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見自殺樹
今天下午,我前往惠州植物園,不料植物園的室內場館周一不開放,我只好在室外周邊溜達。
在正門附近的路邊,我看到一種特別誘人的果實,三三兩兩掛於樹上。該果實,果皮青翠,形呈橢圓狀,若不看樹葉,很多人會誤以為是青棗。
由於此樹種於草地靠裡處,我未能站到樹下仔細觀察,但看樹幹貼的標籤,上面寫著「杧海果」。我第一次聽說杧海果,想對此樹了解更多,便在手機上進行搜索。我搜到的結果,此樹應該叫「海杧果」。
海杧果,屬於夾竹桃科,因其果實長得像芒果而得名,實際上它跟芒果樹沒有半毛錢關係。在該樹的介紹裡,還提到與之相近的另一種植物,海檬樹。此樹可就厲害了,外號「自殺樹」。
海檬樹開花時,其花朵呈白色花瓣,散發出茉莉香味。海檬樹的果實呈青翠色,看著很像小芒果。很多兒童第一次看到海檬果,會誤以為是芒果,便採摘來吃,結果導致他們死於非命。
這不就是我眼前所看到的果實嗎?此時,我真為惠州植物園捏足一把汗。
首先,植物的名稱寫錯了。其次,面對有毒的植物,竟然沒有貼出相關警示牌。這樣的管理,似乎太粗心大意了。
萬一前來植物園遊逛的孩子,真不小心採摘海檬果吃了,然後中毒身亡,那時如何是好?
雖然惠州植物園內的廣播是有所提醒,但對有毒且誘人的果樹,還是要進行特別處理,以防萬一。
今日下午,我來惠州植物園,恰逢下雨。園中植物在雨中顯得陰鬱朦朧,感覺不太好。唯獨路邊這幾棵海檬樹,其青色果實能讓我眼前一亮,不料此果有毒,其別名竟叫「自殺樹」。
二,看見炮彈果
昨日,我在惠州植物園的場館外,見到一棵奇特的樹,樹上結著碩大的果實,外形看似西瓜,又像柚子。這種樹我是第一次見,它的果實高懸於空,竟要用兩根交叉的木棍來支撐,讓我對此情景充滿好奇。
我靠近樹幹貼著的標籤,上面寫著「叉葉木」,這是挺怪的名字。此樹少見到,名字更是少有聽聞。為對叉葉木有更多了解,我對其進行搜索,得此樹或叫葫蘆樹,外號人稱「炮彈果」。
我在樹下抬頭仰望該果實,內心確有恐懼,萬一這碩大的果實掉下來砸我頭上,可就真變成炮彈了。準確來說,惠州植物園的這幾棵樹,其學名不叫叉葉木,而是葫蘆樹。
雖然叉葉木與葫蘆樹同屬紫葳科葫蘆樹屬植物,但叉葉木的樹形外觀及果實,並非如眼前所見。我眼前所見的樹幹、枝葉及果實,完全符合葫蘆樹的生長特徵。我斷定,這裡種植的是葫蘆樹,不是叉葉木。
葫蘆樹原產熱帶美洲,現中國廣東、福建等地有栽培。它有老莖生花的特徵,喜歡溫暖、溼潤、半日照的環境。葫蘆樹結出的果實,果殼堅硬,可用來做成水瓢,而夏威夷人將其做成各類工藝品。
沒想到,我在此能看見葫蘆樹,且認識了該樹結出的「炮彈」。此炮彈自然不會爆炸,它只是看似危險,大家不要站到樹下去觀望就可以了。
此次前來惠州植物園,較為遺憾的是恰逢周一,室內場館不開放。不過,我在室外環境裡轉悠時,也見識到一些珍稀植物,不枉來此一遊。
告別了葫蘆樹,我前行一二十步,見到小園子裡種有佛手瓜。此瓜在菜市場或商超常見到,而長在樹上的佛手瓜,我算是頭回看見。
這發育不全的佛手瓜,我怎麼看都像合攏的雞爪,哪裡像佛手?剛才見到的葫蘆樹果,雖不像葫蘆瓜果的形狀,但人家外號「炮彈果」,名副其實。
現在我看到的佛手瓜,或許應該叫「鳳爪瓜」,因為它的外形及結構像極了雞爪。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植物的學名可不是亂取而來,外號倒是能隨便叫。
