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滅絕,蝴蝶和蜻蜓或將在本世紀消失?不會!

2020-12-25 愛寵一萬年

文/10000年

近日,一則消息很讓10000年震驚。消息是關於昆蟲滅絕的,說雪梨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如果地球上的昆蟲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下去,將在短短幾十年內滅絕。也就是說,到本世紀末,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蜜蜂、蝴蝶或蜻蜓等等昆蟲了,而這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10000年仔細看了這則消息裡科學家的描述,想說,雖然科學家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就像地球不會在本世紀流浪一樣,蝴蝶也不會在本世紀滅絕。

放心。

理由也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我們人類自己有信心!

昆蟲和我們大眾認知中的「瀕危保護動物」如熊貓、大象、老虎等不同,它的種類和數量實在是太多了,目前已知的有100多萬種,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像美麗的蝴蝶、勤勞的蜜蜂和可愛的蜻蜓是昆蟲,很多;而很多人討厭的蚊子和蟑螂也是昆蟲,它們可都是「小強類型」,數量相當驚人,怎麼科學家們就認為在100年內可能滅絕呢?

科學家的理由是,目前超過40%的昆蟲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其中1/3處於瀕危狀態;而昆蟲的滅絕速度是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8倍,如果以這個速度持續減少,不到一個世紀(100年),昆蟲就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科學家的說法不是危言聳聽,根據某美國生態學家的估算,在過去的600年中,昆蟲已經滅絕了約4.4萬種,這個數字,趕上所有已知哺乳動物的10倍了!不過,由於昆蟲數量龐大,也不夠引人關注,所以有不少是在默默無言中滅絕的,人類都沒注意到。

但10000年想說,雖然我們大部分人不是法布爾更不是生態學家,但對於環境保護是越來越關注,也越來越明白一個生物種滅絕,哪怕這個物種很不討喜。

因為我們都知道,大自然有其生物鏈法則,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都互相提供食物,從而形成相互依存的鏈條關係。不論是喜歡的蝴蝶還是討厭的蚊子,都是這個鏈條中的一環,不能隨意截去一節。

花、鳥、魚、蟲……和鏈條頂端的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科學家指出,導致昆蟲快速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密集的農業發展、農藥的大量使用、氣候變化和外來物種入侵等,10000年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我們可以改正」,就能改善這種狀況。

舉一個最新的例子,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和美國宇航局(NASA)都在近日公布消息,指出地球的顏色現在越來越「綠」了,而這種可喜的變化主要歸功於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努力。僅中國一個國家,就對全球綠化做出了42%的貢獻。

這樣的環境改善,其實就涉及到昆蟲的棲息地保護問題。

昆蟲不是獅子老虎,單獨拿出來那真是「命如螻蟻」不值一提。由於昆蟲強大的繁殖力,滅絕起來也是整體滅絕,要保護它們,就必須保護它們可以生存的整個棲息地,這個棲息地包括植物、其他動物和環境、氣候等等。如果徹底破壞了,僅靠「螞蟻搬家」是保護不了其在此地生存的族群的。

(就像10000年我老家的自然環境比小時候差了,以前在夏天常見的蜻蜓和螢火蟲都少多了,它們都是昆蟲。)

既然我們能改善環境,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有理由相信昆蟲會活下去,絕不會在本世紀或未來100年內滅絕,更遑論是全部滅絕。

某些時候,人定勝天!

