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8月21日訊(通訊員 李元 黃豔)試管助孕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它可以像工廠流水線一樣,標準化定製試管寶寶嗎?外界對於試管嬰兒有著太多的誤解。事實上,在試管助孕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因人而異,變化莫測,正因為此,醫生們往往努力嘗試著各種解決方案,開展多學科會診,專題病例討論以及設計個體化治療方案等,這才最終讓人們收穫了喜悅的結果。
「個體化」試管助孕受益者
楊女士就是中信湘雅專家團隊用心實施的個體化試管嬰兒助孕治療的受益者之一,現已成功生育一胎,最近,她再次來到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準備助孕二胎。
28歲的她因輸卵管梗阻來到中信湘雅進行試管嬰兒助孕治療。在來院之前已在外院取卵1次,移植1次,未孕。到院後按照常規治療,取卵1次,鮮胚移植2枚8細胞胚胎未孕,後續進行凍胚移植,剩餘胚行囊胚培養後移植2枚囊胚未孕。3次移植均胚胎著床失敗,綜合評估後考慮為子宮內膜容受性缺陷所致。
針對這一情況,生殖中心主任龔斐門診後及時組織醫院內膜科研團隊進行病例討論,建議該患者再次助孕時在胚胎移植之前進行子宮內膜植入窗(最佳移植時機)的界定。即在自然周期排卵後7天進行子宮內膜植入窗檢測(包含植入窗時間,內膜免疫,內膜血流,內膜蠕動等)。患者子宮內膜檢測結果提示該患者植入窗口開放延遲,建議患者按照常規囊胚移植時間推遲1天移植。
最終,楊女士通過個體化移植後成功獲得臨床妊娠,並且剖宮產生下一名健康嬰兒。
那麼植入窗檢測到底是什麼?個體化移植又是什麼呢?自2011年開始輔助生殖領域就有不同的研究發現,在不明原因反覆植入失敗這個群體裡約有1/4的患者存在植入窗的不同。因此,對待這部分人群,植入窗檢測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這種根據植入窗檢測的結果進行幹預就是個體化移植了。
個體化試管助孕有的放矢 治療更有針對性
如果是植入窗時間問題,則根據病理分期檢測的結果安排移植時間;如果是內膜免疫問題,則提前幹預內膜免疫指標;如果是內膜血流、蠕動等問題,則會在周期中通過藥物幹預等再安排胚胎移植......不管通過什麼手段,目的都是希望獲得妊娠。有效治療基於精準評估,但這個有效實施並不容易,它需要醫療團隊多年的經驗累積、紮實的技術功底、與時俱進的治療理念以及患者的有效配合。
「不孕不育有多種原因,在進行試管嬰兒之前,一定要做全面檢查確定適應症,排除禁忌症,特殊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生殖中心主任龔斐說:「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需在詳細了解病史、進一步檢查的基礎上行多指標、多因素分析後採取適宜的治療方案。試管嬰兒雖然有相對固定的操作流程,但應充分考慮患者個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
來源:紅網
作者:李元 黃豔
編輯:劉丹 實習生 張唯肖
本文為健康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8/21/824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