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微信公眾號:思想地圖
「這個時代很多領域不易說實話,但連吃頓飯都不讓說....」——谷嶽
前天一個叫谷嶽的美食博主,發現大眾點評上某地最低分的竟然是王府井狗不理包子店,就親自探訪拍了段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體驗後的總結是:
特別膩,沒有真材實料,皮厚餡少,麵皮粘牙,要說也沒那麼難吃,這種質量20塊錢差不多,100塊錢兩屜有點貴。但對於網友評價的「服務差」,谷嶽表示倒是感覺不強烈。
然後狗不理就炸毛了:不實!已報警!追究法律責任!
狗不理這操作可真夠霸道的,話說這是哪來的底氣?可能是把包子做到大眾點評2000個店裡倒數的底氣。
1.熟悉的「威脅三連」:
不實!已報警!追究法律責任!
這「威脅三連」實在是欺負弱者的利器,這套路太熟悉了:某藥酒、某牛奶、某醫院食堂……
連豆瓣評價都要被逼道歉:
可惜這是在北京,估計連接到狗不理的報警都樂了。因為谷嶽還能發微博回復狗不理包子報警事件:
當下,消費個人面對大資本家、企業、集體對的威脅、不平等地位,太弱勢了!
現在至少應該儘快加強消費者集體訴訟,對企業實施懲罰性巨額賠償,否則作為無產階級的消費者個體,怎麼和資本家抗衡?
2.「狗不理」是怎麼一步步變成「人不理」的
鳳凰網今天做了個調查:
吃過的人裡,只有8%的人說好吃,92%說不好吃。這調查和大眾點評的極低評分高度一致。
而包子這東西,做得難吃,比做得好吃,難多了。能把一個品牌做爛到這種程度,這肯定是實力,更是霸道的底氣。
其實,如果不談價格,只談口味,狗不理包子應該在平均水平之上,之所以評價差,主要還是性價比極低。有網友說,3個人只吃包子,就花了700多元。
為什麼狗不理這麼貴?
2017年狗不理董事長張彥森曾公開稱:
一定打破一個思想,就是老字號就是便宜,老字號為了做久,一定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在保持質量的情況下,就要有一個合理的價錢。
說白了,就是一個字「貴」!
但現實中,也沒保證質量(足夠好吃),更不是一個合理的價錢。你要是貴吧,那就要把口味做到讓人覺得值這個價,普通口味的包子賣30元一個,招罵是肯定的。
只賣「貴」的方式,完全違背了狗不理的初衷。狗不理最早是以物美價廉而聲名遠播。
1858年,162年前創店,還是清朝,有個小名叫「狗子」的夥計在天津碼頭向苦力窮人賣包子,因為皮薄餡大價廉而出名,生意太好,沒功夫和顧客多說話,所以有了外號「狗不理」(狗子太忙不搭理人)。
傳聞袁世凱曾把「狗不理」包子進貢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嘗後大悅,說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我不太信)。皇家帶貨,從此,狗不理包子名震全國,甚至名揚海外。
2000年春節聯歡晚會,馮鞏和郭冬臨二人以相聲的形式讚美狗不理包子,全國觀眾記住了狗不理的三大特點:皮薄、餡大、18個褶。這是狗不理最風光的時刻。
此後,美國前總統布希、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也吃過。並在日韓開分店,擴張到海外,也開始跨界經營,開酒店、賣咖啡、賣面膜、賣眼罩、做益生菌包子……
住著狗不理的酒店,帶著狗不理的面膜,吃著狗不理的包子,就著狗不理的咖啡……
狗不理給自己取的英文簡稱是GBI,Go Believe International的縮寫,即狗不理國際,開始走高端路線。
而管理層理解很淺薄,把高端僅僅理解成了高價。主要是宰外地遊客,天津本地人都不吃。中華老字號幹成了活脫脫的火車站宰客的一錘子買賣。
期間狗不理上市5年後,又退市,引發熱議。
即使退市後,狗不理也沒有清醒的認識到哪裡做錯了,也沒有認識到大眾點評排名倒數到底是什麼原因,可能根本就沒有在乎過。
這幾年,狗不理接連關閉了11家店,僅剩的王府井、前門兩家門店來看,一家積攢了900多條差評,另一家集齊了5000多條吐槽。
狗不理被貼上了「世界上最黑最貴包子」的標籤。
顧客都說,「不吃遺憾一生,吃了後悔終生」。
「狗不理」終於變成「人不理」。慈禧太后帶的貨,最後輸給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