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高校主要劃分為:「985」、「211」、「雙一流」、普通一本、普通二本、大專。平時人們所說的雙非應該是指非「985」、「211」高校,但是目前又加上了「雙一流」,其實不難發現所有的「985」高校一定都是雙一流高校,部分「211」高校屬於雙一流高校,也就是說現在「雙一流高校」的含金量更高。
為什麼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生管自己叫雙非,因為在就業市場的潛規則中,有的企事業單位在招聘中或明示或暗示只招哪些類型的高校畢業生,以自於產生了就業市場上的食物鏈等級,迫於無奈就有許多普通本科生管自己叫「雙非」。
普及一下:
「985」是指1998年5月4日為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而做出的重大決策。
(雙一流大學名單)
42所一流高校囊括所有的39所985高校,另外新增三所211,即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和新疆大學。
不過,雙一流建設高校分為A類和B類。
985高校中的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上述三所211被歸為B類。
「211」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於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後正式啟動。
「雙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柱。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的院校的序列中,教育部直屬的院校在人才引進,科研經費的配套,財政的投入,國家重點學科建設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
其次,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目前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和整體實力,也彰顯了中國高等教育的風採,對科技強國,科教興國戰略目標的推進和實施,具有重大的決定性的意義,因此,這些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就業和發展的過程中,絕對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考生如果沒有考上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教育部直屬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就代表著考生在就業和發展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動力,也缺乏一定的優勢,所以,考生把自己所就讀的院校戲稱為雙非大學或者四非大學。
而如今985和211也成為了過去式,雙一流高校作為一個全新的評定形式和標準出現在我們眼前。如今我國有42所雙一流院校,這42所院校基本上代表了我國高等院校的最高水平。
相比較於985和211這類評定標準來說,雙一流無疑更加的公正和科學,也有利於我們對於高校的綜合實力做一個更客觀的參考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