三,悶熱的室內植物館
昨日,我第三次前往惠州植物園,之前兩次都遇到室內場館不開放,這次總算走到場館裡了。
我進場館大門,往左側走,有個小門道可通往室內植物館。外面天氣很熱,原本以為室內場館會涼快些,不料我進來後,才發現館裡的溫度,或許比室外還高一些。
惠州植物館全身採用玻璃板牆,我在裡面望館頂,就像一個圓形穹廬,陽光直接照射進來。這種設計,從外觀上看很別致,但該館的內部設計與林立的植物融合後顯得有些密集。
我順著館內小道走入,側邊有水池,池上有山石,池裡栽有水生植物。我的另一側是走道牆壁,壁上種滿各類花草,布置得有些雜亂。
我不是來說惠州植物園的壞話,我所講是依據親眼見到的事實。我走在館內,給我個人的感覺,就是悶。這或許跟室內外的高溫有關係。
我在植物園館內的溫度計看到度數,將近有40攝氏度,如此高溫,不要說人受不了,可能有些植物也會受不了。雖然室內有數個大風扇,以及多處噴灑水霧,可這對降溫無濟於事。
場館的走道,從一樓盤旋而上,我走走拍拍,到達頂樓時,向下俯瞰,竟無發現該館的美妙所在。我接著去到植物園的沙生館,此地倒是令我眼前一亮。
我看到臉盆那般大小的仙人球,還有兩三米高的仙人峰,關鍵這裡種植的數量還不少。我從局部看,似乎有給人走進沙漠綠植的錯覺。
該館的溫度比剛才的主館還高,簡直快要熱死人。我為多拍幾張照片,室內再熱也無所謂了,我想看看這些高溫下生長的多肉植物。
沙生館裡的多肉植物,確實讓我開了眼界,這些原本生長在沙漠裡的植物,現在惠州植物館便可看到,實屬難得。
我轉完沙生館,對惠州植物園的室內植物有過見識,其中確有特別的植物,就是今天下午此地溫度過高,給人總體感覺不是很好。
今後,我還會再來,帶小孩來植物園的室內館看看,但天氣熱的時候,就不來了。
四,紅皮糙茶果
那天下午,我走在惠州植物園又熱又悶的室內場館,無意發現一棵長著奇異果子的樹。我貼近樹幹標籤一看,這棵樹叫紅皮糙果茶。
我看樹上掛的果子,形似醜柑,顏色呈灰褐色,果皮粗糙如沙牆,這皮是真的厚。原本我以為在植物園室內場館沒啥看頭,現遇到這棵紅皮糙果茶樹,倒有些意外收穫。
紅皮糙果茶系山茶屬小喬木,具有較大的花和果,是重要的油料及觀賞植物。今在植物園室內場館看到此樹,其果實確實吸引不少遊客停留觀望。
我看著表皮如此粗糙的果子,感覺像是剛從泥土裡挖出來,可它卻結在樹上了。我越看越覺得有意思,這果實無華麗外表,樣貌極其普通,然而它同樣能夠吸引人來觀賞。
我想到今時網絡泛濫的短視頻網紅。一些網紅,其相貌普通,還有點醜,可他們的短視頻作品卻很受歡迎。應該說,能把觀眾逗笑的短視頻都受歡迎。
由此看來,人們愛賞心悅目的美,同樣能夠接受充滿個性的醜。這紅皮糙果茶的果實,長得是有點個性。
我除觀望這樹上的果實,還仔細看過它的葉子。這深綠色的樹葉長得厚實,光亮有色澤,葉面並不粗糙。這就讓我覺得更有趣了,此樹枝幹挺直秀美,樹葉光滑亮麗,唯有結出的果子,竟這般醜。
據我查閱資料顯示,紅皮糙果茶的果子不能直接食用,其果皮厚度將近2釐米,果內有茶籽。果農們多是用砍刀將糙果茶果劈開,取出裡面的茶籽,再拿去榨油。
紅皮糙果茶果的出油率很高,每50公斤茶籽可產出17.5公斤茶油,每斤茶油的收購價格大約100元。這就為一些山區的農民帶來較為豐厚的收入了。
我在這棵樹前停留大半會兒,為其果實拍下幾張照片,又往前走了。我很想快點走出惠州植物園的室內場館,這裡確實是熱啊!
