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的開場白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 李士祥
(2015年12月10日)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這項工作的高度關心和支持,我簡要的把北京的情況向大家報告一下。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給首都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重大機遇。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月26日視察北京工作時的重要講話,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今年是起步之年,各項任務進展順利。
第一,系統謀劃工作部署。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實施《規劃綱要》後,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北京市貫徹意見》。我們編制實施了2015年重點項目,同步實施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以及「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第二,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嚴控增量。我們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全市禁限比例達55%,城六區禁限比例達79%。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12300件。疏解存量。我們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出臺全國力度最大的差別水價和全國最嚴的差別電價政策,運用經濟手段推動疏解。比如,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原來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石材市場,現在已完成騰退,拆除建築面積172萬平方米,減少流動人口4萬人,通過轉型升級,部分企業已轉移至河北香河、易縣等地發展。北京百榮世貿商城完成20萬平方米批發、倉儲功能的疏解,涉及商戶近千戶。北京建築大學、工商大學、城市學院、天壇醫院等向外疏解工作都取得階段性成果。
第三,改革創新推動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首先是交通方面,三地政府與鐵總共同出資成立的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運行良好,編制了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30年),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實施。產業方面,北京與河北共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設立了200億元的首鋼京冀協同發展投資基金,20多家北京企業到曹妃甸落戶發展,其中首鋼京唐二期項目總投資約448億元,今年8月份已開工。北京現代第四工廠落戶河北滄州並於今年4月實現開工建設,2016年建成後將形成年產整車30萬臺的產能。我們積極探索由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實施異地監管,推動北京地區22家生物製藥企業集中簽約落戶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我們依託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優勢,推動中關村示範區、亦莊開發區與津冀合作共建大數據走廊、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等科技園區,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促進三地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服務鏈深度融合,努力建設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在生態方面,我們深入實施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共建北京張承生態區,建立京津冀水汙染聯防聯控機制。
區域公共服務一體化也取得積極進展。我們突破醫生異地執業等障礙,把河北燕達國際醫院納入我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推動北京朝陽醫院等11家醫院與燕達醫院合作。北京兒童醫院正式託管保定市兒童醫院,成為京津冀首家推行公立醫療機構跨省託管的醫院。
下一步,北京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圍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北京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這三大重點任務,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堅持改革創新解難事的政治擔當,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局面。我就通報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