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真的是太難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節又來了,呼吸之間,都是潮溼的空氣。為什麼潮溼的空氣讓人體有種強烈的不適感?因為有數據顯示,人體在溼度50%~70%的空氣環境中最為舒適,而雨季的溼度基本在95%左右。
一說到空氣除溼,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空調開啟除溼模式,在這個悶熱又潮溼的季節,除溼模式不僅可以保證室內空氣乾燥,而且據說除溼模式還可以省電省錢,這是真的嗎?我讀書少,你們可別騙我!
作為一個誠實的小編,不得不說一句實話,除溼模式真的不一定省電。
空調除溼為什麼會讓人誤認為省電?因為空調在除溼模式下運作時,它的壓縮機是間歇性工作的,工作時間短,所以,大家以為除溼模式比製冷模式更加省電。
當空調開啟除溼模式之後,控制電路會在第一時間之內檢測室內溫度環境,然後根據運行溫度設定目標值。除溼模式在氣溫30度以下會有製冷的感覺,但是如果氣溫超過30度,除溼模式還是無法實現製冷的效果。
畢竟,人家除溼模式的作用就是除溼,製冷這件事還是得交給製冷模式。
總結一下,當室外溫度超過30℃時,除溼模式不省電。當氣溫低於30℃,在20多℃時,除溼模式確實比製冷模式省電。但是,炎熱的夏季溫度基本上都快接近40度了,這個時候肯定是冷氣越足越好,除溼模式根本沒有製冷模式
很多人好奇,空調除溼模式與製冷模式到底有什麼區別?
空調製冷模式,它的目的是降低室內溫度,並且去除室內的水蒸氣,製冷的溫度和風速可以按照需求進行調整,根據手動設定的溫度和風速以製冷模式運行,達到製冷的效果。
空調除溼模式,它的目的是去除室內水蒸氣,當空氣被室內機吸入蒸發器的時候,空氣中的水分會變成冷凝水排出去。比如室內溼度原本是70%,開了除溼模式之後,室內溼度會降低50%,達到人體乾爽舒適的感覺。另外,除溼模式的風速和轉向是無法調節的,所以空調除溼模式會按照設定的低速和低溫進行運行。
看了上面的空調除溼和製冷效果的區別,你明白了嗎?除溼和製冷這兩種模式是分別獨立存在的,誰也無法取代誰。
如果想要空調更省電,記住這四點:第一,買個一級能效的空調;第二,溫度設置在26度左右;第三,注意定期清洗,第四,空調加風扇製冷效果更好哦!
你有什麼好的空調省電妙招,大家一起在評論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