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全面復學在即,
我省如何做好學校疫情防控,
有序推進秋季學期復學複課?
繼8月19日全省秋季學期開學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召開之後,21日,省教育廳、省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學校秋季開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我省秋季開學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總體要求
各級教育、衛健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將疫情防控作為學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以最嚴標準落細落實「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秋季開學工作,確保師生員工健康安全。
完善落實「兩案八制」
◎各級各類學校要制定秋季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完善工作制度。特別是對秋季新開辦學校(幼兒園)要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強化全流程演練,並按要求做好開學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評估審核工作。
◎ 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託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完善並嚴格落實「兩案八制」,繼續執行晨午(晚)檢、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傳染病疫情報告、健康管理、通風消毒等制度,確保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提前開展健康篩查
◎各級各類學校要提前排查師生員工返校前行程和健康狀況,按照「一人一檔」全面掌握返校人員返校前14天的健康狀況和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接觸史、疾病史,以及與境外回國人員接觸情況,建立健康狀況臺帳,做好健康觀察。
◎ 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返校時,須向學校出示一周內的核酸檢測報告。
◎ 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按照有關要求向學校出示核酸檢測證明材料。
◎ 對有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的人員,應當督促其及時就醫,患傳染性疾病未治癒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暫緩返校,嚴禁帶病上課、工作。
織密核酸檢測網
◎ 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後勤服務人員)秋季開學返校前應做到「應檢盡檢」。
◎ 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入境人員有接觸史的師生員工,或者共同居住家庭成員中有上述情況的,應進行核酸檢測。
◎ 對高風險地區來閩人員嚴格實施集中醫學觀察14天,中風險地區嚴格實施居家醫學觀察14天,在抵達第1天和第14天各進行1次核酸檢測。
◎ 對境外入閩人員嚴格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等防控措施,入境時、集中隔離第7天、第14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解除隔離抵達省內目的地後,繼續對其實施7天居家醫學觀察並在第7天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必要時增加抗體檢測。
◎ 各級各類學校可結合實際防控需要,進一步擴大師生員工核酸檢測範圍和次數,對返校師生員工進行「適時抽檢」,對其他學生實施「願檢盡檢」。
嚴格校園安全管理
◎ 實行校園相對封閉管理,把好校門關,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員工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檢測體溫和查看八閩健康碼。
◎ 高校內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症狀時立即進行隔離。
◎ 中小學在校門口就近設置臨時等候區,為入校時出現可疑症狀人員提供臨時處置場所。
◎ 加強各類聚集性活動管理,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
◎ 加強學校食源性疾病防控,重點對學校食堂低溫儲存食品及冷凍冷藏設備進行傳染源檢測排查。
◎ 採取錯峰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
◎ 深入開展學校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快推進校舍危房整治,持續抓好食品、消防、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實驗室、校園及周邊治安等領域安全治理,全面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 學校應當每日開展對校門口、食堂、廁所、教室、宿舍等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巡查,發現潛在風險並及時通報和督促整改。
科學佩戴口罩
◎ 高校和中小學校園內的學生和授課老師可不戴口罩。
◎ 幼兒園開園期間,教師應當佩戴口罩,幼兒不建議佩戴口罩。
◎ 學校師生應當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公共場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 校(樓)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工作期間應當全程佩戴口罩。
◎ 教職員工或學生在校期間如出現發熱、乾咳或其他傳染病等症狀,應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
◎ 大學生返校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速幹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做好校地聯防聯控
◎ 繼續對接屬地衛健部門和醫療機構,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溝通協調,形成教育、衛健、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監測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
◎ 各高校要嚴格落實開學工作要求和屬地疫情防控部署,堅決服從「屬地原則」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秋季開學返校工作方案要經當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同意,並向主管部門備案後方可實施。
◎ 壓緊壓實屬地責任,持續將高校秋季開學納入當地聯防聯控體系,加強統籌調度,完善屬地評估、批覆等工作流程,強化對本地高校常態化防控和開學工作的指導把關作用。
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
◎ 開學前對校園開展一次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等所有場所進行徹底的衛生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對校園內使用的空調系統和公共區域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
◎ 做好校園學生重要聚集場所和洗手間、洗漱間保潔消毒,徹底清理衛生死角。
◎ 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日產日清。
◎ 消殺工作完成後要做好消毒記錄,記錄消殺執行人、具體消殺時長、消殺液使用情況。
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和培訓演練
◎ 各地各校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根據各自實際需要,提前做好消毒劑、口罩、手套等各類疫情防控物資儲備。
◎ 各級各類學校要在秋季開學前組織開展對各項方案和預案進行培訓,並開展全員、全過程、全要素防控演練,把做好應急演練作為開學、開園的必要條件。
◎ 學校應當將新冠肺炎及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知識、技能培訓和健康生活習慣等納入開學第一課內容,教育引導師生員工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提高對傳染病的防控意識和應對能力。
加強心理支持疏導
◎ 關注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心理狀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持續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嚴防「疫後症候群」。
◎ 健全心理預警機制,有效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發生。
◎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學業就業指導、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做好受疫情影響較大群體的對口幫扶,防範個體、群體性安全事件。
大力推進健康行動
◎ 各地各校要在精準防控的基礎上,科學有序恢復校內活動,鼓勵師生積極參與體育鍛鍊。
◎ 要加強學生近視防控,適當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合理安排休息。
◎ 在組織新生軍訓、學校文體活動等相關教學集體活動時,要綜合考慮學校防控壓力、活動場所等情況,制定防控方案,避免人員交叉接觸。
除了以上十點防控要求外,《通知》還對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的應急處置流程做了規範:
學生和教職員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當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學生應當及時報告班主任(輔導員),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告知醫務室或校醫院,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及時安排臨時隔離室進行觀察,嚴格按照「點對點」協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去定點醫院就醫。
如出現聚集性的病例,學校要第一時間向屬地疾控機構報告,在專業機構指導下排查、處置。
如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學校應當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第一時間向屬地疾控機構報告,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評估、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學校對接受隔離醫學觀察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導、宣教、關愛「五個到位」。教職員工和學生病癒後,返校要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單位開具的複課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