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指出,關於翻身,50%的嬰兒可以在2.8個月掌握,90%的嬰兒需要在4.7個月掌握。」
可是,寶寶六個月大了,還是不會翻身,常言也說『三翻六坐八爬』,是孩子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
寶媽冰冰最近非常憂愁,愁的是寶寶六個月大了,還是不會翻身,本來已經夠心煩的了,婆婆還經常在耳旁念叨『三翻六坐八爬』。
擔心寶寶是身體出了問題,趕緊帶著他去醫院做檢查,結果檢查結果並沒有什麼異常。這讓她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沒有異常,為什麼六月大了還不會翻身?
幸好醫生經驗豐富,專業性強,在了解了情況之後,有些無奈對她說,可能是平時給寶寶的補充營養太足了,導致其體重太沉,體重一重,就會加重翻身的困難。
並囑咐她,回去後可以適當的減少孩子的飲食,前提要保證基本營養。孩子的體重下降了,自然也就會翻身了。
「寶寶翻身,需要頭部、肩部、骨盆、軀幹體軸等部位發力,跟肌肉力量有關,尤其是頸部的力量。」
因此,影響寶寶翻身的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 娃的肉肉太多
娃們身上的肉太多,說明體重過重。體重過重,一是會影響身體靈活性,二是翻身時需要用到的力量也會增多。
所以,體重過高的寶寶,出於翻身太困難導致的畏難心理,就會不那麼的主動的去翻身。
2. 娃受到衣服的影響
翻身需要身體的頭部、軀幹、肩部等部位的相互配合,而如果孩子穿的太厚,衣服會對其身體產生束縛,孩子動作施展不開,還怎麼翻身呢?
3. 娃受到大人的阻攔
有些娃仔們很活潑好動,這種好動中其實已經暗示了他想要「翻身」的意願。但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亂動可能會不小心傷害到自己。
於是在他們動來動去的時候,會上前抱住孩子或者把孩子抱起來,家長的這種行為,就會對孩子的翻身起到阻礙作用。
「翻身之前,孩子會通過四肢以及其他部位的身體「信號」的刺激,學會翻身。—凱斯麗娜(著名兒童醫學專家)」
這些信號如下:
1)寶寶出現抬頭
新出生的嬰兒,因頭頸部沒有力量,所以需要在抱著他們的時候,託住他們的後頸和腦袋。
但是隨著一天天的長大,後頸部肌肉得到發育,可具備基礎力量。這時候,如果發現寶寶的頭部可以抬起,那麼基本上離翻身已經不遠了。
2) 寶寶出現側躺
剛生下來的寶寶身體軟綿綿的,這是骨骼沒有發育完全的緣故,所以一般家長怎麼放,他們就怎麼躺。
經過發育成長之後,他們的骨骼、軀幹漸漸有了支撐的力量。而如果出現側躺的行為,那麼基本上就說明他們已經初步做好翻身的準備了。
3.)寶寶出現抬腿
翻身需要用到下肢力量,如果發現寶寶會抬腿了,說明下肢力量已經提高了。
4.)寶寶伸手要抱抱
到了一定階段,寶寶會進行「張手運動」,也就是把胳膊抬起來,這在家長看來,是一種要抱抱的行為。
這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互動,可有助於他們早日翻身。
「義大利醫學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提出過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她認為孩子在0-6個月的不同階段所表現的對某種活動或事物的興趣、愛好,可稱為「敏感期」。」
「關於翻身敏感期的時間,主要是在0-3個月,這也是孩子學習翻身的最佳階段。」
於家長而言,可在孩子的翻身敏感期,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其早日學會翻身。
第一階段:模擬翻身訓練
把孩子平躺放於床上,家長可抓住他的四肢左右來回的翻轉其身體。
第二階段:做翻身遊戲
可以把孩子放在一條柔軟的毯子上面,然後拉住毯子的一角,輕輕的讓寶寶傾斜,從而翻身。
如果一邊跟寶寶對話,一邊做這個動作,孩子會更開心。
第三階段:讓寶寶自主練習翻身,家長輔助
當寶寶在自主翻身的時候,遇到翻不過去或者翻的有些困難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進行輔助。
第四階段:吸引寶寶進行重複翻身鍛鍊
有些寶寶在會翻身之後,想要偷懶,就會不再輕易翻身。為了更好的鍛鍊孩子的翻身技能,家長可以在旁邊用玩具吸引他重複練習翻身。
歡迎討論:
你家寶寶是什麼時候學會翻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