饋。
與QS公司分家後,《泰晤士高等教育》與路透社合作,於2010年開始,發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並稱以 「具公信力、透明度及精確性」(robust, transparent and sophisticated)為目標。
牛津大學連續五年位居榜首,史丹福大學排名第二,英美兩國高校繼續在前200強中佔據主導地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位居第20名和第23名,包攬亞洲前兩名。
中國內地上榜的高校數量也大幅增加,從81個增加到91個。
天津共有兩所高校上榜,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
今年入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榜高校中,共有137所中國高校,包括91所內地高校,6所香港高校,2所澳門高校和38所臺灣高校。
今年中國內地共計有91所高校上榜。清華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從去年的第23名上升到今年的第20名,成為自2011年採用目前的研究方法以來第一所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20位的亞洲大學 ;而北京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上升了1個位次,位居第23名 。
中國內地共有7所大學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強,和去年數量相等。除清北外,其他成功進入世界大學排名200強的中國內地高校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 。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新興大學再次在榜單中佔據高位。2021年,南方科技大學世界排名251-300位,位列中國高校第8。
總體而言,今年中國內地頂尖高校在引文影響力和研究收入方面得分較高,這或許反映出了中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持續投入。與世界大學前200強中的競爭對手相比,這些大學在科研和教學指標方面繼續表現良好,但在國際化程度方面仍然落後,與去年的排名相比,這方面的進步甚微。
中國大陸今年有10所大學新加入排名。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北京化工大學和浙江師範大學,排名位於501—600區間。西交利物浦大學是首次加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中外合作大學,表現不俗,排在600—800區間。排在801-1000區間的有華南師範大學和溫州大學。其餘5所新入榜大學排在1000+的區間,和去年相比,表現優異。
中國香港地區共有6所高校上榜,3所高校進入百強,表現強勢。其中香港大學排名全球39名,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排名全球並列56名。
中國臺灣地區共有38所高校入圍,其中排名最高的是臺灣大學,排名全球97名,而澳門地區共有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大學2所高校入圍,其中排名最高的澳門科技大學排名全球251–300。
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國高校的入圍情況如下:
看完中國高校的排名,再來看看世界大學前十名的高校吧!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高校是:
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
前十榜單中,牛津大學已經連續5年蟬聯第一位,國際視野的評分高達96.4。
斯坦福由2020年的第四上升至第二;哈佛由第七上升至第三;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的排名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前十。
綜合來看,前十榜單仍被英、美高校佔據。美國更是創紀錄地佔據8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上升迅速,從之前的13名上升到了第七名。
同時,今年的排名中有141位是首次上榜,這當中排名第一的是法國最近合併的巴黎薩克雷大學(排名第178位)。印度的新入選高校數量最多(14),隨後是美國(13所)、中國大陸(10所)、俄羅斯和日本(均為9所)、伊朗(8所)。
總體來看,英美兩國高校繼續在前200強中佔據主導地位。美國上榜高校最多(59所),在其之後是英國(29所)和德國(21所)。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天津新文達教育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 文章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