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北京地景藝術節選手的心聲

2020-12-24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記者  張萌  文/攝 

        團隊協作編織精巧鯉魚

        作品:《魚躍龍門》  作者:姜冉 程思琪 王逸 侯丹

        古言道:「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河水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意思是說,鯉魚化龍,需歷經艱難險阻,只有堅持不懈,力爭上遊,才能最終成就自己。

        由姜冉領隊的世界花卉大觀園設計團隊以此為設計理念,創作了地景作品《魚躍龍門》。

        世界花卉大觀園團隊參加了首屆地景藝術節,在與選手的切磋中,他們在立意、材料和手法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啟發。今年,他們總結首屆地景藝術節參賽經驗,攜靈感再次出發。

        他們的創作場地位於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水花園內的一個下沉種植池。團隊成員認為,此處缺乏一個既與水有聯繫,又吸引人眼球的聚焦點。因此,選擇使用園林修剪量很大的柳條作為主材料,做了一組「魚躍龍門」的主題設計。將地景作品與場地本身有機結合,相互交融,為場地增加新的亮點。

        柳條的可操作性更強,能更細膩地表達作品。「我們本以為,製作施工會比較容易,在實際操作時才發現選材、捆綁、編織每道工序都十分繁瑣。」姜冉說。

        作品選用的柳枝要求是前段柔軟的枝條,在修剪下來的材料中挑選出可用材料的比例較小,需要人工將柳枝截斷,並把柳葉全部去除。由於作品中鯉魚和浪花每一部分的工藝要求都不同,選用的材料和編制手法都需要有所區別,才能體現出局部的特徵。

        有的細節需要用旱柳的枝條,有的地方則需要用金枝垂柳的枝條,長枝和短枝也有差異化要求,要根據每一部分的要求把枝條捆綁成不同量的小把,非常耗費時間。

        同時,由於體量大、用材多,編制量也十分巨大,既要做細,還要擺脫操作空間的局限性,非常考驗整個團隊成員的細心和耐心。

        為了儘可能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作品,團隊成員通常是白天收拾材料並編織,晚上集體收拾材料,時常持續到21:00-22:00。

        「在嚴寒下的工作雖然很繁重,但團隊成員從不抱怨。方圓50米,都能聽到我們的笑聲和相互鼓勵的吶喊。我們是一組歡樂充滿激情的團隊。」姜冉說,成績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團隊一起奮鬥的時光,作品每天新變化帶來的驚喜,以及遊客發出由衷的讚嘆和感慨,這些都是令人深感自豪且彌足珍貴的。

        把愛、美好、幸福留在家裡

        作品:《避風港》  作者:李毅鵬 伍永興 陳儒濤 楊綿學

        「家是永遠堅實的避風港。要不忘初心,把愛、美好、幸福留在家裡。」位於北京市南四環榴鄉橋內環的作品《避風港》用植物材料體現了家的主題。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這件作品也是想展示花藝人四處奔波後想回到溫暖的家的心態。」作品創作團隊領隊李毅鵬說。

        李毅鵬來自福建福州,是伍木花藝美學創始人之一、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會員,曾獲2018年第五屆中國杯神秘箱手綁花束金獎、自由作品花藝設計銀獎、餐桌花藝設計銅獎、2018年世界盃花藝大賽北京賽區季軍等獎項。

        「最初設計時,應該是3個樹形作品,但在創作過程中,我想到了小時候經常爬的山,山上的樹木也不都是筆直生長。所以,我們臨時決定推倒一個作品,雖然會影響作品的美觀,但這就是自然。我們的作品是類似銀杏葉的造型,正巧旁邊有幾棵銀杏樹,於是就地取材,用銀杏落葉來豐富作品。」李毅鵬說。

        寒冷冬日感受到被呵護的溫暖

        作品:《呵護》  作者:程新宗 何壘樂 柴儒弢 李亞軍

        作品《呵護》位於北京市南四環公益西橋內環,由武漢花嶼鹿藝術美學館創始人程新宗帶領團隊設計製作。

        作品由一大一小兩組飛翔的翅膀組成,地面以彩色的木屑勾畫出翅膀倒影,寓意大地呵護萬物,陽光呵護生命,大樹呵護枝葉,雨露呵護花草,母親呵護兒女,祖國呵護人民。

        程新宗認為,主辦方倡導用園林廢棄物來做景觀造型,既是一種挑戰,更是對於環保理念的良好傳播。

        作品以漆樹枝和紫葉李枝條為主材。來自內蒙古、天津、湖北和河南的4名成員到北京集合後,便兵分兩路,一路尋找材料,一路準備工具。在組委會的幫助下,驅車4小時,終於在野外找到了材料,打了50多捆樹枝並連夜送到場地。

