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鍾」為何成為民間交往的禁忌?從2000多年前一個小國滅亡說起

2020-12-22 鑑古君

春秋時期的公元前569年,在我國太行山北部地區,即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城東的古城坪附近,有一個遊牧民族「白狄」建立的小國,叫「仇猶國」,是中山國的屬國。

這個小國因地僻路險,交通不便,加之當時與晉國有盟約,所以100多年間,倒也相安無事。

但是,隨著形勢發展,秦、晉二國開展了激烈地爭霸賽,誰都想坐頭把交椅。夾在二者之間的仇猶國哪個也不敢得罪,所以經常腳踩兩隻船,左右搖擺不定,見秦國佔優勢就幫秦國,見晉國佔了上風又討好晉國。

站在仇猶國的立場上看實屬無奈之舉,但晉國當權者對此恨得牙痒痒,必欲除仇猶而後快。

仇猶國古棧道現存完好

不過,晉國也深知仇猶雖小,但境內山高林密、道路崎嶇、溝壑深險,實在難以用兵。晉雖有滅仇猶國之心,卻一直無法付諸行動。

公元前457年,晉國當權者智伯一心想開疆拓土,重振晉文公當年的霸業。

經過深思熟慮,他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命令工匠鑄造了一口大鐘,鐘的口徑專門設計成與戰車的兩軌一樣的寬度。

據《呂氏春秋》記述,裝載這口鐘的車子寬兩軌,周制一軌八尺,算起來車子的輪距相當於現在的3.696米,與德國的虎式坦克相仿,可見鍾之大。

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明朝永樂大鐘的直徑也不過3.7米,智伯鑄造的這口大鐘堪與永樂大鐘媲美,時間卻早了1800多年!

鍾鑄好後,晉國派特使出使仇猶國,請仇猶國的國君派人接收。晉國遞交的國書大意是說,晉、仇猶兩國要世代友好下去,為表誠意,我們特意請千名工匠鑄了一口寶鍾,進獻給仇猶國君陛下。

因為寶鐘太大,為獻鍾我們特意造了一輛大車,但貴國的道路不行,你們只有儘快將道路拓寬修好,寶鍾才能及早送達。

晉國要送這麼貴重的禮物給自己?仇猶國君聽聞這一消息,欣喜異常,急忙下令調集大隊人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晝夜不停,施工修路,準備迎接智伯大鐘的到來。

當時,仇猶國有一位能臣名叫赤章曼枝,懷疑晉國此舉有詐。於是進諫

「晉國是大國、富國和強國,而我們仇猶國是弱國、小國,按規矩都是小國向大國進奉禮物,智伯怎麼會反其道而行之,主動給我們小國送寶鍾這麼貴重的禮物呢?我看其中必有陰謀。如果晉國借送鐘的名義派兵來襲,仇猶國恐怕就危險了。

然而,仇猶國君一貫好大喜功,又貪圖小利,此刻望寶心切,怎會聽得進不同的聲音?他向群臣說:

「國家之間往來互贈禮物是友好的表現,晉國贈送寶鍾給我們這樣的小國,是瞧得起我們,也是友好的象徵,我們怎能隨便懷疑人家的一片好意呢?」

於是,群臣一片默然。

沒過多久,當仇猶國君還在做著黃粱美夢等候寶鍾到來的時候,等到的卻是裝載大鐘的車後浩浩蕩蕩的晉軍大部隊。但後悔已晚,仇猶國君戰死,仇猶國就此被滅。

仇猶國被滅以後,當地百姓將大鐘視為不祥之物。為紀念仇猶國君,並牢記這個亡國教訓,人們把智伯送的大鐘深埋於古仇猶城的西南,從此「送鍾」(諧音「送終)也就成為民間交往的禁忌。

這口「恥辱之鐘」也永遠鎮在仇猶國的土地上,至今,盂縣有條街名曰「鍾鎮街」

明代詩人陳灝曾寫過一首《過仇猶有感》,詩曰:「鑿道曾迎智伯鍾,雄藩從此霸圖空。孤臣雪涕隨流水,雙鶴閒譚話故宮。」

2000多年後的今天,回望仇猶國短暫的百餘年,一位盂縣當地人的總結頗為客觀:

