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和共青團重慶市委聯合舉辦的「不忘初心跟黨走 陽光助殘獻真情」首屆重慶市助殘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我校教育科學學院手語與聾教育研究中心申報的譯心手語翻譯志願服務項目獲得銀獎。
譯心手語翻譯志願服務項目以服務聽障人群為宗旨,整合各方資源,培養優秀的手語翻譯人才和組建優秀的手語翻譯團隊,為聽障人群提供手語翻譯服務,從而改變當前聾人參與社會生活障礙重重、手語翻譯人才欠缺的狀況,營造良好的無障礙信息溝通環境。
目前全國有2780萬聽障者,而國內手語翻譯尚未完全走向正規化和職業化,手語研究、教學和翻譯人員匱乏,尤其是西南地區尚未開設手語專業,也未組建專業的手語翻譯團隊;社會大眾對手語和聽障人士缺乏了解,甚至抱有偏見;聾人在生活中存在看病難、辦事難、維權難等問題,難以真正平等地參與社會事務。聾人同樣是社會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應有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和機會。
團隊依託高校人才資源,由各屆聾人大學生和手語愛好者組建而成,屬於公益性與運營持續性兼具的志願組織,以團隊力量立足市場,目前大部分手語翻譯員以獨立個體參與市場競爭。1. 人才培養:該團隊採用「聾人教學——聽人學習——服務聾人」的培養模式,秉持「從聾人中來,到聾人中去」的服務理念,重視手語翻譯的自然度與服務的親切感;
2. 團隊運營:該團隊實行「免費學習——義務志願——報酬回饋」的運轉模式,有效實現了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3.業務承接:該團隊已發展多個合作方,如本校院系持續性地為聾人大學生購買課堂翻譯服務,又如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重慶市聾人協會、重慶市予爾夢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組織或企業。
1. 組織隊伍:該團隊是聾聽結合的團隊,現有成員約150人,且每年有新鮮血液注入。團隊創始人及指導老師在聾健群體中影響力較高,可為團隊提供一定的資源支持;
2. 運行機制:該項目有一套完整的內部培訓體系和對外服務體系;
3. 保障條件:2016年申報政府購買合作項目成功,另有定點單位支持和重慶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購買服務。
(政府購買服務掛牌)
1. 項目已獲榮譽:團隊在2016年申報政府購買服務合作項目掛牌。榮獲2017年「移動4G+」第36屆大學生「青年之聲·校園之春」文化藝術體育活動高校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金獎;榮獲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重慶賽區)公益創業類銅獎;榮獲「移動4G+」第37屆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志願青春」高校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金獎、項目選拔賽一等獎;2018年12月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2. 翻譯成果:自譯心手語翻譯團隊09年成立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項活動共計1240餘次(參加市殘聯活動20餘次、提供課堂及講座翻譯約1200次、舉辦大型特色活動20餘次),直接受益群眾1.5萬餘人,間接受益群眾不計其數。
3. 項目教學成果:本團隊自組建以來,成功培養出100餘名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手語翻譯人員,並且項目指導老師及團隊成員共同編寫《手語基礎教程》、課件、視頻等一系列教學成果。
4. 相關媒體報導:本項目的活動被人民日報(《殘疾畢業生,就業誰來幫》2017年6月16日17-20版)、中國教育電視臺報導(《手語翻譯服務隊護航,助力高校殘疾畢業生就業》,重慶市教委等網站轉載);微信公眾號「重慶市聾人手語翻譯服務項目」共計推送49篇宣傳稿,並被重慶殘聯新促會、重慶市華龍網、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中國婦女期刊、綏稜網等各平臺轉載20餘篇(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超過625人,遍布全國34個省份,文章最高瀏覽量超過1700次,均篇瀏覽量超過150次)。
本次參賽團隊由教育科學學院梁玉音老師指導,學院韓耀鑫、陳歆韻、苗欣怡、呂敏康四名同學共同組成。在本次比賽中,團隊精心準備比賽內容、細心商討比賽細節。他們表示,起初是因熱愛手語聚集在一起,而現在是為了發揚譯心手語翻譯志願服務項目、助力助殘事業。對於這次比賽,他們這樣說:
梁玉音 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系教師
不忘初心跟黨走,陽光助殘獻真情。本項目近三年培養了近30名重師手語譯員,課餘時間為我校200餘名聾人大學生以及我市7.9萬聽障群眾提供了學習、生活、工作、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手語志願服務共計千餘次,並義務向健聽大學生及市民推廣手語,致力於構建無障礙的信息環境,促進聾健共融,在社會各個角落彰顯著重師青年的精神風貌。我相信咱們會有更多的優秀重師青年也願意行動起來,為陽光助殘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韓耀鑫 教育科學學院 2018級教育康復學(師範)
在得到這次比賽通知的時候我是有很多期待的,一方面是之前指導老師以及學長學姐們把團隊和項目做得讓我們有底氣來參加;另一方面是期待自己可以和隊員把這個任務完成好,讓「譯心」在助殘事業上繼續閃光。
陳歆韻 教育科學學院 2018級特殊教育學
在接受培養和參與服務的兩年多中,我始終覺得譯心的培養體系和運營機制是足夠成熟的,學長學姐們也用許多榮譽證明了這一點。這次比賽,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頂著光環,迎著鮮花,再次出戰的。開始我有壓力、有焦慮,但是當我挑燈夜戰,冥思遣詞用句時,便全身心投入了。而現在,在團隊的支持下,在梁玉音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我們為團隊捧回了一朵「小花」,我們通過殘聯和團委的認可,再次向學校、向社會傳達了譯心手翻的理念。同時,這也激勵了我們懷抱著熱愛與使命,共同為聽障群體的無障礙手語翻譯支持而繼續努力!我們相信,譯心手語翻譯項目的未來,以及社會助殘事業的未來,都將會是花團錦簇的!
苗欣怡 教育科學學院 2018級特殊教育學
剛加入這個項目是激動但又擔心的,激動於我們能夠把在學校內 所做的翻譯服務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和方面,擔心於自己的能力以及能夠提供的想法。報著能通過這個項目把翻譯便利到更多的人、社會組織,涵蓋更多的方面的初心參與了這個項目。項目獲獎是對我們想法的肯定,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一類的項目以及翻譯和聾人群體,提供更多無障礙的服務。
呂敏康 教育科學學院 2019級特殊教育(信息與資源)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以聾人身份參加這個項目。參加這個項目之前我本來沒有什麼信心,因為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夠好,想不出也寫不出。但是隊長不斷鼓勵我,她希望讓我站在聾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所以就硬著頭皮上了。然後現在看到自己參與的項目獲得了銀獎,我的內心竟愧疚了一陣,因為我給這個項目作出貢獻真的不大,更別說在整個過程中她們的付出比我還要大還要大。當然,項目獲得銀獎,我也很高興,高興的是我們團隊所付出的努力終於有回報,更加鼓舞了我們堅定一心一意為整個重慶聾人、盲聾人、言語障礙人士等殘障群體提供無障礙服務。
我校譯心手語翻譯志願服務項目的獲獎,不僅展現了我校在特色項目方面的亮點,也為聽障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貢獻了重師的精神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重師譯心手語翻譯志願項目將會繼續發光發熱,助力聽障事業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志願服務項目,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彰顯作為重師學子的責任與擔當,為弘揚我校「名生名師名氣」的文化特質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李玥萱
部分材料來源於手語與聾教育研究中心
請持續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重師青年」公眾號,官方微博「@重師青年」和QQ「重師青年」,更多活動資訊與驚喜,等著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