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下面的一篇文字是完全寫給要買空調的消費者的。僅從一個有利於消費者選購的角度出發,來看待空調消費時的一些問題。
民間有句俗話,叫「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是與人交往時,通常不容易看到人們的內心本質,若是再碰上個花言巧語之徒,十有八九不但交不上好朋友,還會使自己陷入其中。
走在家電賣場裡,有時候無意中也會升起這樣的感慨。當廣告、促銷以及越來越「豪華」的外包裝湧入家電賣場時,產品的本質特點和質量早就跑到我們「視覺可見」的範圍外了。這時候別說「借我一雙慧眼」,就是再贈送一套「放大鏡」,不想讓您看見的,廠家也會把它藏得不露分毫。
手機還能看出是多少色彩屏、幾十萬像素;電視還可以看出亮度的不同、薄厚的尺度;熱水器也能看出容量多少、耗電量大小。可是空調呢?……走進賣場,您不難發現,各個空調廠商的櫃檯前雖然都擺著「樣機」,可是沒有幾臺是有「瓤」的,清一色的鐵殼子。別看有些「樣機」還運轉得挺歡勢,那些都只是多裝了一個風扇而已,真正的製冷功能一點沒有,就好像聾子的耳朵一樣——擺設。整個櫃檯上就剩下銷售員在不停地給您講功能、算效率,頗有一點紙上談兵的架勢。
廠家、商家在銷售空調時沒有擺出真機,自然有一些客觀原因。可是隨著空調口水仗的節節升級,新技術、新概念、新能效標準的引入離我們所能看到的「樣機」似乎越來越遠。咱老百姓就真的只能憑藉一技「懸絲診脈」,看著宣傳彩頁、機殼,聽著銷售人員的介紹來購買空調了嗎?
我們一周家電可以負責任地說絕對不是!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可以繞開商家的「空殼計」,來看看一臺完整的空調究竟應該注重哪些零部件水平和技術細節。
「廢物」利用——看看空調的用料
雖然商場的空調「樣機」大都是對咱消費者完全沒用的「廢物」,除了外觀是個參照外,似乎只有外形尺寸能在咱選空調的時候有所幫助。
其實這些「擺設」還有個用途,就是讓我們了解一下空調的用料。用料不就是鋼材嗎?沒錯,要知道這製造家電用的鋼材最近是可勁地瘋長啊。廠家要是在外殼上偷工減料了,價格可以給您降一些,可是質量就差很多了。空調器外殼以室外機部分的鋼板用量為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室外機的工況是暴露在室外條件下的,機體「柔弱」一點都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壽命或者工作狀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先生曾經告訴記者,鋼材價格漲幅雖然較大,但畢竟不是空調成本中的重點。換句話說,如果在「不值錢」的外殼上還偷工減料的廠家,我們還怎麼相信其他的技術、質量和生產銷售的「誠意」呢?
所以,空調室外機機殼的重量和尺寸的比例,是我們參考的一個重要標準。遇到您所選擇的產品型號的「樣機」時,您可以順手掂掂這機殼的重量,同樣大小的室外機,機殼重的往往質地更好一些。
這裡插一句,也許您覺著這空調用的鋼材薄點,分量輕點,掛在牆上不是還穩當些嗎?其實不然,空調室外機有近一半的面積是給散熱器用的,而這一組組薄翅片組成的換熱器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衝擊而改變原來的間距,變成一片挨一片的一邊倒「髮型」,這散熱器翅片都「臉挨臉」了,換熱的時候熱空氣都流通不出來了,您的空調製冷效率還會高嗎?
機底抽「芯」——到底用的什麼壓縮機?
如果您去過家電商場的空調櫃檯,對於各大廠家的產品介紹一定不會陌生。最常見的一句介紹語恐怕就是「產品採用名牌壓縮機」了。用的什麼名牌?怎麼個有名法?用了這個牌子的壓縮機產品性能會提高多少?有怎樣的表現呢?