「作為僻處深山密林中的小國寡君,對春秋末期諸侯兼併的時代大局缺乏了解,盲目輕信又剛愎拒諫,與當時採用青銅乃至鐵製工具和武器的秦晉齊楚等大國比,這個彈丸小國的滅亡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過生日,外國人給他送「鍾」,他為何滿臉高興還連聲說好
    現代人每逢年節走親訪友送禮是常事,可送禮也有講究,最大的禁忌就是不能送鐘錶之類的東西,原因就是「送鍾」與「送終」諧音,聽起來不吉利。可是乾隆皇帝卻一生被「送鍾」N多次,他不僅欣然接受,還連聲說好。如此愛面子、講排場和避忌諱的乾隆皇帝,怎麼就對「送鍾」不加以避諱呢?
  • 長見識:民間禁忌大全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更是一個多文化多習俗的國家。同時,也因為地域文化或習俗的關係留下了很多民間禁忌。今天,小編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禁忌等民間神秘文化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會喜歡。它反映了對同一骨相不同立場的不同禁忌,也是一種骨相俗信的特例。總之,民間對骨頭的靈氣還是崇信的,"骨法為祿相表,氣色為吉兇候".對意志堅定的強者,民間俗稱之為"硬骨頭"、"有骨氣".《西遊記》中白骨精能從一堆白骨而變化成人形也是中國民間相信骨頭是有靈性的一個證據。《水滸傳》中武松葬兄以骨,還有今天對故人哀思寄託於其骨灰等等,也都與骨靈信仰不無關係。
  • 一旦進入小國循環,即使諸葛亮掌權,也救不了它的滅亡命運
    幾乎沒有一個統一的王朝,是由偏安政權建立的。這是為什麼呢?根本原因還在於,偏安政權在長時間的存在過程中,已經習慣了小國循環,所以已經基本上失去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三國中的蜀國。蜀漢是劉備集團從中原突擊出來,進而在南方側翼地區建立起來的小國政權。
  • 中秋節不能送什麼禮物 中秋節送禮有什麼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不能送什麼禮物 中秋節送禮有什麼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很特別的一個節日。在中秋節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習俗禁忌。一般情況下,在每年中秋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送禮,這是很傳統的一個習俗。
  • 一個2000多年前的波斯陶壺,竟然會「說話」!
    一個2000多年前的波斯陶壺,竟然會「說話」!多年前波斯商人來中國時隨身攜帶寄託鄉愁的生活用品合浦地處北部灣畔面向東南亞背靠大中原水陸交通發達是漢朝的郡治所在地據《漢書·地理志》記載
  • 邊界糾紛引發戰爭,吳國差點將楚國滅亡,強大楚國為何不堪一擊?
    楚國在南方不斷壯大,先後滅亡了幾十個小國,一躍而成為響噹噹的南方大國。先後與中原的齊、晉等北方大國一爭高下,謀求霸主地位,在晉國成為霸主之後,晉楚兩國之間經歷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各自拉著一幫小夥伴與對方爭雄。公元前519年,吳、楚之間的邊界的百姓,因為採摘桑葉發生紛紛進而發生了兩國村民的械鬥,隨後引發了兩個國家間的戰爭,最初卻是吳國吃了虧,損失了幾百名士兵。
  • 農村流傳至今的「禁忌」,你們村還有多少人在遵守?
    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包括一些民間禁忌,這些民間禁忌之所以可以流傳到今天,必定有其中的道理。禁忌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文化現象。禁忌,既指「神聖的」或者「不潔的」、「危險的」一類事物;又指言行上被「禁止」或者心理上被「抑制」的一類行為控制模式。
  • 魯國堅持到戰國後期才滅亡,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魯國,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諸侯國。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時期是魯國最為強盛的時期,一度與齊國爭奪周朝東方的霸主,魯僖公更曾領導諸侯抗衡過楚成王與晉文公。直至戰國初期,仍有數個諸侯國向魯國進貢。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魯國堅持到後期才滅亡,為何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呢?
  • 送聯合國的禮物:日本送鍾,盧森堡送槍,而中國卻驚豔了全世界
    在咱中國,一直都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喜遷新居的時候,要多宴請一些親戚和朋友來到家裡,吃一頓熱熱鬧鬧的飯,民間稱其為「暖房」或「溫鍋」,目的是讓新家的人氣更旺,而客人們來的時候,也會帶上許多禮物上門,表示祝賀,這早已成了約定俗成的事情。