五,路邊的韭蘭花
我走出惠州植物園的室內場館,於路邊見到一片粉紅色小花,鋪滿草坪。我靠近一看,原來是蔥蘭,這花在我居住小區內是白色的,這裡竟呈粉紅色。
看著一片草坪地皆有此花盛開,我趕緊拿出手機來拍照。粉紅的小花,確實比白色花朵惹眼。給這些粉紅蔥蘭拍下幾張照片,此次惠州植物園之行就差不多結束了。不過,我還是繞到陰生園去看了。
今天我打開這些照片來看,感覺微觀拍攝沒拍好,所取角度沒選好,想刪了又覺得可惜,只好留著。為對蔥蘭有更多認識,我特地搜索「粉紅蔥蘭」,不料搜出來的是「韭蘭」。
蔥蘭花一般為白色,而韭蘭花多是粉紅。我再細看它的葉子,蔥蘭為圓形,韭蘭則是扁形。眼前手機上的照片,拍攝的不是蔥蘭,而是韭蘭。
蔥蘭和韭蘭,除了花色,整株植物長得太相像,要沒有仔細辨認,確實容易混為一談。這倒讓我想到蔥、蒜、韭。
很多人小時候曾被蔥和蒜困擾過,老媽叫去買蔥,結果到菜攤處,指著蒜就買回來了。
到下回去買蒜,一路上念叨著蒜,可在菜攤處,看著蔥,一時竟不知買蔥還是買蒜,然後就是隨便蒙了。
如今,我在惠州植物園路邊看到韭蘭,誤以為是蔥蘭,只因我對韭蘭了解甚少,經過網絡查知,我對兩者便有很清晰的認識。
生活中,我們對一些事情感到困惑,可能是我們對這些事情了解不夠透徹。如果我們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楚,就不會困惑不已。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會對這些事情持將就態度,感覺不了解清楚也無所謂,反正不是特別重要的事。如此,我們很容易對這些事情一直無知,甚至一直誤解下去,這會導致後面我們的價值觀出現偏差。
一些看似小兒科的事情,最後可能出現很嚴重的後果,我們最好時刻保持好學之心,不知則要知之。
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擁有無處不在的網絡,我們只需在手機上將某事物一查,便可知其詳細。如此學習之便捷,歷史上從未有過,這值得我們去珍惜。
韭蘭,又叫韭蓮,也叫風雨花,屬於石蒜科蔥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南部至瓜地馬拉,我國南北各地庭園都有引種栽培。
六,陰生園見鷹爪花果實
我上次去植物園,幸遇天晴,從室內場館出來後,走到陰生園來。在園內,我看見鷹爪花果實了。
之前我只見過鷹爪花,其果實未有見過,這次見到,感覺這些小小個的果實連結一起,還挺有意趣。我拿出手機,就是拍照,想把高處掛著的果實拍清晰了。
鷹爪花,又叫鷹爪桃,也叫雞爪蘭。我們看其花朵,長得確像雞爪。我們看其果實,長得確像青色小桃子。對此樹的命名還是比較形象生動。
眼前這棵鷹爪花,樹上結有好幾處果實,都在高處。我伸直雙手,好不容易才拍到幾張過得去的照片。看著照片裡的果實,感覺真好看。
陰生園種有兩三棵鷹爪花,我每棵看過,似乎就只有這棵樹結果了。這跟我前些天在東江公園看到野菠蘿的情況一樣,共同生長在一個地方,有的結果,有的還長殘了。
回想我們生活的環境,在相同條件下,有的幹出一番成績,有的則默默無聞,這都是常見到的情況。具體到我現在寫的自媒體,有人寫出來的內容廣受歡迎,有人寫的內容就是沒人看。或許我們應該找找原因了。
在陰生園這裡,雖然環境大致相同,可每種植物的適應性,包括它們受日照的範圍,都有可能影響生長。我於此地,不僅看見鷹爪花的果實,還見到其它果實。
所以說,一棵植物能否開花結果,除了園丁辛勤的灌溉和栽培,便是植物自身的生長情況而定。一個人的成長過程,莫過於此。
倘若此人硬是不成長,甘願做溫室裡的花朵,他的一生就此了結。我們都必須經受風吹日曬雨淋,甚至可能面臨折枝的痛苦,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們成長得更快。
每次我看到樹上結出果實,都深感此樹背後的不易。我會在樹下細細觀賞,不曾想去摘取,除非果實成熟。鷹爪花的果實,可入中藥,味辛、微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不過,我提醒大家,在植物園或公園看到樹上的果實時,千萬不要隨便採摘。有的果實好看,但有毒。
圖文/莊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