        程新宗坦言,作品能夠完美呈現,不僅是團隊努力的成果,還與組委會的守望和選手之間的互助分不開。

        在製作過程中,有許多幕後故事,讓他們在寒冷的冬日裡感受到一份被呵護的溫暖。材料卸車的過程又髒又累,許多選手都毫無怨言地前來幫忙;組委會工作人員送來熱水和熱乎乎的飯菜,安排專門接送的車輛,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每一個前來參賽的選手……

        「北京的風雪是冷的,心卻是熱乎乎的。地景藝術節讓所有的團隊如一滴滴水匯聚在一起,大風大雪對於我們而言也再沒有了畏懼,反而是我們昂揚鬥志的契機,我們才是真正的團隊。」程新宗說,出來參加比賽其實就是一種學習,學習別的選手優秀的作品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習更優秀的團隊品質,為所有在背後默默工作的組委會人員點讚!

        玉米芯化身錦鯉打破藝術與生活界限

        作品:《有餘》  作者:李東亮 袁曉偉 王鵬 葛文東

        玉米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主食,前人以其果為食,以其皮製蓑為衣,以其稈為材建房,滲透到中國民族的衣食住行中。

        領隊李東亮自述他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玉米是豐收的果實,滲透著家鄉的回憶。為了利用食用後的玉米芯、玉米秸稈等廢棄物,他和團隊成員打造一條抽象藝術化錦鯉,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

        作品取名《有餘》,寓意通過錦鯉的形態展現豐收的喜悅,傳達人們最樸實的願景,為祖國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獻禮。

        在創作過程中,北京的初雪悄然而至。「在氣溫驟降的室外,天氣很冷,但我們的內心火熱,充滿激情。」李東亮說,為了更好地體現「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他們在創作中對原來的構思持續進行調整,力求使作品更好地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神風貌,又能體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主題。

        在李東亮的心中,地景藝術方興未艾。他認為,地景這一表現形式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追求原材料的平常化和無限化,吸引人們踴躍地參加進來,使生活藝術化,必將有力地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

        以竹為材展現祖國大好河山

        作品:《曙光》  作者:劉海龍 鄭偉 陳浩 張巖

        遠看山,近看水。一副山巒起伏、水波蕩漾、紅日冉冉升起的壯麗景觀呈現在北京市南四環公益橋外環東側。這是劉海龍團隊的作品《曙光》。

        劉海龍是北京佩華花藝學校花藝講師,曾獲2014年青島世園會國際花藝比賽二等獎、2018中國杯預選賽華北(北京)賽區冠軍、2019北京世園會花藝競賽金獎等獎項。

        他在創作《曙光》之前,一直想用竹子、竹片創作一件生態作品,地景藝術節的舉辦給了他和團隊一個圓夢的平臺。

        作品設計時,劉海龍想用竹片營造曲線層層疊疊的造型,展現祖國的大好河山。但由於初次接觸竹子素材,劉海龍在是否要為竹子上色這個問題上犯了難。

        最終,他決定放棄上色,只對素材進行了簡單防腐處理,讓作品回歸自然,展現更自然的生態景觀,緊密呼應「生態環保」的活動理念。

        劉海龍表示,這些天然的竹片、竹子等創作材料,隨著光照以及時間變化,顏色會產生自然過渡,由綠變黃,由黃變橙,由橙變紅。整個色彩的變化,也襯託祖國生態建設的蒸蒸日上。

        

        利用色彩讓地景創作更加豐富

        作品:《雲端之上》  作者:汪瑞 陳鑫 劉文 陳一寧

        皚皚白雪的映襯下,五彩斑斕的植物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高臺上巨大的七彩翅膀,一派欲將振翅高飛的姿態,更是讓過往行人忍不住駐足觀看。

        這是汪瑞團隊設計的地景作品《雲端之上》,位於北京市南四環豐科西路人行便道綠地。

        汪瑞詳細解析了作品,翅膀由植物落葉拼接而成,經過處理呈現五彩斑斕的顏色。把展翅高飛的翅膀造型搭建在象徵著七彩祥雲的高臺之上,寓意「文創復興新中國,全民共赴七彩中國夢」。領隊汪瑞是北雪手作聯合創始人、首席花植色彩師、花植空間色彩設計師。他從事花藝行業已14年,從為了生計到熱愛,再到為行業創新貢獻力量,他用一點一滴的積累,創作出一個又一個作品,一步步實現著他與植物的夢想。

