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100 字
閱 讀 需 要
8 min
—
經得起軍訓錘鍊的孩子,皮膚變黑,身體變強,意志更堅韌的時候,我們才能期待一個個有足夠擔當的他們,承擔起自己和社會的未來。
今天晚上,剛孩子們會準備好收看《開學第一課》,聽鍾南山、張文宏給大家如何能做到「少年強,中國強」,遺憾的是,湖南省某重點中學的高一男生,再也沒法看到這期節目了。
事發突然,讓人痛惜。男孩的事故發生在八月初,該校組織高一新生參與入學前的軍訓,8月4日下午,男孩在軍訓中暈倒,送醫院救治無效離世,醫生的診斷為「熱射病」不治身亡。
這個孩子是家中獨子,剛結束的湖南中考,滿分810分,他考出了765分的高分,是眾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想像中無限美好的未來,隨著軍訓中的「熱射病」風雲散去,讓人難以接受。
事發後,人們的目光集中在軍訓的價值和意義上,吵得不亦樂乎。有人認為軍訓已成擺設,毫無價值,另一些人則覺得,根源還是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太差導致。
事件發生不久,學校就發布了情況說明,如此急切,是因為這個年輕生命的離世,已經帶出了不少傳言。
致死的原因,校方、家屬和醫院的表述一致——熱射病,這個看著專業的名次,實質上就是指重度中暑,高溫引起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調,熱量過度積蓄,帶來身體損傷。
網傳的矛盾則集中在孩子身體不適之後的處理上。孩子的同學稱,開始軍訓後,他就有嘔吐反應,學校並沒有及時處理,導致學生訓練中暈倒。更讓人咋舌的傳言是,暈倒後,學校是讓幾個同學把孩子送到醫院,而醫院則稱不交錢不能搶救,等到費用交齊,已經錯過治療時機。
學校的「情況說明」否認了這些傳言,有老師隨120前往醫院,按照常規,120送至的急救病人,一般不會等交完錢才會施救。如果拋開突發事件後的傳言幹擾,相信多年安排軍訓的校方有一定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這個悲劇,真正應該引發討論的是,軍訓的價值和孩子們羸弱的身體之間的關係。
搜索一下因軍訓導致的暈厥和猝死,會發現,僅近幾年事件,就有多起軍訓猝死的時間發生過。
2019年9月,河南警察學院新生入學軍訓,有女生因為熱射病搶救無效離世;2016年的浙江樂清、陝西涇陽,2015年的廣東白雲區、江西南昌,2014年的陝西西安和河南,都有學生軍訓期間暈厥、猝死,其中,既有中學生,也有不少大學生。
這些數據和案例可能還嫌遙遠,我親自經歷的案例可能更形象:我剛當班主任,接手新班參加軍訓,全年級300多個高一新生,整個軍訓期間,我們幾位班主任親自陪護到醫療室和醫院的孩子,就有三四十人呢,超過了10%的孩子無法堅持參加完軍訓。
這其中,可能有個別孩子以眩暈為由逃避軍訓吃苦,但大部分都是小臉煞白,身體羸弱,扛不住這樣的磨鍊。
相當一部分人借這次事,質疑軍訓的價值和意義,認為這種訓練對今天較弱的孩子來說毫無價值。他們覺得,短暫的訓練並不能起到磨鍊意志的效果,讓孩子們在毒日頭底下做枯燥無味的重複動作,對這些孩子的成長也毫無價值。
雖然會得罪人,但身為老師,我完全不同意這些看法,從他們的話頭裡就能看到他們「護犢子」心切,為人父母,貌似能理解,但這樣的心態可能只會對孩子有害。
說兩句我當菜鳥班主任的真實感受。剛接新班級,一大幫青春閃亮的孩子,臉上卻帶著各種倦怠和隨意,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頭疼,這麼多有個性的孩子,怎麼迅速捏合成一個集體,怎麼帶著他們咬牙走過煎熬的三年高中。我知道,高考備考走到最後,更多的是意志力、體力和心理素質的比拼。
老教師叫我別急,說等軍訓結束,就會有改變。果然!