(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標註「愛寵一萬年」和10000年,盜文者發現必維權。本文由「愛寵10000年」原創,歡迎關注,科學養寵棒棒噠。)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去年昆蟲「歡度」暖冬 今夏蜻蜓蝴蝶滿街飛
    新華網哈爾濱7月22日電(記者  鞠紅梅)最近,哈爾濱市區不少孩子發現,本應在8月份才大規模出現的蜻蜓、蝴蝶,目前卻已在大街小巷裡飛舞起來,而且數量很多。昆蟲專家指出,這主要是去年冬天是暖冬,越冬昆蟲數量多所至。   日前,在孩子們的指引下,筆者在一些居民樓道裡、庭院內、繁華的商業區多處都看到了個頭大、顏色鮮豔的蝴蝶。
  • 三年級優秀《昆蟲備忘錄》賞析:蜜蜂、蝴蝶、螳螂、蜻蜓……
    :蝴蝶和蜜蜂。昆蟲備忘錄:蜻蜓3.昆蟲備忘錄:蜻蜓。這篇描寫蜻蜓的短文雖然字數不多,但是很清楚地介紹了蜻蜓的特點。小作者介紹了蜻蜓屬於無脊椎動物,介紹了他的體型、翅膀、複眼、幼蟲。昆蟲備忘錄:蝴蝶4.昆蟲備忘錄:蝴蝶。小作者首先介紹了蝴蝶的品種,數量,然後介紹了蝴蝶的鱗片,顏色,各部位的特點。
  • 蜻蜓蝴蝶類的昆蟲照片怎麼拍才好看?
    夏季,戶外蜻蜓和蝴蝶都比較多,正是拍攝它們的好季節。以我的拍攝經驗來看,拍攝蜻蜓比拍攝蝴蝶要容易一些。因為蜻蜓喜歡在一個地方長期駐留,而且很容易靠近,所以相對來說拍攝難度不大啊。而蝴蝶相對蜻蜓來說,警覺性更高,一般很難靠近,所以拍攝難度相對要高一些。喜歡拍攝昆蟲的朋友,可以先從拍攝蜻蜓開始練習。拍攝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蜻蜓的習性。一般暴雨前後或者傍晚水塘邊,草地上,蜻蜓會比較多一些。當我們發現有駐留的蜻蜓時,我們可以輕輕的靠近它進行拍攝。
  • 中國最大蜻蜓你見過嗎?兩種珍稀昆蟲首現黃山
    「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這兩種生物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直接反映出安徽當地生態環境特別優異。再來了解一下蝴蝶裂唇蜓,它是一種美麗且體型十分巨大的蜻蜓,僅在惠州南崑山、羅浮山、惠東古田發現,種群數量很少。蝴蝶裂唇蜓是中國最大的蜻蜓,其體型大,飛翔能力強,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不易採集。
  • 圖文教程:寫意蝴蝶、蜻蜓畫法範例
    蝴蝶蝴蝶的品種在昆蟲界數量很多。它色彩鮮豔,非常美麗。由於蝴蝶形態優美,色彩豐富,所以在花鳥畫中也就成為畫家表現最多的昆蟲之一。↓↓↓③選用小號羊毫筆蘸取赭石加少許墨,點畫出蝴蝶頭部、胸部、腹部。↓↓↓④調重墨,中鋒用筆畫出蝴蝶眼睛及胸部腹部斑紋,勾出觸角和足。
  • 蜻蜓體型小巧玲瓏?這種巨型昆蟲一旦復活可以造成人類危機!
    不過要說史上最大的昆蟲,要不是科學家發現了它們的化石,可能永遠難被人知曉了,這種被人們稱之為巨脈蜻蜓的大傢伙:「巨脈蜻蜓 ( Meganeura )」: 約在 3 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出現,大概和海鷗一樣大,雙翅展開約有 65 公分長。 昆蟲通常不能長到這麼大,科學家仍在尋找他能長到如此巨大的原因。
  • 昆蟲世界-蝴蝶與蛾如何分得清
    在過去的23年中,從《動物圖冊》上叫出各種蟲子的名字開始,到觀察、採集家鄉的蝴蝶和螞蚱,再到嘗試認真地製作昆蟲標本……直到現在,我也算是半個昆蟲領域的研究人員了,想必在未來,我也會一直與昆蟲打交道。所以我很高興,能夠通過撰文的方式,把我對於昆蟲的喜愛與各位分享。也希望能以這種方式,或多或少地幫助各位了解身邊的昆蟲——願意去發現小生靈的魅力,這應該會是熱愛大自然的開始吧。
  • 假如昆蟲消失了會怎麼樣?
    如果把全地球的昆蟲平分給每一個人,每人都能分到2億隻蟲子!而且這只是針對已發現的昆蟲,未知昆蟲的數量據估計是已知物種的2~5倍。所以,某種程度上,「地球是昆蟲的星球」這個說法一點也不為過。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如果有一天突然消失,地球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遠不止某個物種滅絕了那麼簡單。
  • 如果蚊子滅絕了,會發生什麼?世界會變得怎麼樣?
    如果蚊子真的消失了,這個世界會怎樣?愛因斯坦曾說過 "蜜蜂滅絕,人類活不到四年" 這句話?蚊子滅絕了真不敢想,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可能是此次地球生態系統的一場災難吧。首先,蚊子沒了,一群以蚊子為生的動物就會消亡,如同壁虎,蜘蛛,青蛙,蜻蜓,由於蚊子的減少,這些以蚊子為食的動物會去更多的吃蒼蠅,飛蛾等生物,導致它們的大量減少。而且,蚊子消亡的原因是什麼?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如果蚊子滅絕,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一到夏天,蚊子便成了人們的心頭大患,若是讓大家投票選擇最討厭的昆蟲,蚊子一定拍在第一位。蚊子可以通過吸血快速傳播各種疾病,據統計,蚊子傳播的疾病數量達80多種,可以說是對人類百害而無一利。既然大家如此討厭蚊子,它們對人類也沒有貢獻,那讓它們消失,會發生什麼事?對人類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有些人認為,蚊子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環,如若蚊子一夜之間滅絕,一些以蚊蟲為食的生物,如青蛙、蜘蛛、蝙蝠、蜻蜓等,同樣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蝴蝶效應般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昆蟲都消失了,會發生什麼?