        色彩是他創作的主旋律,他認為,因為有色彩,才能讓創作生活更加豐富。

        利用自然創作出觸動心靈的藝術品

        作品:《萌》  作者:曾洪飛 高春躍

        曾洪飛來自江蘇淮安,從事花藝工作已有20年。他從小就對植物就有特別喜好,剪下幾枝月季花插在一個空酒瓶裡,擺弄出喜歡的姿態,就是他最早的「插花」作品。

        曾洪飛喜歡藝術類的東西,認為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生活有了藝術的參與才會更精彩。地景藝術的創作過程就是將藝術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初試地景創作,他找到了一位來自北京的花藝師高春躍,和他組成團隊。

        在萬物蕭條的冬季,很多生命都被寒風阻止了前進的步伐。萬物都在渴望春的到來,再次綻放生命的光彩。因此,曾洪飛選擇了蒲扇、竹枝、黃玉米粒和生薑等材料,做出幾款幾何形狀的植物形態,通過藝術的手法,讓這些普通的自然材料煥發第二次生命。

        在實際創作中,曾洪飛感覺到他和自然、土地有了更深的接觸,他體驗了寒風、冰雪的冷冽,聞到了泥土的芬芳。

        「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地貌環境,創作出能夠觸動人們心靈的藝術品。」曾洪飛這樣理解地景藝術。

