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這是重要的一步,有句話道,「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乏一定的道理。同樣是一樣的分數,有的同學就能進入到面試,有的就與面試差之千裡,這不能不說與報名時的職位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在職位選擇上,考生要考慮眾多因素,不僅要考慮到涉及職位本身的因素,比如地域、部門、薪資、發展空間等等;還要考慮到自身因素,比如愛好、專業、政治面貌、基層工作經驗等等;更要考慮到報考因素,如報名人數多少,競爭比例多少。
那麼,如何在1.6萬多個職位中選取到適合自己的心儀職位呢,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看懂職位表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會看職位表才能精準地挑到適合自己的職位。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共分四個表單:中央黨群機關、中央國家行政機關、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直屬機構(省級及以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考生可以先選擇一個自己想報的系統,然後再在具體的職位裡查找適合自己的職位。會使用excel表格的同學在查找適合自己的職位時會更快捷一些。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分人群教考生一些查找技巧。
應屆生是「考碗」的一個巨大群體,每年國考都會廣納應屆畢業生,對應屆生而言是個很好的機會。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從自身的條件入手去查找職位,因為自身條件是硬性條件,比如專業、學歷、基層工作經驗等,如果達不到標準,此職位是定然不能報的。
國家統一招生的2019年、2018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係仍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對於應屆生而言,是沒有基層工作經歷而言的,所以,建議考生先將基層工作經驗一欄無限制的職位挑選出來,這樣就能把不符合條件的職位篩除掉。
中公教育專家在此要提醒考生,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經歷,不能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剩下的職位,考生可以先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歷,比如一名碩士生可以選擇:
這樣又會剔除掉一批職位,最後剩下的職位就寥寥無幾。
註:招錄職位表中所要求的學歷為報考人員所獲得的最高學歷。社會在職人員應以其已經獲得的最高學歷進行報考,應屆高校畢業生以即將獲得的最高學歷進行報考。
學歷選完之後,考生可以選擇專業,比如政治專業的考生,可以篩選包含「政治」兩個字的專業。
在專業這一步,會剔除一大批職位。中公教育專家要提醒考生,由於很多考生對自己的專業只知道精確名稱,比如有考生的專業為「政治學」,但政治學屬於法學,(考生可參考《國家公務員考試本科專業類別對照表》)因此考生也可以篩選「法學」專業。但是由於每個部門有自己的特殊情況,考生在拿不準的情況下,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要致電其部門及用人司局詢問專業詳細招錄情況。
另外,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中有很多不限專業的職位,考生也可以通過篩選功能將不限專業的職位選出來,進行職位選擇。
這些職位選擇出來之後,考生必須認真瀏覽「備註」欄,備註這一欄是包含大量信息,會列出學歷專業、資格能力、性別、工作經歷性質等各個方面的要求。
如有一職位要求考生工作地點是鄭州,如果你沒有去鄭州發展的意願,此職位就得剔除。
當剩下所有職位你都符合標準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看職位本身的條件了。比如「部門名稱」「用人司局」「機構性質」「機構層級」「職位屬性」「職位名稱」「職位簡介」,看看此職位屬於哪個部門,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心裡預期。
第六步:根據自身優勢做抉擇
比如「是否組織專業考試」、「面試人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確定比例」、「政治面貌」等這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選項,可能成為最後的絆腳石。所以考生要三思而後行。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如果你的面試很強,而筆試較弱,那麼適合報考5:1的職位,反之則報考3:1的職位,二者相當的話就報考4:1的職位。
當你挑選到合適的職位時,就可以去報名系統找到相應的職位進行報考了。在這裡,中公教育專家教給考生一個選擇職位的好方法,那就是使用中公職位檢索,考生可以在這裡進行多個適合自己的職位比對,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