軍訓開始時,這些孩子臉上長滿桀驁,兩天正步走下來,堅忍、互助、克制這些東西都在孩子們心裡成長了。老教師傳授經驗:用好軍訓的效果,形成集體的時間能縮短半個學期。這些好處,我很快就體會到了。
一個一線教師的經驗如果不足觀,讓我們拽出這兩年紅得發紫的武亦姝,看看她的軍訓生活。
去年9月,武亦姝走進清華園,一篇700多字的軍訓心得,讓很多關注她才華的人看到了這個姑娘身上的堅韌,大家也開始明白,真正優秀的人身上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堅韌、自律和克制。
重讀武亦姝的那700字,可以看到,清華大學給這幫「學神」們提供的軍訓大餐一點都不輕鬆。凌晨三點開始拉練,整整18公裡,軍體拳和走正步也一樣都沒落下來,而武亦姝在熬著這些苦的同時,想到的是「我開始明白,辛苦和享受相伴而生……激發起某種平日裡未有的奇異可愛的情感」,她選擇的則是「盤著腿坐在操場上,看星星,等它來」。
出於語文老師對武亦姝的偏愛,我特別願意引用她的例子告訴所有質疑軍訓的家長和孩子,想把孩子裹在羽翼下的家長看到的是軍訓可能的危險,這些是悉心準備可以避免的,但從磨練中產生的「辛苦和享受相伴而生」的人生體驗,家長們難道不想讓孩子們體會嗎?!
前兩天,有數據顯示中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又增加了,伴隨而生的則是,近20年來中國中小學生的肥胖率提升,速度、力量、爆發力全面下降。
北京體育大學相關研究人員提供的一個說法更是讓人憂心:「青少年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越來越小;個子變高了,跑步變慢了;體重變大了,力量變小了……」
如果盤點中小學生的生活現狀,能看到身體羸弱的原因:
1.沉重的課業負擔
素質教育進行了多年,刷題愈演愈烈,從以前高三刷題,變成高中刷題,從中學刷題下沉到小學都開始刷題。課業負擔未必真能壓垮孩子們的心理防線,卻真的壓彎了他們的脊椎和脖子。
2.無處不在的手機遊戲
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直接改變了孩子們的成長方式。在沉重的學習之餘,孩子們僅有的時間不是起身運動,而是埋頭在手遊和短視頻中消遣。手機崛起之後,幹掉了電視、紙媒,幹掉了方便麵,也在順道幹掉我們孩子的身體健康。
3.極度缺乏的體育鍛鍊
有人對比過中外孩子的成長路徑,5歲之前,中外的孩子大致成長方式相同,但到了學校之後,中國孩子開始頻繁出入補習班,歐美孩子開始參加各種體育鍛鍊,等到我們的孩子從題海中疲憊上岸的時候,從體型到身體素質都拉開巨大差距。所以,軍訓猝死的根本問題,可能還要從孩子們的成長模式上去找答案。
質疑軍訓的人,會用歐美青少年的體型和身體素質為例,認為軍訓缺乏價值和意義,其實,這個例子恰好能說明軍訓的價值。
這學期開學前,教育部剛發出通知,要求確保在校學生每天一個小時的活動時間,上一周,網上也爆出一個奇葩父親,要求兒子每天不完成兩小時的戶外活動,不許回家寫作業。從國家到家庭,都把矛頭指向一個問題,日常的體育鍛鍊。
與中國父母喜歡讓孩子學羽毛球、桌球不同,歐美孩子的主流運動是足球、壘球、橄欖球、籃球這樣具有高對抗性、高集體協作性的群體運動。歐美第一流的私立中學,每天下午四點以後,會想盡辦法把孩子趕到教室外面去,英美一些名校甚至有一種看上起「變態」的教育理念,體育場上爭雄的孩子,才有資格成為未來的領袖。
那些哈利·波特迷們都記得,好學生赫敏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完全不如「魁地奇」名人波特,這可不是為波特專門打造的主角光環,而是西方體育文化的真實體現。
所以,用歐美孩子的身體素質質疑軍訓必要性的人,了解這裡的來龍去脈之後,是否該明白,中國孩子不是不能適應軍訓,而是需要給他們一個堅實的身體基礎,然後,才能讓他們有底氣在進入一個新環境之前,用這樣一場好大、嚴肅、嚴苛的錘鍊,讓自己找到集體的歸屬,在個性暫時隱沒的時候,找到集體的溫暖。
用教育哲學家洛克的一句話鼓勵一下害怕軍訓的孩子和家長吧,他說:「健康的靈魂寄居在健康的身體中。」
能經得起軍訓錘鍊的孩子,皮膚變黑,身體變強,意志更堅硬的時候,我們才能期待一個個有足夠擔當的孩子,承擔起自己和社會的未來。
-END-
文 | 姜山父老
責編 | 杜普
編輯 | 鄧茜
實習編輯 | 哥舒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
可發布於「讀者·新語文」旗下各大媒體平臺,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個人或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