        「我希望地景藝術能在全國普及開,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曾洪飛說。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為冬季增色添彩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鮑聰穎)12月4日,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正如火如荼進行著。位於豐臺區的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是本屆地景藝術節的比賽場地之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正在進行創作的選手們。
  • 北京舉行首屆地景藝術節
    1月17日,遊人在地景藝術作品前查看拍攝的照片。當日,2019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設計師利用樹木枯枝、落葉、石料等材料,精心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為市民帶來一道獨特的冬日景觀。
  • 備戰地景藝術節,四方工匠各顯神通
    12月5日,中國藝術頻道記者走進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活動現場,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園藝工匠正如火如荼施工著。位於豐臺區的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是本屆地景藝術節的比賽主場地之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正在進行創作的選手們。地景藝術是以「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為理念,以園林廢棄物如柳樹枝、海棠枝、竹枝、桃枝等為主材料,在設計師的手中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為冬季的京城景觀增色添彩。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幕
    12月19日,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幕。經過半個多月緊張、忙碌的現場精心製作,49件參賽作品已全部完成,新意迭出的作品,成為冬日京城一道迷人風景。
  • 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在哪裡舉辦?地址+交通
    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在哪裡舉辦?  答: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在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  世界花卉大觀園具體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中路235號(馬家樓橋東北角)  北京地景藝術節時間:12月中旬開展評審,1月開始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展至2020年5月末【具體時間待官宣】  北京地景藝術節門票:成人60元/人,兒童40元/人  購票入口:已過期
  • 2019-2020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時間+地點+門票
    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  北京地景藝術節時間:12月中旬開展評審,1月開始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展至2020年5月末【具體時間待官宣】  北京地景藝術節地點:>,還可獲取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票務信息、活動看點、地址交通等信息推薦
  • 近百噸枯枝落葉演繹大自然的生態變奏曲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
    日前,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比賽製作環節已經完成。從全國各地200餘份設計稿中脫穎而出的49組作品的參賽隊伍在首都北京大顯身手。其中43組落地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內,6組落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作品正式展出
    經過半個多月緊張、忙碌的現場精心製作,參加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的49件作品日前已全部完成,新意迭出的作品,成為冬日京城一道迷人風景。此次藝術節在世界花卉大觀園內推出43件作品;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共布置6件。創作團隊眾多、作品規模宏大,但每一件都創意獨到、個性鮮明。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賽在即
    本報訊 記者張萌報導 日前,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始報名。        兩年前,地景藝術節走進京城,園林廢棄物的華麗轉身為冬季京城增添了別樣生機。
  • 2019-2020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門票多少錢?附購票入口
    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門票多少錢?  北京地景藝術節時間:12月中旬開展評審,1月開始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展至2020年5月末【具體時間待官宣】  北京地景藝術節地點:>,還可獲取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票務信息、活動看點、地址交通等信息推薦
  • [特別關注-北京]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開幕 變廢為寶打造環保景觀
    [特別關注-北京]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開幕 變廢為寶打造環保景觀 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開幕,變廢為寶打造環保景觀。
  • 落葉、枯枝、石頭……地景藝術節今年開進副中心城市綠心
    地景藝術節自從2年前進入京城,讓北京市民領略了園林廢棄物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歷屆地景藝術節作品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即將舉辦,今天啟動設計師招募。
  • 2019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開幕 你見過麥秸紮起的巨大金剛嗎?
    麥秸紮起的巨大金剛、樹枝扁插的時光隧道、竹條編著的超級鳳凰……「2019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今天(17日)上午亮相北京世紀花卉大觀園,60多組有枯枝敗葉組成的地景藝術精品集中亮相。鄭玉偉和他的隊友們來自廊坊,為了做好這件地景作品,從秋收時就在大田裡收集麥秸。他們就是想用這種農作物的廢棄物做出「金剛」,還特意設仿照電影裡的場景計了手部空間,讓遊客可以和稻草金剛互動。行走在曲徑通幽的園路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地景藝術。
  • 北京第三屆地景藝術節開幕
    12月7日,以「時代盛景 大地新生」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市地景藝術節開幕。來自京津冀地區及廣東、江蘇等省市的50支園林綠化設計團隊利用冬季的枯枝落葉等林下廢棄物,創造地景藝術作品。據悉,全部地景藝術作品將於本周完成,並展出到明年10月。
  • 霍夫曼「月兔」作伴 桃園地景藝術節開跑
    桃園地景藝術節4日起跑,縣長吳志揚(左)與藝術大師洪易(右)在「愛心蝸牛」作品前擺出愛心手勢。(康鴻志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014桃園地景藝術節」4日在臺海軍桃園基地開跑,適逢中秋節連續假期,11天展期預計吸引百萬人潮入場。另外為順應民意,讓民眾能擁抱霍夫曼「月兔」一同賞月度中秋,縣長吳志揚在開幕儀式前緊急宣布,開放時間延到晚上8點,給遊客更充裕的時間。
  • 臺灣自由行,桃園地景藝術節遊記
    導語:臺灣自由行,桃園地景藝術節遊記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昨日趁著空檔時間去了趟新屋永安漁港,平時我們總是趁著有空,好天氣的時候到這裡看夕陽,但這回則是來瞧瞧二零一八桃園地景藝術節的展品。前幾天在朋友臉書上看到宛若海膽的裝置藝術確實有吸引自己的目光,也很想去瞧瞧熟悉的地方,放上了一些地景裝置藝術,又會讓人有什麼新的感受,就這樣的筆記下來,很隨興的就來到了這裡。
  • 桃園舉辦地景藝術節 霍夫曼的月兔「下凡」了
    今年地景藝術節最大的亮點,是桃園縣政府再度與霍夫曼合作,霍夫曼這次創作出的大型白色月兔,同樣療愈人心。霍夫曼對於「嫦娥玉兔」的傳說感到著迷,以此為靈感,使用泰維克防水紙、保麗龍,及木頭作為骨架,創作出仰躺在機堡上的大白兔。這隻下凡的月兔,一邊思考生命,一邊做著白日夢,隨著秋風吹來,身上防水紙片輕輕搖擺,好像柔軟的兔毛般,撫慰人心的效果不輸給黃色小鴨!
  • 地景藝術扮靚冬日副中心
    (劉平攝)冬日的陽光傾瀉在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門前的草坪上,一簇簇一人多高的「綠芽」從草坪裡破土而出,一道道綠色的「飄帶」在空中飛舞,風吹過,易拉罐改造的風鈴傳來悅耳的聲音……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總工會聯合舉辦,豐臺區總工會和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承辦的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已經完成作品製作
  • 地景扮靚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冬天
    12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設計師和製作團隊正在緊張組裝巨型水滴狀的地景藝術作品「潤物無聲」。當日,由市園林綠化局、市總工會聯合舉辦,豐臺區總工會和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承辦的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已經完成作品製作,49件地景藝術作品分別在綠心公園和世界花卉大觀園亮相。落葉、枯枝、麻繩……這些廢棄物經過園藝師的巧手,成為冬日城市的風景,讓市民在蕭索的冬季能夠感受到別樣之美。
  • 北京第二屆地景設計藝術節拉開序幕
    本報訊  記者陳廉報導  備受業界關注的北京第二屆地景設計藝術節日前拉開序幕。    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日前公布,為了通過地景藝術的形式倡導節能、環保的綠色生活,培養一批具有高超技能和創新能力的綠化花藝人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舉辦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競賽暨2020北京第二屆地景設計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