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仔細來看看空調所用壓縮機的銘牌了。除了市面上一些少數廠商使用本廠壓縮機外,大部分空調企業採用的都是引進壓縮機。究竟這個最費電的核心部件用電量多少、製冷量多少、可以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壓縮效果全在銘牌上可以找到答案。而寫在壓縮機上的效率、耗電量要遠比廠家自己貼出的能效比數據更具意義。
當壓縮機在無聲的環境下運行,最好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它的噪音有多大。您別小看這壓縮機噪音,室外機噪音一部分源自風扇,另一部分就正是源自壓縮機的。如果碰巧室外機裝在了您臥室的牆外,那每到壓縮機啟動的時候您就要忍受著陣陣噪音入睡了。要是承重牆再薄點,沒準牆壁還得跟著壓縮機一起震動。廠商們所謂的「靜音」空調指的都是室內機,而室外機的噪音就不受「靜音」技術的限制了。
翅片的間距和換熱器的組數
其實在空調的製冷循環當中,除了壓縮機外,最重要的就是冷凝和蒸發的兩個換熱器了。不過這個部件不像壓縮機一樣有現成的數據可以查看。那咱老百姓根據什麼來評判換熱器的好壞呢?
這裡就要從兩個方向出發了。首先,我們要看看換熱器的翅片間距。翅片是換熱器銅管外垂直方向的薄金屬片,可以起到增大銅管換熱面積的作用。在最小間距標準之上,翅片間距越小的換熱器組,單位面積裡的翅片就越多,有效換熱面積就越大,相應換熱效率就越高,製冷效果也越好……呼,這句話有點長,說得小朱直喘氣。不過如果沒有卡尺,我們怎麼計算翅片多少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一組翅片的總個數除以翅片組的總寬度,得出單位長度的翅片數,哪個數值越高,在翅片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總換熱面積也就越大。
除了換熱器翅片間距外,翅片間的積塵、積水錶現也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換熱器翅片的作用就是換熱,如果在翅片外裹一層水珠或者灰塵,換熱效率肯定不高,整機效率也會下降。如果凝水較多,室內風機在高速運轉時還會吹下許多水滴,仿佛下雨一般。如果要了解換熱器積水積塵表現,方法很簡單,我們只要找個噴壺衝著翅片組均勻地噴上一陣,看看表面殘留水的情況就行了。
遙控器到底能控制多遠?
隨著北京大面積的商品房上市,人們的居住空間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不過房間如果比較大的話,除了空調的製冷量需要比較大之外,我們還必須要考慮一個小細節——我們的遙控器能離多遠。
其實,遠只是我們要測試的一個指標之一,當然有效距離越遠,我們對於房間的控制也就越方便。除了絕對距離外,我們還要測試遙控接受設備的一個工作角度問題。就像平面電視有一個可視角度一樣,紅外遙控器也有一個角度問題。除了藉助鏡面反射等途徑外,在絕對直接遙控的時候,可控角度越大,使用起來也越方便。
對此小朱就有親身感受。小朱家是越層式房間,樓上樓下使用的是多年前購買的同一型號的空調。不過由於遙控器的遙控距離和遙控角度較差,因此在樓上若是想控制樓下的空調總是很難。於是到了晚上,若是樓下的空調需要關閉,小朱總要親自下樓一趟才能解決。所以說這一標準是不用不知道,用時才發現「夠不著」。
空調的整體能耗
如今進了大家電賣場,隨便就能在空調櫃檯前看到四處張貼的能效比標誌。不過在國家標準完全統一實施之前,這些標準的公正、公平性還是有待考證的。有專家就曾經指出,如果測試標準和環境不統一的話,「你讓我測出能效比是幾都可以」。
能效比咱就甭算了,人家專業的標準咱也不過問,可是這空調一天耗多少電咱總得知道啊!怎麼辦?那就不如找一個密閉的測試空間,分別測試在各個可能的工作溫度時空調運轉的電流是多少。只要用電流乘以電壓,就是一個空調能耗的粗略算法,也是最體現空調耗電情況的算法。我們不用多計算,只要在不同工作溫度段分別進行測試,就可以得出一張大致的空調效率曲線圖,而這個圖就是空調效率的一個最直接的簡單說明。
結尾
看到這,您恐怕對於上面的測試方法多少有點望而生畏吧?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講,做這樣的測試的確太費時間、費精力了。可是如果由廠家來做,再給我們一個數據報告,在小朱看來因為缺乏公正性,還是多少有點不放心。
所以最簡單、最可信的做法,就是我們一周家電的採編人員親自參與拆解、測試數臺空調器產品。如果您正要買空調卻被「樣機」、彩頁「迷」住了眼;如果您正要買空調,卻苦於通過「樣機」、彩頁不能看到空調真實的「芯」,那麼請您關注我們今後幾期的一周家電,我們將把由我們進行的數款空調產品解剖過程全程展示給您。讓您對空調「看不到」的一面,有個更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