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
臺當局僅存「17個友邦」之一的索羅門群島,昨天被曝宣布本周派赴代表團訪問大陸。早前有媒體報導,代表團此行目的為「重審和臺灣之間的『關係』」。值得一提,考察團沿途將調研的島國,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臺當局則於今天回應,稱對此未獲「進一步消息」。上周臺「外交部」自以為,索羅門群島此行是去「考察原木出口價格」。
實際上這個島國在本月初已經下達期限,要用100天決定是否與臺「斷交」。
據路透社24日報導,本次代表團由索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下令成立。代表團最快將在本周四(27日)出發,將對北京、臺北進行訪問。行程中,代表團還計劃對萬那杜、斐濟、薩摩亞、東加王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進行考察。
「我們將把這些國家當做案例研究對象,分析他們(和中國大陸)的發展關係如何,獲得了怎樣的幫助,獲得這些幫助是基於何種條件,他們還缺乏何種條件,他們國家政府管理模式如何等。」作為本次代表團的領隊,索羅門群島議員約翰•莫法特•富桂(John Moffat Fugui)說道。
「我們會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他透露報告預計會在8月底完成。
上述5個島國均與中國建交。其中,薩摩亞、東加王國分別於1975年和1998年宣布與臺當局「斷交」。臺當局駐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辦事處」,也於近兩年內被撤牌。
據央視新聞報導,2018年11月,包括上述5國在內的8個南太平洋島國,與中國舉行領導人會晤。會上,中國同8個建交南太島國共同籤署《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行動綱領》。該綱領涉及貿易、投資、農業、旅遊、運輸、金融、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等領域,各方同意在平等互利、優勢互補、互尊互信的基礎上建立經貿合作關係,為全面深化雙方的經貿合作描繪了藍圖。
索羅門群島派對訪問大陸的消息早在18日就已傳出。《所羅門時報》當時消息稱,訪陸代表團由該國林業部部長和礦業能源部部長率領,成員還包括這兩個部門的高級官員和可持續森林協會的一名代表。
對此臺當局「外交部」認為所羅門代表團此行,是去「擬定原木價格及廣泛收集市場資料」,以預估木材市場需求供給。如今索羅門群島方面宣布代表團本周就將出發,今天台「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稱,針對此事「沒有收到進一步諮詢,會去進一步了解。」
隨後臺當局自欺欺人道,「我們和所羅門『邦交』合作計劃都進行順利……雙方都有深化『邦誼』的決心。」
實際上在本月初(5日),臺當局「雪崩外交」就傳來預演。索羅門群島外長馬內利(Jeremiah Manele)接受《所羅門時報》採訪時指出,是否從「外交承認」臺灣轉向承認中國大陸,將在接下來的100天內給出答案。若從報導即日起算,最終期限是在9月中旬。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曾在6月12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馬內利的說法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的準則,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順應這一時代潮流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選擇。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以來,其所謂的「友邦」數量持續減少,已有5個「邦交國」在蔡上臺後與臺灣「斷交」。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去年宣布與臺「斷交」後,海地、史瓦帝尼、梵蒂岡等臺「友邦」也曾被傳與臺灣「邦交不穩」。
對索羅門群島近日的動向,臺灣《旺報》曾刊文表示,無論未來結果如何,索羅門群島的態度說明了以下幾點:一是大陸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增強;二是南太島國自主性意識抬頭。「島國論壇」秘書長泰勒今年2月表示,「是時候討論該如何與北京共同合作,以進入和接觸它們的市場、科技、金融及基礎建設」,而其背後的條件,便是接納一個中國原則。《旺報》文章稱,西方國家欲以「金援外交」方式取得島國的依賴已非易事,這對臺灣而言也是警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