  • 多幅地圖,展示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的擴張和小國滅亡過程
    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周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 立陶宛,是如何從一個海濱小國變成歐洲霸主的?
    歐洲無疑是世界上聚集發達國家最多的地方,在大家的印象中英法德等國才是歐洲真正意義上的老大,但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個歐洲老大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它就是立陶宛,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特別熟悉,事實上立陶宛是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彈丸小國,那麼它怎麼會被稱為歐洲的老大哥呢?
  • 盤點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小國,他們國家的名字都超好聽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的小國,他們都是曇花一現,但是讓我們記憶猶新的都是那些名字挺好聽的國家。1.樓蘭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樓蘭古國屬西域三十六國之強國,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禮品禁忌:這11種東西絕對不能送,容易讓人誤會!
    禁忌3:禁忌送帽子俗語有云「愁帽子」老人去世孝子賢孫要戴孝帽,我們聽過「綠帽子」這一詞,通常指家中女人出軌,也是對人很大的侮辱,所以古人很忌諱互相之間送帽子。禁忌4:禁忌送手巾民間饋贈,禁忌送手巾。因為舊時喪家辦完喪事兒後會送一條手巾給弔唁的人,以表示弔唁者和死者之間斷絕來往,俗語云「送巾,斷根」就是這樣的意思禁忌5:禁忌送鐘錶鍾與終諧音,表與婊諧音,如果是在老人過壽的時候送鐘錶,因為和「送終」諧音,會讓主家很反感,認為這是一種不吉利的做法。
  • 一份聖誕禮物引發的罵戰:「怎麼能送鍾呢?」「送鍾怎麼了?」
    最後,母子決定補送一個斜背包,但這名媽媽對於老師的反應感到非常不解,「我想問真的要禁忌那麼多嗎?聖誕節不是西方的節日嗎?」。她認為自己不是單送一個時鐘,而是一個組合心形相框,當初是因為相框很可愛才買下來的,沒有想那麼多。
  • 專訪:馬中關係是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範
    新華社馬累7月21日電專訪:馬中關係是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範——訪馬爾地夫外長沙希德新華社記者朱瑞卿 唐璐馬爾地夫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沙希德21日接受新華社書面專訪時表示,馬爾地夫和中國的平等互利關係是世界舞臺上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範
  • 喊魂,壓魂,頭七,撞魂,最邪門的七個民間禁忌
    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接觸或聽說過一些禁忌,可能有人認為是迷信,但對於風水來說,這些禁忌最好不要犯的好,那麼你知道民間最邪門的禁忌有哪些?
  • 4個民間禁忌很邪門,最後一個真的被嚇到!
    古以來民間就有很多禁忌,今天就盤點了最邪門的4個民間禁忌,最後一個真的被嚇到! 一、撞神 很多人知道撞鬼,但似乎因此喪命的不多。卻很少有人知道撞神,讓你萬劫不復的開始。
  • 【禁忌】建湖六大民間禁忌,你知道幾條?
    對待民俗中的「禁忌」習俗,應採取科學慎重的態度,既不能一概排除,也不能毫不批判地接受。現將建湖地區日常生活方面的「禁忌」,列舉如下:1、春節期間,從除夕到元宵,忌諱最多。在吃食方面,食品吃完,忌說「沒有」,要說「滿了」;2、三十晚上,吃飯忌「泡湯」,否則來年會遭雨;大年初一,忌煮新飯,初二、初三,也忌燒新菜;3、拜年時,忌問客人喝不喝茶,要改問「是否吃茶」。
  • 豫北的 民間禁忌
    禁忌作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約,通過口頭傳承和行為示範,在民間廣泛流傳達數千年之久。家鄉的禁忌風俗可謂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滲透於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現在已經隨著時間流逝了,有的則尚有殘留,尤其是在文化與科學不太發達的農村,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還有著一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