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跨界雜家蒲勇健)
蒲勇健重拾畫筆
他是經濟學家,這些年,陸續引進不少經濟學家諾獎得主來渝交流。10年前他開始寫小說;四年前,拿起擱了幾十年的畫筆,要當畫家;如今,他備好鋼琴、小提琴,拜好師,準備在音樂藝術上有所成績……雜家蒲勇健說,跨界幫他打通「任督二脈」,在學術創作中開闢新天地。
跨界辦畫展
蒲勇健畫展在磁器口開展
蒲勇健是重慶大學教授,也是兩江學者、巴渝學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他分別在北京大學數學系,電子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雷射物理研究室,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博弈論,經濟增長理論和旅遊管理。
11月6日,磁器口古鎮和美大院,蒲勇健和夫人創作的48幅繪畫作品在這裡展出,持續一個月。這兩天,陸續吸引各路遊客駐足欣賞。不少遊客以為,這樣的畫作必定出自藝術家之筆,在得知作者其實是一位經濟學家時,不禁嘖嘖稱讚。
蒲勇健和他的繪畫作品
蒲勇健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這次展出的作品,有油畫也有國畫;既有山水畫,也有花鳥畫;既有寫實,也有抽象,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這些展出的作品中,還有太太何美蓮創作的,甚至還有5歲兒子在幼兒園創作的兩幅畫。48幅作品,分「東寫西塗」、「巴渝美色」、「寄情山水」、「如夢童心」四個展區。展出的作品,不少已被人收藏。其中,蒲勇健創作的《陽朔春早》、《陽朔之春》兩幅作品,被著名歌唱家張邁收藏。
蒲勇健的國畫老師楊革非是中國著名畫家,三年前他在老師的縉雲山畫院重新拿起畫筆(他小時候畫過,這是1977年以後重新拿起畫筆)。在老師眼裡,這個學生刻苦、肯鑽研、愛琢磨。「幾年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很難得,他在繪畫方面有自己的符號語言,我相信今後還會有新的造詣。」楊革非告訴記者。
被耽誤的畫家
蒲勇健的繪畫作品
「前年這幅作品在其他地方展出,川美有位學者想買走。專家評價色彩運用大膽,用得很好。」蒲勇健在自己的得意之作《重大虎溪校區荷塘》前停下來,這幅40x40cm的作品是非賣品。為何?他說,這個得到了川美專業老師的好評。「既然專業人士都想買走,那我就自己珍藏了,捨不得賣。」
蒲勇健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兒時居住在渝中區華村附近,父親在李子壩一家印刷廠上班。「也許是父親在印刷廠上班,讓我有條件接觸到筆墨、紙張,小學1年級對畫畫產生了興趣。」蒲勇健的美術天賦漸漸被發掘,也成了街上小有名氣的「小畫家」。1973年,全市舉辦美術展,蒲勇健遞交的作品入選,各個學校的學生都來觀展,其中不乏班上的同學,這讓他充滿自豪感。
每天沉迷畫畫,成績也就耽擱了,長期考試不及格,被老師劃入差生一列。成績不好,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就是讀不了初三,這也讓父親一臉愁容,開始擔心起兒子的未來。1977年4月的一天,蒲勇健繼續拿著畫筆畫畫,再次焦心他成績的父親苦口婆心地說著成績的事兒,竟說累,睡著了。
「就在我看父親那一刻,我發現他好像蒼老了。我也突然成熟了。」蒲勇健回憶,當天,他畫的《尤三姐仕女圖》,成了擱筆之作。從此,他放下畫筆專攻數理化。
學霸學啥啥強
也許是初二平面幾何和畫畫有些聯繫,以前以為自己學不懂數學的蒲勇健,放下畫筆頓時對數學有了好感。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時間迷上了數學。數學好了,學習數理化的信心也增強了。3個月下來,物理從曾經的不及格到滿分,連物理老師都驚訝了。
