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更大、藏書更多、服務一站式、人文味更濃
記者探訪華北理工大學新圖書館
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外景。記者 趙亮 攝
整潔的圖書館內部。記者 趙亮 攝
優美的建築風格讓人眼前一亮。記者 趙亮 攝
新穎的階梯閱讀區。記者 趙亮 攝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華北理工大學遷址新校區,師生們將擁有一座新的圖書館。新圖書館不僅完成了對資源的整合,還配備新的管理設備,引入新的管理理念,營造舒適優美的環境,提高閱讀效率,體現出了現代圖書館的人文關懷。
數字對比看變化
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前身為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由原河北理工大學與華北煤炭醫學院2010年聯合組建而成。河北理工大學圖書館前身為始建於1958年的唐山礦冶學院圖書館,華北煤炭醫學院圖書館前身為始建於1963年的唐山煤礦醫學院圖書館。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兩館館舍、藏書毀於一旦,1982年和1984年兩館分別建設5100平方米和4750平方米的新館。2003年原河北理工大學圖書館在邵逸夫先生的捐資下對館舍進行了擴建,使新館建築面積達到1.4萬平方米。搬遷前,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由主校區圖書館、建設路校區圖書館及大學道校區圖書館組成,形成了「3地4館」的格局,總建築面積達到了2.1萬平方米,藏書220萬冊,閱覽座位2200個。
新館在這些指標上取得了突破。據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畢長泉介紹,新館達到了北方地區高等學校「單體面積較大」的標準,總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設計藏書300萬冊以上,閱覽座位4700個。新圖書館不僅在量上完成了擴張,還實現了多校區資源的整合。
辦館特色「一站式」
新校區圖書館共8層,樓內安裝了10部電梯,方便讀者往來,其中直梯8部,滾梯2部。空間分布設計上,1層為讀者服務大廳和業務部門;2層3層合用,按照東西向劃分為文、理兩區;4層為文學藝術區;5層為工學區;6層為藝術區;7層為博碩空間、IC空間、IT雲空間等;8層為辦公區。
新圖書館的布局與辦館理念息息相關。新圖書館著眼於以服務學科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創新服務能力,提升服務層次與質量,最終實現學科「一站式」服務的理念。
所謂「一站式」服務,理解起來並不難。畢長泉介紹,按傳統圖書館的布局,館內資源相對割裂,按照資料的性質圖書館分為圖書區、報紙期刊區、電子閱覽區等不同的區域,讀者如果想查找翔實的信息資料,首先要到圖書區查找圖書,再到報紙期刊區查閱報紙刊物,還要到電子閱覽室查閱電子資源,途中不僅可能需要多次刷證,還要奔波往返大費周折。新圖書館的設計安排,讀者只要進門刷一次卡,在某一大區內,即可查找到所有相關文獻資料。
「一站式」服務對圖書館管理能力有更高要求,需要將同類資源整合到一起,需要設備配置跟上,更需要提高館員綜合業務素質,提升服務質量。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管理層將對服務人員進行整合,培養選配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館員,在館內學科空間區域開展學科服務。
實現圖書精準定位
RFID是一種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應用於圖書館,來代替現在的磁條技術,解決圖書順架、排架困難,勞動強度高,圖書查找、館藏清點繁瑣耗時,磁條容易被消磁,防盜效果差等問題。
舉例來說,讀者到普通圖書館借書,需要通過查詢系統,得知所需圖書在館內大概的區域位置。比如一本書在4層文學區的Q區,而Q區可能有10個書架,上邊擺放了2000本圖書,讀者需要在這2000本圖書中尋找,才可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書。採用RFID智能圖書管理系統,讀者在檢索機上查詢,通過圖書空間定位,不僅可以知道這本書在4層文學區的Q區,還能得到更為精準的信息。這樣,讀者可以精準定位,快速找到想要的圖書。
RFID還能實現自助借還書。讀者借書時,只需要將借書卡在自助借還機上掃描,再將所借書籍一起放在借還機的掃描區域,通過掃描,確認所借書籍,系統即可錄入借書信息完成借書,完全實現讀者自助,方便快捷,不需要工作人員。RFID甚至還能實現24小時自助還書,可以像銀行自助取款機一樣穿牆安裝或者擺放在合適位置,方便讀者隨時還書。讀者只需要將書籍放入還書口,確認後即可完成還書並可列印還書憑證,這個過程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在深夜,都能實現。
圖書館的人文關懷
圖書館的功能不僅僅是為了幫助讀者提高學習效率。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圖書館作為學習、工作的場所,除必須具備實用功能外,它所承載的還有延伸歷史文脈和閱讀的功能,更應該體現人性需要和生命內涵的人文關懷。這就要求現代化圖書館具備環境的舒適性、內部空間的靈活性及室內布置的藝術性等特點。
畢長泉說,新圖書館的建設考慮並尊重了這一讀者需求,把圖書館環境設計建造得更加休閒化、人性化。在圖書館內設計了階梯式的閱讀小區,在圖書區的書架旁放置桌椅方便讀者隨找隨讀,所選的家具儘量選擇環保舒適的,實現「人—空間—環境」的關系科學化、藝術化和人文化的協調設計,形成完美親和、舒適宜人的工作閱讀空間。
記者 趙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