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美麗:阿里山中的五大「奇」,比中國歷史還早上百年?
不到阿里山,不知臺灣的美麗:不到阿里由,不知臺的偉大登山鐵道、森林、雲海、日出、晚霞五者,確是阿里山的特色,可稱為「阿里山五奇」。登山鐵道,自嘉義北門,至阿里山上,全線共長72千米,隨著山勢作「之」字形,盤旋上山,跨橋越潤,凡穿隧洞六十有二,始達由,工程偉大艱巨。由嘉義站出發,過了竹崎,走不甚遠,便開始爬山。路彎坡陡,火車頭在後而用力推進,不斷呼呼在叫,正像一隻老牛拉著重車,一步一喘。
尤其是行進「之」字路形的轉彎處,爬上一層,著實費力,往往要費上十分鐘或一刻鐘的時間,才順利前進前進到了樟腦察站,隧洞漸漸多起來。半裡一小潤,一裡一大洞,小的一二分鐘可以過去,大的就需六七分鐘方能通過。入渦黑暗如漆,煙塵彌沒,令人慾嘔。出洞則豁然開朗,林暗花明,水流雲行。
入洞出洞,倏明倏暗,如晝夜之循環,而山光雲影,隨時變換道旁花木亦因地而有不同。真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勢。阿里山具備熱、暖、溫、寒四帶的林木,即山腳為熱帶林,山腹為暖帶林,山腰為溫帶林,山頂則為寒帶林。再詳細地說:在海拔760米以下,即自竹崎至獨立山間,屬熱帶林;樹種有龍眼樹、榕樹、相思樹及山榕等。在海拔760-2700米間,即自獨立山至平遮那附近,屬暖帶林;樹種有櫧、樟、柯仔、楠仔及烏心石等常綠闊葉樹。在海拔2700-3000米間,即自平遮那至鹿林山一帶,屬溫帶林;樹種有扁柏、紅檜、華山松、臺灣杉及鐵杉等常綠針葉樹。
海拔3000米以上,屬寒帶林區域;樹種有唐松、白松相及香青樹等常綠針葉樹。沿途樹種,隨地變換,一日之間,經過熱、暖溫、寒四帶地區,看見四帶的林木,不能不說是大觀罷!樹齡之高,最著名的為神木站的紅檜,所謂「阿里山神木」即指此而言。未到神木站,即望見此號稱「神木」的檜樹,矗立山間,枝疏而葉濃,身略前俯,做然不屈,有如倔強老人之以杖荷物。此樹年齡在3000歲以上,高53米,身圍19米強,地上周圍34米,如果人們想以兩臂合抱它,約雷15名壯丁手牽著手方能圍它一周。
因想太原晉祠的周柏,不知禮段何似,倘拿嵩山嵩陽書院的漢柏和神木來比,真乃小巫見大巫,渺小得可憐了。新近阿里山又發現比神木的壽數還要高的大樹,名字叫「安南秋娘」。這「娘子」的芳齡,據說已屆5000餘歲,比我國的歷史還要早上兒百年,更不能不說是稀奇了。阿里山的雲河,也是夙負盛名的。哪山無雲?只因為山不太高,就看不出雲海上邊的奇景,而內地群山,離海過遠,山雲缺乏海氣的溼潤,雖有飛揚起伏之勢,終少蔥茜瑩潤之容。至於飛機上看雲海,更不可與此同日而語;飛機到了高空,或是穿入雲層,或是高出雲上,都只是雲氣之多,除雲氣外,幾乎看不見別的景物。
獨在阿里山看雲海,不但可以看見峰巒、林木一簇一簇地像島嶼一殷,在波濤起伏的雲海中浮漾,縹緲虛空,有如海上仙山望而不可及;而且可以看見晴空中的斜日,映對雲海,格外鮮明,鮮明得仿佛圖書中朝陽似的,擺出血紅的輪廓卻用黃金色塗遍各個浮出雲海上面的島嶼,乃至人面上多少敷上一層薄金。這雲海落日的奇景,怕是內地各山少見的吧。據說日出是要在觀峰臺看的。觀峰臺(只是地名而已,並非真有一臺)位於阿里山峰祝山的頂上,扼在祝山到玉山的一條路口,和玉獨在阿里山看雲海,不但可以看見峰巒、林木一簇一簇地像島嶼一殷,在波濤起伏的雲中浮漾,縹緲虛空,有如海上仙山望而不可及;而且可以看見晴空中的斜日,映對雲海,格外鮮明,鮮明得仿佛圖書中朝陽似的,擺出血紅的輪廓卻用黃金色塗遍各個浮出雲海上面的島嶼,乃至人面上多少敷上一層薄金。這雲海落日的奇景,怕是內地各山少見的吧。
據說日出是要在觀峰臺看的。觀峰臺(只是地名而已,並非真有一臺)位於阿里山峰祝山的頂上,扼在祝山到玉山的一條路口,和山的主峰正好對面。玉山主峰海拔3950米,為臺灣最高的山峰,巍然矗立,睥睨群山,偉大壯麗,兼而有之。遠望重巒疊翠,氣象萬千。尤其是早晨日出前後,山光嵐影,隨時變化。朝日由玉山主峰背後冉冉上升,未出面前,雲蒸霞蔚,紅色燭天,漸漸變成金黃色。瞬息間自峰頂呈露半面、全面。驀然的騰空,朱曦輻射,照耀林谷。
祝山觀日出的奇景,即在於祝山能夠望見玉山的主峰,而玉山主峰的曉妝配合著日出的景色,實有相得益彰之妙晚霞到了阿里山,不但格外鮮明,簡直可以分為若干色彩,紅一條、黃一條、綠一條、藍一條、紫一條,一條一條地連接起來,布在半天,好像將一幅五色旗平鋪在天空似的,又有點像雨後的彩虹,將半規放直,條幅放寬。晴空異彩,照耀大地,煞是好看。覺得孫綽遊天台山賦裡說的「赤城霞起而建標」,「建標」二字用得好,可是形容還不夠盡致最好的遊山季節,是深秋重九之後,因為那時天氣清爽,陰雨較少,日出、雲海、晚霞等奇觀欣賞的機會較多;尤其霜林紅葉,燦爛山谷,益發值得留戀,實在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