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摺疊手機這個詞已經不陌生了,華為、三星均發布了自己的摺疊手機。
摺疊手機靈感是從電腦微型化延伸來的。電腦的發展,從最初的機器到後來的筆記本,再到後來的平板電腦。大家都知道,筆記本電腦已經實現了摺疊樣式,而且平板電腦目前也漸漸縮小體積。
雖然這個概念提出來已經很久了,但是第一款摺疊手機(柔性屏摺疊手機)在18年10月才發布。很榮幸是一家中國公司,很意外的是不是華為、小米、OV等傳統手機廠商,而是位於深圳的一家屏幕廠商——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量產開售的摺疊屏手機。這家公司的主要技術是柔性顯示和柔性傳感。柔性顯示屏能夠如蟬翼柔軟,傳感器可植入皮革等軟性材料中。
但是從天貓和京東的數據看,柔宇的柔派相對於傳統手機來說,銷量要低很多。
為什麼摺疊手機這樣一個給人帶來方便的東西的銷量不是很高呢?難道是市場不行嗎?
首先摺疊手機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
既然是手機那麼手機能夠給大家帶來的便利與享受摺疊手機一定會具備,手機我們總像要大屏,大屏不僅能夠更舒服的看劇,又能更高效的辦公。但是大屏手機面臨著重,不好攜帶的問題。
通過摺疊的方式我們來解決相關問題。中興天機是小編了解的最早的摺疊手機。由兩塊屏幕組成。但是這樣的組合比較影響產品體驗。
因為摺疊就要求屏幕柔軟可摺疊,便有了:三星Flod、華為MateX、柔宇FlexPai。
那麼既然摺疊手機優於傳統手機,那麼為什麼銷量不如傳統手機呢?
首先,用戶對新事物需要一個過程,且大屏並不是剛需。很多人都知道有摺疊手機,但是又只知道華為有,但是華為暫未開售。三星的目前僅在韓國等少數地區開售,且數量上並不多。在消費者端很多人都不知道柔宇。
其次目前就柔宇的摺疊手機看,確實是做到了大屏,但是相對於普通手機的重量要重,此外摺疊偶並不是很便攜,我們需要注意保護屏幕,同時因為柔宇的摺疊角度較大,會導致手機看起來很不美觀,且手機看上去很厚。當然作為初代產品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何況是採用自己研發的柔性屏呢。
再就是功能性的升級並不多,我們除了知道手機可摺疊之外,並沒有發現有什麼令人驚奇的地方。摺疊之後我們除了覺得看劇舒服和辦公方便外並沒有發現其他的作用,所以應用場景上還有待發掘。
最後摺疊手機的售價相對於傳統手機貴的不止一點點,除了可摺疊之外,相同配置的傳統手機價格在3000元左右。而目前已知的柔派價6+128G版本售價為8999元。這個價格並不是大多數消費者所處的價位段。
綜合上述原因,摺疊手機必將成為未來的趨勢之一,至於未來市場如何,還要看價格,應用場景,便攜性是否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