    首先,如果所有昆蟲都消失後,野餐會更愉快,沒有小蟲子刺激你柔軟的皮膚,睡在柔軟的草床上是一個非常愜意的休息;晚上在最喜歡的樹下打盹,不用擔心突然有個軟軟的,毛茸茸的傢伙掉到我們頭上。如果所有的昆蟲都消失了,世界會變得更美好嗎?除了寨卡病毒和瘧疾,這些蟲子對這個星球還有什麼貢獻嗎?
  • 簡單蔬菜昆蟲的做法蜻蜓蝸牛用蔬菜做教程
    分享一個用蔬菜、穀物等拼出蜻蜓、蝸牛、瓢蟲等的教程,不但好看、可愛,說不定還會讓孩子喜歡上吃蔬菜呢!~你不一定要使用一樣的蔬菜來製作一樣的昆蟲,只要形狀差不多就可以。比如你可以用胡椒片製作蝴蝶翅膀,而不是蜻蜓;你可以用橄欖作為瓢蟲的頭;西蘭花也可以用來做甲蟲;豌豆瓢蟲也很可愛……讓孩子們動腦筋,說不定會有很多驚喜。
  • 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昆蟲算是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之一了,目前翼展最大的昆蟲是蝴蝶和蛾類,但也不過20、30釐米,但在3億年前,巨型昆蟲卻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70釐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
  • 最美「昆蟲」排行榜:蝴蝶第1,豆娘第4,蒼蠅意外上榜
    1、蝴蝶通常顏色鮮豔,翅膀和身體上有各種各樣的斑紋,頭上有一對杆狀或錘狀的觸鬚(這是與蛾的主要區別,蛾的觸角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最大的蝴蝶翅膀可以達到24釐米,最小的只有1.6釐米。大型蝴蝶非常吸引人。有很多人喜歡收集蝴蝶,在美洲,「看蝴蝶」和「看鳥」是一種吸引許多人參與的活動。
  • 恐龍之後最大規模滅絕:超40%昆蟲物種危險了
    不是每種瀕危動物都有大熊貓一樣的境遇,能夠得到國家力量的幫助和全國人民的喜愛。除了我們上述提到的幾種動物外,瀕危滅絕榜單還有很長很長,有些我們壓根沒見過,甚至沒聽過,理所當然,我們會覺得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但是當成千上萬的動物集體面臨滅絕厄運的時候,我們人類真的還能活的安穩麼?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一直以來大量的研究表明動物滅絕對生態災難帶來的衝擊遠超我們想像。
  • BBC與怪獸同行:老鷹般大蜻蜓比恐龍先滅絕(圖)
    蘭西  蜻蜓像鷹一般大,蜈蚣足有數米長,它們就像來自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科學家先根據化石證據製造出這些史前怪物的真實模型,然後將其掃描到電腦內,讓它們「活」過來,整個攝製過程花了整整兩年時間。  《與怪物同行》講述的是5.4億年前到3億年前之間,橫行在地球上的各種古怪生物,不過在大約2億年前,一場「滅絕性的大災難」讓它們幾乎全部滅絕,只有很少幾種倖存下來,它們發展並演化成了恐龍。
  • 【科學闢謠】生物多樣性日:假如昆蟲消失了會怎麼樣?
    如果把全地球的昆蟲平分給每一個人,每人都能分到2億隻蟲子!而且這只是針對已發現的昆蟲,未知昆蟲的數量據估計是已知物種的2~5倍。所以,某種程度上,「地球是昆蟲的星球」這個說法一點也不為過。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如果有一天突然消失,地球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遠不止某個物種滅絕了那麼簡單。
  • 科學家:企鵝可能很快徹底滅絕
    但是從何一個數據說明我們地球的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在出現了,因為越來越多生物滅絕或消失已經出現,並且已經可以通過數據來進行說明,在2020年的時候,《生物保護》雜誌就說明了生命滅絕的趨勢。根據芬蘭科學家卡多佐研究的數據指出,在全球範圍之中,昆蟲的滅絕速度已經算是創下新高,約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它們的消失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藍鯨將很難維持其龐大的體型,逆戟鯨、鯊魚等吞食海豹的大型海洋生物也將面臨著生存危機,我猜測未來海豹數量將減少,因此逆戟鯨和鯊魚數量也會減少。許多深海生物也將面臨滅絕,一旦冰蓋融化,就不會有下沉的冷水注入海洋,很可能未來深海生物沒有太多的時間適應變化,將快速走向滅絕,這可能是致命的滅絕。