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很多古蹟和古鎮,每一處都彰顯這個城市古老的印記,最近在南通的走街串巷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給人的真實和古樸,讓人的內心平和寧靜,而今天我們走進的這個古鎮,又是另一個打開心扉的地方,它也將再次燃燒我們探尋南通古鎮那顆火熱的心,這個古鎮就是餘西古鎮。
從餘東古鎮到餘西古鎮,探尋南通的古老歷史文化
相信看過我前面文章的朋友一定還記得我們有一期專程寫了餘東古鎮,沒錯,在不遠處的地方還有一座餘西古鎮,餘西古鎮位於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長江口北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江蘇傳統村落,餘西古鎮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歷史上它曾被叫做餘慶(慶餘),而且從唐到宋再到明清時期,一直繁榮昌盛,只是到了近代才稍顯落後。
餘西古鎮是通州第一個鹽埠,是我國藍印花布的發祥地,如今的餘西早已不再繁盛,古鎮上的很多房屋已經破敗不堪,有些房簷上的瓦片看似就要掉落,但是中國古建築卻總是給人意外的驚喜,即使牆面塌了,房屋結構依然屹立不倒,只要重新裝飾下還是可以繼續住人的。
餘西古鎮:通東第一鎮
如今的餘西依然保存著明清時期的房屋,大多數古建築群都還算完整,古鎮中城河相擁,粉牆黛瓦,古蹟眾多,有「通東第一鎮」之稱,在古鎮的老街上,完全想像不到這裡是發達的江蘇,破舊的道路兩旁是破舊的房屋,時而能看到一些翻新的建築,但是大多數都是老宅,地上有青草,門前有籬笆,碧綠的葉,堅挺的杆,仿佛告訴世人這裡是有人居住的。
還沒完全商業化的餘西古鎮,你喜歡嗎?
餘西古鎮經過千年時間的積澱,已經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古樸的古鎮風情,被人們譽為「江北的周莊」,如今的古鎮還沒完全商業化,古鎮保存很完整,很具有古韻,但難能可貴的是沒有沒過度開發,這裡的遊客也很稀少,名氣甚至都不如如皋水繪園,但是這樣也許才是一個古鎮該有的樣子,古樸、平淡、簡簡單單。
古鎮文化交融、古蹟眾多
餘西古鎮屬於原餘慶場,在歷史上場鎮規模相當大,分為餘西場、餘中場、餘東場,在清朝時期,餘中合併到餘西,讓古鎮一度繁華異常,餘西因鹽而興,因水而存,底蘊非常深厚,在這裡聚集了鹽文化、佛教文化和古建築文化,「因鹽成邑」的餘西古鎮,它見證了餘西千年的繁榮到衰落,也反應了在一定時期這裡的經濟高潮。
餘西古鎮也是人傑地靈、人文薈萃之地
餘西曾也是人文薈萃、文人聚集之地,擁有精進書院、錢氏牌坊、朱理治故居、朱家大院等歷史保護單位,還有孝子坊、孔廟、大悲殿、宗祠等文化遺蹟,有天生堂藥店、王復興染坊、宋泰華書薄店及裱畫、木板年畫等老字號店鋪,還有柳敬亭、周維藩、曹秀生、曹星谷、李同、張馨谷、陳西洋、任煥文等眾多文人志士,他們共同見證餘西的悠久歷史和濃鬱的江海風情。
餘西的遊人很少,喜歡清靜的人一定會愛上這裡的,這裡有一塊節孝牌坊,上面鐫刻著「百年貞操冰霜厲,千載徽音日月昭」,鎮上有很多古院落,還有一些感覺就快消失的老房子,杜義茂綢布莊、曹恆興油坊、永泰和茶葉店、曹家酒店、朱家肉鋪、馬家燒酒坊,它們就像一段段故事上演之後就將落幕,這裡有他們的奮鬥史,也有他們的感人故事。
餘西古鎮的居民很淳樸,沒有都市人的勾心鬥角,來到這裡,你可以隨意拍照,合影,好客的人還會邀請你到家中坐一坐,有些人家門前還張貼著老式對聯,「鵬程萬裡春,鴻途大展年,人勤百家旺,家和萬事興」,一張張福字倒掛在門上,他們祈福平安,也享受幸福。
古鎮地區出了兩個著名的成語「一諾千金」和「青出於藍」
一諾千金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想必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什麼意思,它就出自這個地方,一諾千金講述的是,通州餘西場季氏:一諾堂的始祖、西楚霸王項羽的名將季布說話算數講信用的故事。直到如今,這裡的餘西季氏宗祠「一諾堂」的堂號,源自語本《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青出於藍
「青出於藍」又是一個高頻成語,通州餘西等地所在的地區為蓼藍的種植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我國主要的蓼藍產地,「南通藍印花布」已成為餘西等地的特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出於藍的「藍」就是蓼藍之類可作藍色顏料的草,而青就是靛青,靛青是從蓼藍等草中提煉出來的,但顏色卻比蓼藍等更深,比喻後人勝過前人。
結束語:漫步在餘西街頭,沒有都市的繁華,只有舊時的淳樸,走在青石板的路上仿佛能穿越回來過去的漫漫時光,街道窄窄的、長長的,沒有太多的小橋流水,沒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幽深效果,只有一些老舊建築、庭院,它低調淡定的不像蘇浙晉徽古鎮那樣的喧譁熱鬧,它如同小家碧玉般就這樣安安靜靜的矗立在南通這個城市的一角,不為外人所打擾。
逛了好些時候,在古鎮上難以找到其他古鎮特有的酒吧、咖啡廳、網紅店,它能完全讓人沉醉在粉牆黛瓦、長長窄窄的小巷子裡,安逸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美好。
旅行攻略:南通市區到餘西古鎮32公裡,可乘坐612公交車,車程約50——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