許多諾貝爾獎獲獎者被蒲勇健邀請到重慶來講學
「老師責怪自己疏忽,沒留意到作弊問題,以為我是抄來的滿分。」回憶往事,蒲勇健忍不住笑了。成績好了,老師把他當好學生培養。
初三他算是名列前茅,那麼到了高中,常常就是全校第一了。1979年,蒲勇健以重慶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後,在西南交通大學數學系任教;後來又考入電子科技大學應用物理所,獲雷射物理專業碩士學位。本科學數學,研究生學物理,蒲勇健讀博的時候,學的是經濟學。如今,在蒲勇健的引薦下,蒙代爾、阿羅、莫裡斯、海克曼、克萊因、赫維茨等諾獎得主來渝交流、做講座。
創作科幻小說
雖說是經濟領域的專家,但骨子裡,蒲勇健還愛著文學藝術。
蒲勇健為奉節天坑景區創作的科幻小說
10年前,他撿起文學。「早在2001年,我就產生了寫科幻小說的念頭。」蒲勇健說,由於工作太忙,一直都沒有時間,只是在心中無數次構思著小說的情節。直到2009年底,他才終於開始下筆。
由於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並有極為豐富的物理學知識,在寫作《愛克斯博士》過程中,蒲勇健幾乎沒有遇到太多的阻礙。這部科幻小說,蒲勇健幾乎都是擠出晚上休息的時間來完成。蒲勇健告訴記者,《愛克斯博士》是一部基於最新的物理學理論——平行宇宙理論的科幻小說。在《愛克斯博士》裡,不僅涵蓋了平行宇宙論,還涉及萬有斥力、能量變質量等最新物理學理論。
看完這部小說,其中場景似曾相識。蒲勇健解釋說,小說中描述的地方發生在重慶奉節小寨天坑。蒲勇健是重慶唯一的旅遊管理專業博導,他也希望通過文學創作推廣重慶旅遊,提升它們知名度。
不僅如此,如今在抖音上火熱的洪崖洞,也有蒲勇健的功勞。「洪崖洞此地曾是一斜坡,本不適宜居住,抗戰時期,逃難到重慶的難民,就是在洪崖洞這裡的懸崖斜坡上搭簡易小屋居住。」蒲勇健告訴慢新聞記者,1997年後,重慶主城加速舊城改造。2001年他是渝中區政府的經濟顧問,渝中區曾做了一個課題研究,對解放碑商圈進行業態規劃,其中就包括洪崖洞。後來渝中區政府批准了此規劃,決定招標重建洪崖洞。
打通跨界任督二脈
伽利略喜愛繪畫、聽音樂,還常常興致勃勃地製作玩具;達·文西除了是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還是偉大的畫家;發明了地動儀的張衡,還善於繪畫,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成為一代宗師;數學家華羅庚喜歡寫詩、填詞和書法……在蒲勇健看來,文學藝術和科學不僅是相通,文學藝術修養更有益於學術創新。2007年,蒲勇健的學術論文《建立在行為經濟學理論基礎上的委託代理模型:物質效用與動機公平的替代》在學術圈上引起重大反響,他從文化、情感的角度解釋經濟,將國外諾獎成果往前推進一步,有力的解釋了東亞、日韓經濟的崛起,是「互惠」經濟學的早期研究者。
蒲勇健在野外採風繪畫
蒲勇健夫人在作畫
重慶天地雍江御庭的一套居室,是蒲勇健和妻子何美蓮的家,也是繪畫工作室,更是交友會客,主辦各種沙龍主題的場所。蒲勇健喜歡大家一邊品茶,一邊頭腦風暴。有時候,直到深夜還意猶未盡。「他執著起來,沒幾個人能做到。」何美蓮說,丈夫每天忙著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留給繪畫的時間,差不多都排到晚上10點以後,常常畫到凌晨一兩點。蒲勇健也很享受這樣的繪畫時光,精心畫完,拍張照,發個朋友圈,第二天醒來,愜意地數著「贊」。
10年前創作科幻小說,4年前重拾畫筆開始創作繪畫……蒲勇健的跨界之旅還沒結束,房間內,他備好鋼琴、小提琴,還拜了師,每周會學習音樂。下一站,他將攻克音樂。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李卓然/文 首席記者 冉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